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章(1 / 2)

随着薛父日渐好转,宝钗的心也渐渐放了下来。只要有薛父在, 就有人可以节制薛姨妈和薛蟠, 不至于上自己家再次成为王家和荣国府的钱袋子。就是将来选秀, 有与内务府熟悉的薛父亲自打点,也好过让王夫人从中即收银子又不办事。


带着这样的心思,宝钗的日子过得还算轻松,除了薛姨妈日常地想念薛蟠,埋怨宝钗出的主意不好、让她们mǔ_zǐ 不能日日相见之外,并没有别的事让她烦恼。好在仍是有薛父在, 可以不时呵斥薛姨妈一顿, 顺带解救一下宝钗, 让她的耳朵不至于生茧子。


就是薛蟠,也不过是个欺软怕硬的怂货:原来家里给他请先生, 他屡次将先生气走, 不过是仗着是在自己家中, 周围的小厮们都听他的, 可以尽情给先生出难题。可是现在进了书院,人家规矩立了多年, 才不会为了他一介商人之子改了。你说你是皇商?不好意思, 人家只认仕农工商, 皇商也得排在后头。你说你没人服侍生活不能自理?那你就尽管衣衫不整、尽管吃不上饭。反正饿的是你,衣衫不整被打手心的也是你。


几次耍横都铩羽而归, 回家告状又让薛父接着教训收拾, 薛蟠也就乖乖地认同了书院的规矩:从第二个月开始, 他自己穿衣服没有什么问题,到了第三个月,已经能与别的学子一样按时用餐、上课了。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薛父身体渐好,已经能够出门料理些生意。薛蟠开始知道有些规矩是必须遵守的,他这个皇商之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世上的规矩并不因为他家是皇商,就能网开一面。薛姨妈与宝钗每日打点内宅,做些人情往来之事。


这日宝钗正帮着薛姨妈写中秋礼单,发现在一份是送往扬州的,只是里面的东西倒是平平,不由问道:“妈,我们还有生意在扬州不成?”


薛姨妈抬眼看了那礼单一眼:“不是有生意在那里。不过是你姨妈有位小姑子,现在随夫在扬州任上。好歹大家闺中也相识一场,又算是姻亲,所以年节的也有些走动。”


看来自己猜对了,还真是给黛玉一家的礼。只是这样的礼物送出去,怕不是要走动,而是要结仇呢。于是宝钗不动声色地问:“妈与姨妈的小姑子关系不好么?即是他们在任上,那也是个官身了,要是能交好些,咱们家将来若在那边要是有个什么生意,总方便些。”


薛姨妈不在意地道:“我与她也说不上好不好。人家是国公府里嫡出的小姐,金尊玉贵的。我不过是王家一个庶女,话也没说上几句。要不是有你姨妈的关系,两家也不至于走动。不过你姨妈与这个小姑子处得一般,我也不好与她太过亲近。”


这话里的酸味,都能传到城门口去了。宝钗心里暗笑,面上还有些不解地问:“父亲可知道这层关系?”这薛父可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有这样好的机会,不会不想着利用。


薛姨妈就摇头叹道:“你父亲自己是愿意与林家交好的。不过那林如海再厉害,也不过是个巡盐御史,哪儿比得你姨妈家里是国公府。他又是晚辈,有了事情只让那府里的老太太说上一句,还怕他不办?”


“妈想差了。”宝钗觉得原著里薛家成为贾家的钱袋子,还真不冤枉,有这样的当家主母,还真是让人卖了还给人数钱。


薛姨妈听了女儿说她想差了,就有些不高兴:“你还真是你父亲的好闺女,与你父亲说话都是一个腔调。难怪你们定要把你哥哥送到书院里去,这样好由着性子摆布我。”


“女儿并不敢。”宝钗就着桌子边,已经跪下了。这个讲究孝字大过天的时代,一个做闺女的要摆布亲娘,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所以宝钗连连对薛姨妈解释:“妈且想,金陵离京中路途遥远,送个节礼也得走个月期程的。要是咱们有事,光送信的功夫就耽误好些。何况上次听妈说,那府里还有个老太太,万事并不能由姨妈自专。就算是姨妈想说动老太太,再由着老太太送信到扬州,中间又是多少功夫?”


这话大近情理,薛姨妈脸色就转过来些,宝钗趁热道:“有道是现官不如现管,又说是官官相护。那林家能做到巡盐御史,就是与金陵的官儿们想也是相识的。要是咱们与他家交好,有个什么事情,光是送信的功夫也省好些。妈想可是不是?”


这话其实薛父也与薛姨妈说过,只是那时薛姨妈一心觉得自己姐姐说话有理,并未放在心上。现在自己女儿也这样说,又是无意中提起,显见不是与丈夫商量过的样子,薛姨妈也就愿意好生想一想。


“起来吧。自己娘们儿,还跪来跪去的做什么。”她叫宝钗快些起来,自己生下的孩子,平日又是孝顺的,她也不愿意为难。


宝钗起来后,不再多言,只是自己认真地抄着礼单。薛姨妈转又觉得自己刚才的话说得重了,让女儿伤心。自己又拿起那份礼单,问道:“就只是故旧往来,也简薄了些。”


宝钗只乖巧地点头,不发表意见——她愿意自己家里与林家交好,也不过是想将健康卡送一份给黛玉。现在时机不到,那就等着便是。薛姨妈不知道女儿心思,见她不再出言,越想着让她高兴些,就道:“比给你姨妈家的减三分吧。”


宝钗听了,就拿起送往荣国府的礼单看了起来:布匹、茶叶、瓷器、土产,林林总总竟有三四张纸,这样的礼物就是减三分,也比往年送去林家的多了一倍不止。


要是有谁忽然大手笔的送礼给宝钗,她是一定对此人心生警觉的——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懂不懂呀?于是她只好小心地道:“妈,咱们往年送的礼物,比这一半也没有。忽然增得多了,怕是让人心里疑惑,不如缓缓增了吧?”


薛姨妈自然点头称善,却不知道宝钗已经将她送王家与贾家的礼单记得差不多,要找自己的父亲谈一谈了——一个中秋节礼,送给两家的东西加起来就近五千两,那过年呢?是不是得更多?焉知原著里王夫人坦然从薛家拿银子,不是给惯了之故?


可是宝钗也看过这两家往年给自己家里的节礼单子,东西不过平平,应该是各自家里庄子里产的东西,两家加起来也不过千余两。这样不对等的节礼,宝钗不信自己的父亲没有意见。可是为什么这些年他却选择了不闻不问,难道仅仅是因为身体不好,无力顾及?


不是。听了薛父回答的宝钗,深刻理解了一个商人的不得已:身为商人,哪怕是皇商,也必须得走官商勾结之路。这是当年薛父娶王家庶女的原因,也是他这些年没有一个姨娘小妾的原因。


“可是父亲,这些年只见我们家里源源不断的向两家奉献金钱,并未能从两府借多少力。”宝钗仍然不解,付出总要求得回报,薛家得到的回报明显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


薛父叹息道:“我宁愿不从这两府得到助力。不用两府的助力,说明我薛家的生意发展平稳。而那两府,只要在我们真正危急的时候,能伸把手也就是了。”


可是他们伸手还不如不伸手呀!想着原著里薛蟠那不死而死的判决,不就是荣国府里伸手的结果?面对巨大的利益,没有道德底线的亲戚,还不如有道德底线的外人。上一世黛玉的遭遇不就说明问题了吗?


于是宝钗缓缓道:“父亲所思固然有理,可是家里的生意,也该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知道,是有官家帮着的。”


薛父不以为然:“有你舅舅,再加上你姨妈家里,在金陵地面上,还没有不开眼的敢惹上咱们薛家呢。”


宝钗摇头:“父亲,我家的生意遍布江南,又岂是一个金陵能限的?万一真的有事,舅舅家与姨妈家怕是也鞭长莫及。”


薛父见她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由问道:“那你有什么办法?”


宝钗低头一笑:“其实算来,咱们与扬州的巡盐御史也算姻亲。”


“可是那也太远了些。”薛父拿原来薛姨妈说过的理由回了宝钗。不过宝钗也有她的道理:“不过是相互走动的由头罢了,只要能拉上关系就好。”关键是钱得到位呀老爹。


做惯了生意的薛父,一下子听懂了闺女的意思。对呀,只要能拉上关系,就算是姻亲关系远些又如何,多走动些不就近了?何况扬州离金陵不过两日路程,比起去京中可方便多了。


想定主意的薛父,行动力也不弱,第二日已经将给林家的礼单要了过去,自己加减了起来。薛姨妈还有些不高兴,好在有宝钗在边上劝着,又一向是没什么主意的,也就罢了。


可是听说薛父要带着宝钗一起去林家亲送节礼,薛姨妈不干,宝钗也一脸懵:“父亲,我们家多年只与林家节礼往来,并没有主人相见过。现在冒然去拜望,会不会让人多想?”


薛姨妈更在旁边道:“钗儿说得有理。别说老爷病刚好了没几日,就是钗儿也是身子弱的,如何耐得奔波。”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