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初听人报,宫里的淑妃娘娘遣人来赏赐自己, 也是着意打扮了, 才坐在花厅里等待。她倒是听林如海曾提过淑妃与自己家的渊源, 也曾经去唐家拜见过唐太太,可是淑妃这赏赐还是令她有些诧异,心中难免忐忑。
只是一等不见人进来,再等还是不见人进来,就是嬷嬷们也没有让人来回。中间出了什么纰漏?黛玉越坐越难安,少不得叫人:“雪鸥, 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把女官请进来?”
一面让雪鸥去打听, 一面度自己年幼, 怕宫中之人觉得林家礼数有失,自己站进来走到门口静侯起来。才站到门边, 就听到林娘子的声音:“女官这边请。姑娘, 薛女官到了。”声音里是掩也掩不去的喜意。
黛玉心里刚把薛女官三个字翻腾了一下, 宝钗已经从挑起的帘子里走了进来, 外面是阳光普照,宝钗自然进了屋子, 一时没有看清黛玉的形容, 可是那一抹清瘦还是看在了眼里:“林妹妹!”
嘴角含笑, 杏眼微红,黛玉一下子就把宝钗认了出来:“薛姐姐, 怎么是你。”两只手却已经随着问话, 紧紧地拉住了宝钗的。
“我听到娘娘要赏妹妹东西, 自然赶紧讨了这个好差事!”她含笑地也握紧了黛玉的手。
一时屋内一阵泪、一行笑,说得好不热闹。也不分什么主客,也不管那赏赐的东西,两人只管说些别的。宝钗关心的不光是黛玉现在的身体如何,更有她进京后是否还离京,与亲戚们相处得可还融洽。
黛玉进京已经半月有余,该拜见的亲戚都已经拜见完了——要不淑妃也不能从唐太太那里得了她来京的消息——现在就陪着父亲等当今接见。只是来京的日子有些晚了,当今那时着急封笔,只简单地接见了一下林如海,详细的叙职,还有林如海下一步是回扬州还是留在京中任职,就要等要年后了。
说起亲戚,黛玉这也算是第一次进京,刚下船的时候荣国府自然也是派了仆妇接。可是人家林老管家早就提前进京,把林家老宅收拾好了,就等着自己的主子入住呢。而人家林如海还等着述职,又有自己的故旧要拜访来往,怎么能入住荣国府?
人没住进去,人家荣国府可是不放心透了,天天地要派仆妇们来问候表小姐,老太太自己吃哪个菜顺口,都要派人送到林家来。林如海无法,陛见之后就带了黛玉去拜见老太太。
可是现在的荣国府,当家的太太已经是王夫人了。老太太这几天对黛玉远远地嘘寒问暖,已经成功地勾起了王夫人对自己小姑子那些不美好的回忆。所以黛玉尽管进门时没有原著时那样步步小心,事事留意,可是三春还是上学去了,宝玉还是跪经去了,种种让老太太觉得不如意都出现了。
黛玉自己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想法,她觉得奇怪之处只在于,为何这荣国府上学的不是少爷反而是姑娘们。不过这也算是人家的家事,她也不好直接问出来,直到王夫人说出让她不必理会宝玉的那些经典台词。
黛玉心里是愤怒的,她已经随着宫中出来的嬷嬷们学了几年的规矩,对于男女大防也是知道的,更知道名声对女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没等宫里出来的嬷嬷们说话,黛玉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自己来荣国府,只是来拜见老太太和各位长辈们,至于表姐妹、表兄弟们,有福气见到更好,没福气见到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再说自己的老父亲还要与圣人述职,还有别的亲朋故旧要走动,所以自己不会在荣国府长住,也就不会招惹上二舅母的宝贝儿子。
当然黛玉现在说话的技巧见长,并没有说得那么直白,可是大体意思还是能让人一听就懂的。不说自己丈夫没资格陛见的王夫人气得倒仰,就是听了下人传回消息的老太太,也觉得自己这个外孙女尽管说得在理,可也太过于不给王夫人面子。
不过黛玉才不管她们怎么想,直接被同样知道了消息的林如海带回了自己家里。别说什么林如海怎么知道内宅之事,你当服侍黛玉的人就是摆着好看的吗?林如海现在可是就只有黛玉这么一个嫡亲的闺女!
当然了,黛玉和宝钗说起王夫人的时候,还是考虑到了她与王夫人的亲戚关系,说得比较婉转的。可是宝钗是谁,没有人比她更熟悉原著了好不,她都能把王夫人说话的神态自己脑补出来!
“妹妹也不必为这事儿伤心,亲戚们好就多处处,不好就少处一处也就是了。”宝钗只能如此安慰黛玉。
黛玉倒全无原著中伤春悲秋的性子:“就是姐姐说的这样。也不知道姐姐在宫里过得可好?”
宝钗也就把自己在宫里一年的生活说了说,更是对让她得以做了女官的林如海之恩,谢了又谢:“也不知道今天有没有福气能拜见一下林大人不能。”
黛玉就让人去看老爷访友回来了不曾,又忽然想起了一事:“姐姐家人也与我们一起进京了,姐姐知道不知道?”
宝钗还真没有收到消息:“进京了?我在宫里,还真是一点都不知道。”
黛玉就道:“想来姐姐出宫也是有一定时辰的,怕是现在再回家里也招了别人的眼。不如我请薛太太过府聚一聚,姐姐看可使得?”
不知道消息也就罢了,知道了消息再说不见,那可就说说不过去了。宝钗自然是点头不迭:“劳烦妹妹了。”黛玉也不与她客套,已经吩咐人快些去请薛姨妈了。
这期间宝钗听说林如海外出访友未归,少不得屏退了人,与黛玉将当今那日与淑妃说起林如海的话,细细学与黛玉,让她转告给林如海。至于林如海如何去做,那就不是宝钗能指点得了的了:林如海这样官场老狐狸,知道了当今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若是还不能做出个的利的判断,也不会在扬州盐政上迄立这么些年而不倒。
黛玉自然知道这话对父亲的意义,郑重地向宝钗行了一礼:“大恩不言谢,姐姐的恩情我记下了。”
宝钗忙拉她起来:“这算什么。比起林大人的恩情来,我也不过是随口说句话的事儿。要不是宫里的消息传不出来,早该说的。”
两人相交全凭本心,并不以浮套相对,谢过一遭黛玉也就不再说起,仍是关心宝钗日后:“姐姐可想过日后如何?”
宝钗也不能告诉黛玉,自己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只好说些明面上一时还出不得宫的话,又笑谑:“说不得等我出宫的时候,妹妹的孩子也该到学规矩的时候了,到时我就给妹妹的孩子做个嬷嬷就好。”
这话倒是勾起了黛玉对薛家的不满,只是那毕竟是宝钗的父母,就算是她与宝钗交好,也是不能多言的。正说着,去接薛姨妈的人已经回来了。
宝钗见薛姨妈面容见老,头发也见几点银光,少不得拜了下去:“不孝女给母亲请安。”
不比宝钗对薛家已经冷了心,这薛姨妈就算是为了儿子将女儿送进了宫,可是宝钗一惯乖巧,哪儿有不思念的?自然抱住了儿一声肉一声地诉着些别情:“从进了京,就已经托你姨妈家里捎信与你,怎么你就这样狠心,一句话也不回?”
宝钗心道果然如此,可是面上还是一脸惊色:“何尝听到过一言半语?若是真知道了,妈只看我连自己跟前的小宫女还想着让她回家看看,还能自己不回家看妈的?再说既然是家里人来了,怎么父亲没让内务府的人带信,反托了姨妈家?”
薛姨妈见女儿说得郑重,也有些疑惑:“也是你姨妈几次带信,说是你与你表姐在宫里相互照应得好,我这才请她们给你带信的。再说你父亲现在身子不好,又惦记着你哥哥科举的事儿,已经将皇商之事让给你二叔了,与内务府的大人人走动得也就不那么近了。”
“父亲身子不好,可要紧吗?”宝钗也有些发急,若是薛父倒了,那可就没有人能节制得了薛姨妈了。
薛姨妈就将宝钗这一年离家后,家里的情况说了起来:也不过就是薛蟠在青山书院读书,得了几次先生的夸奖——他是个欺软怕硬的怂人,让先生收拾了几回,小毛病倒是改了不少——让薛父越生出了望高的心思,想着要是自己的儿子能科举有成,也算是自己家里改换了门庭。
有了这样的打算,自然就不能再以商事为重。好在薛家几代的经营,也算是聚敛下了几代都花用不完的钱财,因此就以身子不好为由,将皇商之任转让给了自己的庶弟,也就是薛蝌之父。家里只余下收益实在好的铺子与田地,从此打算耕读传家。
那薛蟠也是个奇的,原来在家里读书是再也读不进去的,谁知进了青山书院之后,得了先生的教导,又或是受了当年之事的刺激,竟能横下心来看书了。也就在薛父与薛姨妈送宝钗小选的时候,竟由着先生给他报名,参加了童生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