等忙完后,天色已经大亮。曲迟不紧不慢地发动车敢往镇上。进入碧江镇的街道没多久就会经过条三叉路口,在南北方向的那条路就是个自然形成的菜市场,每天早上就有人带着菜拿着小板凳来到菜市场里摆摊。
曲迟来的晚,离岔路口比较近的位置早已经被占满。曲迟也不在意,开着车子走到最里面,顺便找个空地就停下来。
坐在旁边摆摊的中年汉子等曲迟搬个凳子坐下来,打招呼道:“小伙子,你自己过来卖榆钱啊。”
“是啊。”曲迟抬头看过去,黝黑粗糙的皮肤,满是岁月痕迹的手掌,一看就是和田地打了半辈子交道。
“这玩意在城市里好卖,在咱们这不行,你准备卖多少钱一斤?”中年汉子说道。
“20一斤。”
“比猪肉还贵!”中年汉子脱口而出,看曲迟的目光和看疯子差不多。
第 4 章
温暖的阳光照在刚从地里拔下来的蔬菜上,叶片上露珠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送完孩子上学的家长们回去的路上顺便去买菜,有些直接去了超市,还有部分赶来了熟悉的菜市场。经验丰富的家长们能够分得清哪些是菜贩子,哪些是真正种菜的农民,再经过一番精挑细选买到物美价廉的蔬菜。
这天来买菜的家长们和往常一样,在菜市场里闲逛。在这里卖菜的人平时变动不大,突然出现个新面孔,还是个白白净净,笑着亲和的年轻人,就有点引人注目了。
“原来榆钱到了上市的时间了啊,小老板,你这榆钱怎么卖啊?”张翠云手里提着个小挎包站在车前,注视着还长在树枝上的榆钱,鼻子里闻到一股淡淡的榆钱香气。
隔壁摊的中年男子正好没客人,坐在小板凳上注视着这边的动静,就准备看笑话。他们村里的榆树还没结出来榆钱,不过往年有榆钱的时候也没几个人摘,那还都是不要钱的。
年轻人就是知道乱来,等到东西卖不出去,就知道自己订的价钱有多离谱了。
曲迟听到有人问价看去,是一位穿着黑棕色的衣服,黑黝黝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老太太,一看就比较讲究。
他没有回答价格,而是从车座下拿出个干净的保鲜盒,笑着递给老太太:“您先随便摘些下来,我洗干净后您先尝尝看。”说着指了指旁边带着抽水器的桶装水。
随机从树枝上摘下来的榆钱,去掉梗再用水清洗干净,放到张翠云的手中。
张翠云心里有点不以为意,榆钱她儿时吃的太多了,那时候饿极连树皮都吃。不过她孙女最近不太爱吃饭,正巧看见榆钱挺新鲜的,所以她才想买点回去给孙女换换口味。
算了,这个小老板还挺周到,要是价格不贵,可以买两斤回家。
她随手捏起几片榆钱放到嘴里,新鲜的榆钱水分很足,吃起来口感爽脆,更有一种独特的鲜甜,嚼久后还吃出一股香味。张翠云吃着吃着就停不下来,直到保鲜盒里的榆钱被吃的干干净净,才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榆钱还真好吃,小老板,给我装上两斤。”
“阿姨,我家这榆钱卖二十一斤。”曲迟提醒道。
“这么贵,你这不是坑人吗?”在这期间有几个人经过,看见老太太品尝榆钱时露出的享受表情,腿就立在旁边不动了。他们本来想尝尝看的,可听到小老板说的价格还真的被吓到了。其中一位烫着卷发的中年阿姨,当场秀出了女高音。
张翠云也有些诧异,不过她回味了嘴里的味道,咬咬牙觉得值这个价钱:“就要两斤,给我个袋子我自己挑。”
那位中年阿姨用怀疑的阳光打量着张翠云:“老姐姐,你不会是这小伙子找来的托吧?”
这时候,还有些听到惊呼声的人凑了过来,人嘛,就是喜欢凑热闹。走过看打听两句,知道这些榆钱卖二十一斤的高价,不少人都感觉这位小老板做生意有点黑。
被人质问,尝过味道的张翠云不太高兴,伸手指了指空空的保鲜盒:“你们先尝尝味道,要不是好吃谁会花着冤枉钱。”说完就不理不睬地装起榆钱来。
曲迟见状当着大家的面,从各个树枝上摘下榆钱,清洗干净供大家免费品尝。老板都说了,旁观的人也没什么不好意思,有些不讲究的直接从树枝上摘两片下来尝尝,不吃只觉得就是看起来新鲜,等吃到嘴里发现这味道还真的不错。
这下大家在意的不是价格,反而是买还是不买了。
有些人家庭条件比较好,不差那几十块钱,就是习惯了节省而且感觉菜市场里面的菜更新鲜,尝过后毫不犹豫地问曲迟要了袋子,一串串往袋子里面装。
“小伙子,你从哪摘的榆钱,明天还来卖不?”有人打听道。
“就是自家种的榆树,种在山脚下,结出来的榆钱一直都挺好吃,之后几天还会过来,榆钱也就这十几天好吃。”说着曲迟拿出手里,将今天发到朋友圈里照片找出来。
翠绿的山林被薄雾笼罩,初升的朝阳从山的那边缓缓升起,阳光穿透白云,洒落在粗壮的榆树上,挂在树上一串串榆钱随风晃动,上面还带着晶莹剔透的露珠。
“哟,这几棵榆树至少有十几年了吧。”
“你们村的环境还挺好的。”
“有的树结的果就是好吃,我老家有两颗柿子树……”
说说笑笑中,车上的榆钱逐渐减少,曲迟的收益越来越多。
过来看热闹的人不少,不买的人更多,很多人尝了尝味道就走了。也有站在旁边一直偷吃被曲迟发现的,直接被曲迟当着面问要买多少。脸皮薄的意思意思买个半斤,脸皮厚的直接转身离开。
少数愿意购买的人,就不差那几十块钱了,基本都买了两斤。
就这样吵吵闹闹不到一个小时,车上的榆钱就这样销售完了。就连采摘过程种落在竹席上的榆钱,都被人挑挑拣拣,以稍微便宜点的价格买走。
曲迟琢磨着镇上的消费能力比他预料的还高一点。
就在这时,榨油坊的隔壁邻居王美香急冲冲赶来,边在心里抱怨大清早上门的客人,一边期盼着即将要买到的榆钱。
她刚走进菜市场停下电动车,就听两位摊主在以说稀奇事的口气讲着今天有个小伙子来卖榆钱,二十块一斤的价格半个多小时就卖完了,说话两人的语气也透露出羡慕。
王美香一听心就提起来了,说的这人肯定是曲迟啊,她不在乎价格有多贵,就是怕榆钱卖完。问了正在说话的人地点,王美香直奔过去,正好看见在收摊的曲迟,车上只有带着树叶的树枝,心里充满了郁闷。
曲迟同样看见了王美香,从车座下拿出用保鲜盒装好的榆钱,举起来笑道:“王姨,你的榆钱给你留着呢。”
王美香从失望过度到惊喜就那短短一瞬间,握着曲迟的手连连感谢,连重量都没称就掏出一百元塞到曲迟手里:“小迟,王姨想吃你家的榆钱想好几天的,本来说是今天来给你捧场的,被事耽搁了没能来,幸好你还记着王姨给我留着,这钱你必须拿着,别和王姨客气。”
这钱给的绝对算多的了,曲迟推拒不成只能接下。
两人说完话后,曲迟没去榨油坊而是在镇上取了快递,直接开车回溪山村,到家后将从网上购买的超大号兔笼拆开放在客厅里,然后取楼上找独自在家的雪球。
雪球无聊地呆在阳台的笼子里,听到声音侧身望向房门,高兴地迎接曲迟回来。
曲迟一把抱住雪球,摸着顺滑的皮毛走下楼:“雪球,咱们下去看看新买的房子,以后白天你就呆在客厅里,晚上再回阳台睡觉。等种下的牧草长出来后,你也成年能出去玩了。”
将雪球安置在客厅,曲迟走到院子里,将榆树枝堆积在墙角,竹席好好清洗一番,时间就快到中午,不少人开始准备起午饭。
碧江镇,张翠云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串串榆钱洗干净,有的和米一起放入电饭煲里,按下煮粥的按键,一些放入盆里加入玉米面白面,搅拌均匀后加水捏成一个个的窝窝头,然后放入蒸锅开火。
等锅里面的水烧开冒出白烟时,房门打开,上小学的孙女被爷爷接回来了。
小女孩一进门就闻到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摸了摸突然开始饿的肚子,放下书包就跑去厨房:“奶奶,今天中午做的什么饭啊?”
听见孙女主动询问午饭了,张翠云高兴得不行,忍着激动和孩子说道:“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呢,乖乖先去写作业,等会儿就做好了。”
学习挺好的小女孩却没办法安心下来学习,频频扭头望向厨房。没让他等待太久,伴随着奶奶的一声开饭了,蒸锅的锅盖揭开,一股浓郁的清香冲出厨房。
绿色的窝窝头整齐的摆放在盘子里,一碗碗漂浮着绿色铜钱的榆钱粥端了出来。
女孩坐在桌子前,味道就分泌出不少口水,等看清楚今天的午饭时,发出小小的惊呼声:“今天的饭都好好看。”
咕咕,小小的肚子轻轻叫了两声。
女孩红着脸,夹起榆钱窝头就咬了一口,刚出锅的窝头还有点烫,可她却舍不得将嘴里的窝头吐出来,而是慢慢咀嚼起来。
真的好好吃。
窝窝头吃起来不软不硬,既有着玉米和麦芽的香味,又有着榆钱独特的清香,咀嚼两下就能尝到甜甜的味道,转眼间小小的窝头就吃完了。
女孩拿起勺子又喝起好看的榆钱粥,粥里的榆钱和窝窝头里的相比更加脆嫩,吃起来口感更好,每喝一口,就是味觉的绝美享受。
张翠云注视着孙女香喷喷地吃饭,不再像前几天一样怎么哄每顿就吃几口,心里满足极了。
“奶奶,我喜欢吃这个榆钱,明天我可以带几个窝窝头去学校吗?我想给小圆尝一尝。”小孙女期盼地看向奶奶。
张翠云用残余的理智想了想,榆钱窝窝头味道不大,还是一种好闻的香味,应该能带到学校里,于是答应了孙女的要求:“好,明天早上我做好给你放在饭盒里。”
此时的张翠云没想到,孙女带到学校里的窝窝头诱惑了多少孩子,惹得不少家长专门跑到附近村子里找榆钱,孩子尝了后感觉不对又是一番折腾。
反正曲迟的榆钱是不愁卖了。
第二天曲迟开着三轮车来到菜市场时,就看到有几个人站在昨天的位置上,见到他来就赶紧围上来。
“小老板,给我拿个袋子”
“小老板,今天我还要两斤,钱先给你。”
“我也要买两斤。”
第 5 章
曲迟坐在阳台上的摇椅上,算完这些天卖菜的收益,把雪球抱到怀里撸起来,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神仙日子。
随手打开朋友圈,曲迟看见大学同学兼合租室友刚发了几句吐槽工作的话,顺手拍了几张照片,发给为工作头疼的老朋友。
叮叮叮的声音响起。
零星的几句话配上满屏的叹号,吵得曲迟眼睛疼。
很快对方发来一张照片,曲迟看着对方脸上大大的黑眼圈,难得升起来几抹同情心,琢磨着过些天寄些东西犒劳一下。
不过曲迟还没高兴多久,几阵风吹过,天色突然阴沉下来,滴滴答答的声音响起,下雨了。
“我的衣服还在院里晒着!”曲迟把雪球放回去就冲完楼下。
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
曲迟卖完屋外的榆钱和洋槐树花,刚刚休息几天,这场春雨过后,又有新鲜的食材等着他去采摘。
清晨,太阳还没升起,被雨水冲刷过的空气有种潮湿的气息,曲迟就背着筐离开房门,来到竹林周围的草地上。蒙蒙的晨光照着土地,轻轻拨开地面上的青草,能看见隐藏在里面成片的茶褐色的地皮菜。
用手将地皮菜摘起来,手感又软又滑,能看到里面充足的水分。用手指轻轻一掐,都能挤出里面的水分。这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蓝藻,和木耳有些相像,喜欢在雨天后出现。
曲迟将竹筐放在地面上,对附近的草地进行地毯式搜查。或许是平时滋养的比较多,和往年相比冒出来的地皮菜长得大,而且数量极多,几乎覆盖了整片草地。
采摘这些也不容易,曲迟半蹲在地面上,不一会儿就要往前面挪动一步,等太阳冒出头后,他的腿已经有些酸疼了。
即使草丛中还有不少地皮菜,曲迟也只能遗憾地放弃,这种蓝藻受到阳光照射后就会迅速变成一张黑皮。
提着筐回到家里,接上一大盆水,将采摘的地皮菜倒在里面,来回换几遍水去除草叶和泥土,再装入车中,带上制备好的其它东西开往碧江镇。
曲迟卖完洋槐树花后好几天没来,这回过来路边的摊贩都和他打招呼,搞得曲迟有点惊讶,礼貌性地很他们说几句话。
之前看着这个年轻人以高价卖出各种东西,同是卖菜的摊贩,心里一酸就能把他每天的收入猜得八九不离十,让他们羡慕不已。
可曲迟这几天没过来,他们才察觉到差别。小老板卖的东西和他们不一样,而且每次都是一种,其实没抢走他们的生意,反而吸引更多人来到菜市场。这些人买完小老板的菜后,还会买其余普通的蔬菜,也就这几天收益减少,他们才想明白。
不管摊贩打招呼,还有熟悉的顾客跟在后面:“小老板,你可算来了,这回又准备卖什么东西?”
“不管什么东西,我先预定两斤。”
曲迟的车还没有停下,甚至连今天卖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已经有不少客人都围在旁边了。
这次的地皮菜不能尝味道,可吃过榆钱和洋槐树花的买家门都万分信任,稍微有犹豫的就被人挤到后面。
“这次采摘的地皮菜不多,每斤二十五元,每人限购一斤。”
“一斤,有些太少了吧。”
大家嘴里抱怨着,但是抱怨无效,只能听从小老板的规定。
曲迟一个人采的地皮菜不多,地皮菜里还会藏着不少泥沙需要仔细清洗,所以称重的时候每份曲迟都多给几辆,才过十几分钟,他辛苦采摘的地皮菜就卖得干干净净。
离开菜市场曲迟转向快递速度最快的那家快递点,从车里抱出一个泡沫箱,进快递点里填好单子选择加急运输和到件支付后,拍个照给朋友发过去。
没收到回复的消息,估计还是在加班。
从快递点离开转道前往榨油坊,曲迟从车里拿出留下的地皮菜,进屋去厨房接盆水继续清洗。
今天榨油坊没榨油的,曲德运和张云搬着凳子坐到旁边帮忙,张云笑道:“今年的地皮菜也挺好,中午我掺着鸡蛋炒一盘。”
曲迟和父母边洗边聊天,洗完后拿着毛巾擦干手上的水,说出自己这些天一直在考虑的事情:“爸妈,我总这样呆在村里也不行。”
“怎么?想回去工作了?你再休息一段时间,养好身体再去找个轻松的工作,只要你不再没日没夜加班,我和你妈不拦着你。”曲德运同样担心儿子的身体,可好好的孩子不能天天在家里憋着,你看闲着没事都去菜市场卖菜了,儿子想要为未来打斗他们必须要支持。
曲德运和张云还以为儿子是想继续出去打工,完全没想到他是要留在村里。
“要是我想在村里工作呢?”曲迟坐在父母的面前说道,“我最近发现自己在种植方面还有着天赋。”
“你想要种地?”曲德运看向儿子,眉头皱了起来:“现在村里还有几家种地的,都跑出去打工还不是因为一年忙到头赚不到多少钱。”
就是因为种地看不到希望,所以曲德运和张云当年狠心借钱开了榨油坊,家里的日子这才慢慢好起来。
曲迟对上父母关心的眼神,认真地说道:“所以我想用半年的时间试试,我现在还年轻,就算是失败还有不少的机会。”自己有能力作为底气,相信不到半年就能有成果,年底的收益足够他租下村里的土地。
面对儿子坚定的眼神,曲德运和张云的心都颤了颤。
儿子从小到大就十分独立,现在的眼神他们见过不少次,高考结束报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大学毕业选择直接工作的时候,每当露出这样的目光,就代表着他下定了决心。
“爸妈,今天的午饭就交给我来做,你们坐在屋里歇歇吧。”曲迟端着洗干净的地皮菜走向厨房,留给父母单独的空间讨论。
往电饭煲里下入三人份的米,在厨房里找出新鲜的鸡蛋,年前腌制的腊肉和前两天送来的竹笋,曲迟打算做一道地皮菜炒鸡蛋和竹笋腊肉就成了。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曲迟上小学的时候,父母每年的收益全都是靠着种田,农忙的时候大人们能在地里忙到天黑。那时候还使用烧柴火的地锅,曲迟饿着回想父母做饭的模样,就在脚下垫着凳子,晃晃悠悠学会了做饭。
要论起做菜的手艺,比起张云还要好些,更何况现在还有了食材的加成。地皮菜炒鸡蛋味道清淡些,竹笋炒腊肉当然要辣点好吃,辣椒倒入锅中,浓烈的香气从锅里爆发出来。
然而饭菜的味道香归香,曲德运和张云的心思全放在儿子的话上。
“老曲,不然让儿子试试半年,半年后再找工作也来得及。”张云思考许久还是先投了赞同票,只是她在心里还是觉得儿子不会真的留在村里。
曲德运却不是那么想,他从儿子的话里明显察觉到,儿子对于未来的计划完全改变,这对于儿子来说是好是坏还是无法预料。
不过就算他反对,也是没有用吧。
儿子现在都这么大了。
自己的未来还是让他自己决定,在村里折腾失败他还有能力帮儿子收拾残局。
“爸,妈,吃饭啦!”曲迟端着两盘菜,便从厨房里走出来边喊道。
曲德运和张云从彼此的表情中知道了对方的态度,一起起身去厨房,一个人盛饭,一个人端碗拿筷子,不大的房间中,三个人的身影格外和谐。
获得父母的支持,曲迟当即就向父亲询问了农用机械的事情。家里的农田有两年没种了,要想种地需要好好翻翻才成。
碧江镇里有不少租用农业机械的店铺,榨油坊购买榨油机器的店铺,就办的有这项业务。这家店铺的老板和曲德运关系还不错,而且和隔壁邻居家的王姨有着亲戚关系,就这样曲迟以及其优惠的价格订好了农用机械的租用事宜。
然而接下来几天阴雨连绵,每天都有淅淅沥沥的小雨。曲迟又去菜市场买了几次地皮菜,给自己的钱包余额回回血,等了几天,天气才终于放晴。
农用机械进村的那天,引来不少村民的注意,尤其是开机械的人询问曲德运家在哪,让人想起前段时间回村的曲德运家的小儿子。
村里人少后新鲜事也少,就这一点事都能谈论许久,不少人都猜测曲德运家怎么突然种地了,也有人提出可能是和曲迟有关,路上碰见了都要问上两句。
要曲迟说,村里这些人都是闲得慌。
转而再想留在村里的多是留守老人,谁问就随便回答两句。
溪山村常住的人口虽然少了,但户口都还留在村里,村里的土地也是按照人数划分,每人三亩地。曲迟和他爸妈总共分到九亩,其中三亩是水田,相隔的距离并不远。
三亩水田全部都种下水稻,水稻通常是提前育苗然后插秧,将秧苗转移到田里,实际上可以直接播种,就是后续管理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至于六亩旱地,曲迟选择种植红薯、紫薯、芋头和土豆,还有两亩被曲迟种下了紫花苜蓿和提摩西草。芋头本该是初春的季节种植,现在种植稍微有些晚了,不过曲迟觉得山脚下的气温本来就偏低,问题应该不太大。
农用机械的到来让安静的村子热闹了两天,等它们走了后又恢复从前的静谧。
清早还没睡醒,窗外的喜鹊就开始鸣叫,曲迟起床和刚搬来的鸟儿打个招呼,又给雪球添了食,才下楼做了做晨练。
在电饭煲里煮着粥,曲迟找出长长的水管,接着院子里的水龙头,拖往屋外的菜园。菜园里面早就长出嫩绿的幼苗,曲迟洒籽时故意洒得密集些,现在就能到菜苗稠密的区域拔些出来食用。
浇完水回家吃早饭,曲迟拿出手机刷了刷,看了眼死党发来的对食材的赞美,和对去他老家生活的无比渴望,以及对他这个好兄弟的由衷感谢,然后提出个小小的要求。
【兄弟,那些菜再给我再寄点吧,我现在就靠这些菜续命了!】
出于对每天辛苦工作的社畜的同情,曲迟准备把长出来的蔬菜再给他寄些过去。
随手关闭聊天软件,曲迟转而打开发出捡到兔子消息的软件,都快一个月还没有任何消息,想来雪球真的是被主人丢弃的。
打开最后一个本地论坛,帖子下面连个新回复都没有,曲迟随手退出转到了首页,被一个帖子吸引住视线。
第 6 章
论坛上首页有张新帖子,标题点名因养鸡场拆迁低价出售散养鸡的消息,既有拆迁又有低价,看着发帖时间还不到十分钟,就已经有不少条回复了。
曲迟这些日子正打算养鸡呢,但是从鸡仔开始养起的话需要的时间太长,最好还是从半大的鸡开始养起,于是点开了这个帖子。
原来这家养殖场在隔壁镇,那边距离市区较近,被开发商看中升值的潜力要在那里修建小区。养鸡场老板想到拆迁后能分到的房子,连鸡怎么处理都不烦恼了,直接以十元一只低价出售。
前些日子在菜市场里卖菜,曲迟清楚知道镇里的各种物价。如果真是散养的土鸡,市场价能卖到十五元一斤,这家的鸡差不多有一斤多重,这家出售的价格的确有些偏低。
曲迟点进去帖子看了看,养殖场照片、拆迁通知,还有附近去买鸡的村民,都看不出什么问题。曲迟干脆联系论坛上的电话,提前预定三百只鸡,并且问清楚地点。
和曲迟的干脆相比,帖子里的其它回复就比较犹豫了,不停在询问是真还是假,距离远的根本不愿意专门跑过去一趟。
“怎么突然想着要养鸡了?”二堂伯正待在猪圈里给猪喂食,接到电话后诧异极了。
“就养着玩玩,我家以前的那个鸡舍,不都荒废好多年了嘛,想找几个人帮忙修修。我这不是在村里呆的时间少,也不知道该找谁,就来找二堂伯你了。”曲迟站在一个破烂的土砖屋前,砖头缝隙里长满杂草,屋顶上的稻草更是不知道飞哪里去了。
从前曲家没有开榨油坊的时候,也试着养过鸡,除了能卖出去自家也能够用,过年的时候提着风干腌制好的鸡,算是一份年礼,能省下不少买礼物的钱。
曲迟小时候帮忙照料过,还记得那段给鸡喂食打扫鸡舍的日子。当年修盖的鸡舍早就破败不堪,不知道休整后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那都多少年的房子了,你要是想养鸡,还不如重新搭个棚子,速度还快。”二堂伯建议道,又问了一句,“你准备养多少只鸡?”
“就三百只。”曲迟笑道。
不管心里怎么想,侄子都打电话来问了,二堂伯就给曲迟说了几个人,并且给了他们的联系方式。
曲迟专门过去询问,最后准备搭建个简易的竹棚,能够就地取材,而且他们几个人干活,两天就能够搞定。商议好工钱后,第二天就在山下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地点开工起来。
期间曲迟去了躺镇上,购买了几卷铁丝网,回去后就将竹林和种着牧草的两块地给围了起来,到时候里面就是他们自由活动的场所。
等到竹棚完工的第二天,曲迟找二堂伯借了拉猪的皮卡车,赶往养鸡场所在的地点。就在修建竹棚的两天里,曲迟找了几个人打听了一下,其中有个是他的高中同学,就和那家养鸡场在同个镇。
这些年里曲迟和这个同学聊过几次,当时上学的时候关系还不错,正好听他家里人说起过这件事。这位张老板的养鸡场的确养的是本地的土鸡,平时散养在草地里,偶尔会喂些玉米粉和麦麸,至于私下有没有喂饲料就不清楚了。
曲迟到达养鸡场时差不多还有这五百多只鸡,这家养了两千只,这两天内陆续都卖出去了。这些鸡看着都停精神的,就是被留下来的这些相比比较瘦小。
确定鸡没有问题后,曲迟又和老板讲了价,成功讲到八元一只,按照母鸡和公鸡为一比十五的比例买了三百二十只,最后抹去零头花了两千五百元。
曲迟开着皮卡喜滋滋地回家。
这些鸡带回去后,白天放养在旁边的竹林,每天以野草虫蚁作食物,不用专门买饲料喂食,成本不高,到时候吃起来的味道也好。
这些鸡都已经一斤多了,估计最多再养两个月很快就能下蛋,到时候卖鸡蛋也是一笔收益。只要照顾好鸡,别染上鸡瘟什么的,就应该亏不了。
皮卡车刚开到他家附近,车里大大小小的鸡都活跃起来了。曲迟将车停在竹林旁边,对准铁丝网留的口,打开后面的车门,这些鸡都不需要追赶,都迫不及待地扑向里面的草地,低头着寻觅食物。
养鸡的生活就这样开启。
曲迟每天早上起来时将鸡赶到散养的区域,将鸡舍里面的鸡粪清理一遍,堆到下风口处堆肥。白天鸡群在散养区的时候不用担心,身体变化后曲迟的听力也好了许多,他家附近没住别人,一有人来他就能听见,白天在家里能够自由地安排时间。
等大傍晚再将土鸡赶回鸡舍,白天留在草地里的粪便就不用那么麻烦清理了,只需要往里面洒些草木灰和木屑,就能够覆盖鸡粪的臭味。这样一来鸡粪也能够快速发酵,成为竹林和苜蓿草的肥料。
刚开始养鸡时总有些手忙脚乱,曲迟这天起晚了,着急出去把鸡放出来,给雪球喂东西时忘记把笼子门给关上了。
恢复自由的雪球试探性地离开笼子,闻着味道开始一场对于院子的探索。
等曲迟处理好鸡群后回去,进到客厅看见大开的笼子,一拍自己的脑袋:“怎么把笼子门给关上了。”
“雪球,雪球你在哪呢?”曲迟在院子里寻找着,幸好他关住了院子的大门,不然雪球都能跑到外面去。
雪球被曲迟养了这段时间,表现得格外聪明,教了一遍就学会了上厕所,没多久就对雪球这个名字有了反应,还对曲迟这个主人格外亲近。
曲迟又喊了两遍,就听到院子的花坛里传来了沙拉拉的声音。两秒钟后,花坛里的一颗石榴树后面冒出来两只白白的长耳朵。
还没等曲迟过去查看情况,雪球从石榴树后面走出来,轻巧地从花坛沿上跳到地面,蹦跶着冲着曲迟跑过来。
曲迟弯下腰将雪球抱在怀里,检查了下他嘴边的碎屑,发现雪球只是吃了花坛里种的菜,就轻轻拍了两下雪球的脑袋:“下次不能往花坛里乱跑,更不能乱吃东西。”
雪球动了动脑袋,听不懂主人在说什么,不过刚才吃的菜比干草好吃多了。
“不过也是我的错,没有关好笼子的门。”曲迟轻轻说道抱着雪球走进客厅。
雪球不想回笼子里,在曲迟把他放在笼子前时,突然跳起来还动了动小小的尾巴,就是不让主人把他捉到笼子里。
“不想进笼子就不进去了,咱们在客厅里玩怎么样?”曲迟用温热的水把毛巾浸湿,拧干后轻轻擦拭雪球在花坛里沾上的些微泥土。
“好了,就在客厅里面玩吧。”曲迟打开了电视,抱在雪球一块坐在沙发上玩耍。
顺手点开了最近新播出来的电视剧,原本只是在培雪球玩耍的时候看两眼,结果曲迟还真的被剧情吸引住了。
正看到精彩的时刻时,一个小炮弹突然跳到他的腿上。
曲迟吓了一跳,哭笑不得地抱起来雪球。
自己养的宠物只能自己宠着了。
每天养着雪球,料理着几亩地和三百只鸡,曲迟的日子过得无比充实。
只是原先菜市场的顾客找不到他人,一次次去了菜市场又失望地离开,又想着小老板卖的东西都是野生的,估计现在没什么东西可卖了来安慰自己。
可就是这样,小老板还时不时出现在菜市场某些客人的嘴里。
其实曲迟也愁着呢,菜地里种植的菜他自己吃不完,还有地里冒出来的许多野菜,这些都是可以卖钱的东西。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他根本没有时间。
家里养着鸡,曲迟没事能在周围逛逛。可要是离开几个小时,那还是要找人给看着。
说起来都是一个村子的,可有些时候还是要有点防人之心的。就前两年,村里杂货铺的老板一家出去送礼没回来,杂货铺会被人撬锁偷窃了,还完美地避开了摄像头,报警后没抓到人,只是说很可能是熟人作案。
所有曲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