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府衙前的学子闹事, 因为迟迟无人理会,再加上被贺书渊的名声所震慑,而没能掀起什么大的风浪来, 但是,这件事情, 却在坊间悄然传播开来。
因着素有神童之名的程文奕,原本在清河县, 就差不多是家喻户晓, 十分的有名,所以, 清河县的老百姓们,对此事,更是义愤填膺,群情激奋。
反正他们也看不懂什么策论文章,就是觉得, 那些闹事的学子们说得对,没人能够比得上他们清河县的神童程文奕!
当然, 期间也有不少学子出来, 力挺贺书渊,从多个方面论证了, 他的文章做得,就是比第二名的程文奕要好。
一时间,整个淮安府,都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 让人莫名的紧张。
然而处于事件中心的知府衙门,却好似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情般,毫无生息。
在知府衙门毫无动静的情况下,事件双方当事人,对于此事的反应,就十分的引人注目了。
果然,在放榜后的第二天,程文奕便去了知府衙门。
知府衙门的门房,一见昂首挺胸,气势如虹的程文奕,便不自觉的矮了一头,还没等他上前来说话,便一溜烟的跑进去通报了。
被让进府衙里,知府大人庄严肃穆的书房里,程文奕面对坐在书案后的知府大人,不卑不亢的行过礼后,一脸傲然的开口说到:“府台大人,学生是此次府试,被您定了第二名的程文奕,学生想知道,学生的文章,跟案首贺书渊比起来,究竟差在何处?还望府台大人,能够给学生解惑!”
殷志修看着眼前这个一脸傲气的神童,微微一笑,开口说到:“你的文章不差,很好。”
“那…为何…”程文奕没想到知府殷大人,竟然会如此回答,不由得惊讶的脱口问到。
“只是,他的文章做得更好!”知府殷志修挑了挑嘴角,看着他,慢条斯理的回到。
程文奕被他这句话,噎得脸红脖子粗,半响说不出话来。
他可以问,自己的文章差在哪里,那样,可以说他,是想知道自己的文章,差在哪里后,再继续努力,改进提高,是勤奋好学的意思。
可是,他却不能问,人家比他好在哪里,这就是嫉贤妒能了,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传出去,他的名声可就毁了。
程文奕虽然年少气盛,可也不傻,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在郁闷的踌躇了片刻后,只能憋着一肚子气,弯腰行了一礼后,不忿地退了出去。
殷志修看着程文奕不忿的背影,举起案上的茶盏,抿了一口,嘴角泛起一丝嘲讽的冷笑。
程文奕这一趟府衙之行,虽然无功而返,吃了个暗亏,不过,在外面关注这件事情,或是看热闹的人中,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夸赞他性格刚烈,不畏强权的;有嘲讽他太看重名利,被功名糊了眼的;有说他性格果敢,敢于直面争议的;也有说他性格愚直,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的,不一而足。
不过他这一动,倒是让与他一样,作为这次事件当事人的贺书渊,彻底隐身了,忙着议论程文奕这一举动的人们,一时间,将贺书渊抛在了脑后。
已经从初一的口中,得知了自己得了府试案首的贺书渊,初时也是挺惊讶,府试毕竟不是县试可以比的,整个淮安府,可是有六个县,八百多名考生参加府试的!
倒不是他对自己的实力,没有信心,只不过,古代这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任谁也不敢说,自己一定就能拿第一。
拿了第一,自然是好事,可是对于贺书渊来说,除了高兴外,还多了份无形的压力。
因为,就前些时候,学台喻文兴,喻大人来松山书院视察时,对他所表现出来的欣赏,和看重来看,院试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案首,非他莫属!
如果这样,贺书渊就将得了“小三元”的名头,那么乡试时,他就是淮安府的脸面,如果考得不好,丢脸的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自觉自己肩上责任重大的贺书渊,哪里还有心思,去管那些有的没的,一门心思扑倒了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