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在欧美那种待遇相对较高的环境,成为科研员的性价比,也是很低的。
但他们依然愿意呆在实验室,或多或少,都有对未来的期盼。
希望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希望未来能做出惊人的成果,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
老实说,这些普通研究生,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最后做的是什么实验,而自己又是生产线上的哪一环,不过光是能学到东西这件事本身,就让人充满了力量。
在成功率提高到一定阶段后,整个实验室的人马被正式分成了五组,一位教授带一组,分别寻找不同肿瘤造成的癌症特异点。
这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脑力活。
几个生物学的教授,聚在一起,拿着山那么高的草稿本,闷头开始进行纯理论计算。
乔御习惯用数学的方法计算,但是其他人也有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计算。
武大赵志锐教授的优势,终于在这种时候显露了出来。
他本科和研究生都是物理,读博的时候,人类基因组计划正风靡全世界,赵志锐听说生物出来好就业,于是稀里糊涂转了行。
男怕入错行,赵教授还以为一辈子都用不上学了六年的大物了。
没想到如今,他反而成了所有小组里进度最快的那个。
而谭子睿却因为数学不好,变成了计算最慢的那个。
他一向心气高,好久没有受此挫败,眼看其他人都开始第二阶段实验了,自己下巴上冒出了一片红彤彤的压力痘。
压力对中年人来说,是最要不得的。不仅容易长痘,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英年早秃。
谭教授为了释放压力,只好把压力转加给手底下的研究生。
在他手底下的科研狗,最近做实验都变的战战兢兢起来,生怕一不注意就要被冷嘲热讽。
乔御陆陆续续花了一个多月,才算完自己这组的数据。
他对谭教授道:你的也拿我算一下。
谭子睿梗着脖子,十分硬气地回答:不用。我自己可以。
大有宁折不弯的感觉。
乔御叹了口气:人有不擅长的方面很正常,现在实验室一天烧几十万,耽搁不起。不要任性。
谭子睿盯着乔御两秒,突然起身,甩下笔跑了。
大半夜的,喻寒溪正在厕所思考人生,骤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片刻后,隔壁包间传来了几声呜呜咽咽。
听声音好像还是康桥大学的凯文·谭。
卧槽?什么情况。
喻寒溪本来都打算出去了,只好缓缓停下脚步,继续思考人生。
免得尴尬。
他情商低不假,很多时候还恃才傲物肆意妄为,但是并不是个智障。
喻教授因为腿麻,在小小的厕所隔间内,已经打完了一套广播体操。
隔壁啜泣了半天,声音终于缓缓变小。
然后,喻寒溪听到了一声金属碰撞的声音,伴随着谭副主任愤怒地咆哮:谁他妈又用完纸没放新的!
喻寒溪犹豫片刻,从门缝底下递过去一包餐巾纸。
要不?
谭子睿:嗝。
气氛一度十分尴尬。
第184章
燕大, 生科院实验大楼。
大楼六楼的神秘实验室,已经成了近日来燕大学子们热议的对象。
明明都在同一栋楼,但是横在5-6层楼梯上那上锁的玻璃门, 却让基因实验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透过那层玻璃, 能看到一个金属的挂牌, 金底红字, 写了国家重点项目六个字, 下面是华国科技委的公章。
旁边张贴着实验室负责人名单。
项目负责人:乔御
实验室主任:乔御 / 谭子睿
但最让这些研究生激动的, 还是一份红色的、定期更换光荣榜。
果不其然, 周一来看的时候,光荣榜上的名字又换了。
恭喜戚少鹏教授论文《mia调节前列腺癌的细胞外囊泡分泌》发表于2018.11期《science advances》上。
燕大大三某学生发自内心感叹道:太强了吧, 怎么每周都有新论文!学校官网都要被刷屏了。
学校有论文发表在国外大期刊上,通常都会放在官网上表扬。
《科学新进展》是《科学》的子刊啊。如果能让我在毕业前发一篇《科学新进展》, 我愿意单身到三十岁!
我就不一样了, 我不想发论文, 我只想进乔御的实验室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要是能跟着在cns上沾沾光, 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也不怪这些学生一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天天对着玻璃流哈喇子。
毕竟就算是top2大学,全国一年也能录取7000人。
但sci一区的论文, 全国一年不知道能不能找出2000篇细分到生物领域的话,这个数量就更少了。
就在一群学生们围观的时候, 一位靓仔恰好路过。
基因实验的底层科研狗李华咳嗽了两声:麻烦让让, 我刷卡。
旁边的人纷纷让开路, 李华掏出门禁卡,在感应器上那么一刷,厚厚的玻璃门应声而开。
他顶着一群人艳羡的目光, 从楼梯步入六楼,转个弯,不见踪影。
背靠大树好乘凉,哪怕李华只是底层科研狗,也是普通学生高攀不起的存在了。
毕竟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乔御教授的第一代亲传弟子!按年龄,还能被另一位弟子叫声大师兄。
呵,当初他从王临海手底下被发配到了乔御手底下,一起考研的塑料研友可是假惺惺地安慰了好久。
李华还记得对方深夜发来的微信:虽然乔教授刚从海外回来,没什么资源,但是乔教授这么年轻,在他手底下工作,一定能学到东西的!
表面上看是安慰,仔细一品,字里行间都是幸灾乐祸。
毕竟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教授要到35岁以后,才开始从别人的打工仔变成老板。
新上任的教授,主要任务还是给本科生改试卷。
对方考的是国外高校的研,听说已经被常青藤名校录取,也怪不得如此嘲讽。
李华不知想起什么,本来都打算换衣服进实验室了,转身走到光荣榜前,拍了一张照。
他打开了研友的微信,上一条消息,还停留在一个月前。
李华给他发了一张照片,他们实验室有篇论文发表在了《nature genetics》上,而李华作为三作,在期刊的角落占据了一席之地。
那之后,朋友就再也没回过他。
李华把刚拍的照片发给了研友,在聊天框里输入:哎,好烦,又发了一篇sci一区论文。有几家报社都在联系我们主任,想采访基因实验室了,真是有完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