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那时候对杨氏的痴迷,如今是难以想象的。
看着杨氏日渐枯瘦憔悴的面容,皇帝最终主动放手,以终身不见为代价,只求她接受他的供养和守护。
得知这段旧事,谢夺的心情更加复杂,他发现自己不但让母后压抑仇恨这么多年,还在一出生时就给生母带去那么多痛苦。
他问李阁老,杨氏有没有要求过回京私下见他。
李阁老委婉地表示不清楚此事。
很显然,杨氏已经彻底抛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一心照料养子杨回儿。
于此相对,皇后却并不想要谢夺这个养子。
这样的事实,让谢夺更加感觉自己不值一文,这世间似乎没有一个人对他有所期待,没有人在等他回家。
韩皎呢?
谢夺无法肯定,他太喜欢韩皎,以至于根本无法分辨韩皎的话语是真是假。
可至少在一起时的快乐是真的,韩皎的怀抱是他唯一能够逃避痛苦的避难所,哪怕是虚假的,他也不敢撕碎这唯一快乐的梦境。
面对着一日比一日神色冰封的大boss,韩皎简直满脑袋问号。
他在想是不是因为上次x生活不和谐,导致大boss抑郁了。
为此,韩皎豁出老脸,自己戴上罩着脸的斗笠,去药铺求问关于男性行房要用什么膏药。
一口气买了三瓶油膏回到府里,抱着必死的心,打算今晚一定要让大boss痛快一下。
然而,谢夺居然没有提那方面要求,闷闷不乐地用完晚膳,泡了澡,就抱起他去二楼歇下了。
韩皎“假期”结束后,才得知朝廷准备再次征讨罗州,燕王要再次代天子出征。
大boss这些天是在因为这件事发愁吗?
不应该啊,战神boss不可能为任何关于打仗的事发愁啊。
韩皎想亲自去向燕王问明情况,又立即抛掉了这个危险的想法。
他不敢在谢夺面前表现得太关心燕王的事。
只能听同僚们讨论了。
翰林院里的同僚们观点各异,但多数都不太看好燕王这次出战。
毕竟上一次出战损失了四千大楚精锐,罗州叛民死伤却不足四百人,这次没有西北精锐骑兵,带着一帮民兵去讨伐,能惨胜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至于最坏的结果,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用眼神交流。
这些悲观的预测,让韩皎有些忧虑,先后又去找自己的父亲和林翁私下探讨。
韩老爷对于再次征讨罗州的决议非常不满,他认为此前四千对四百的阵亡数目,已经能说明问题,太子应该乖乖学老祖宗的策略,以安抚代讨伐,不要徒增伤亡。
至于林翁,他委婉地告诉韩皎,燕王此番请战,很可能是受太子鼓动,很不理智。
似乎所有人心里都觉得这一战赢不了。
想得浅些的,都觉得是燕王意气用事,想得深些的,都觉得太子想借机彻底扳倒燕王党。
可韩皎觉得这两种猜测都不靠谱。
因为谢夺觉得能打得仗,根本不可能输,谢夺不是个愿意耗费大量代价扳倒政敌的人,他既然答应让燕王出征,这一战应该有把握。
不止韩皎这么认为,远在罗州的土司张牧山,同样极度不安。
本以为,以四千伤亡为代价无功而返的朝廷,会彻底放弃武力征服罗州。
没想到川贵总督非但没来给他献上物资安抚,反倒加强守备,还派使者送来盖章文书,一派随时宣战的强硬态度。
这让气焰嚣张的张牧山也有些犯嘀咕,他知道,近期当政的人,是皇九子谢夺。
此人以零伤亡的惊人战斗力,全歼了鞑靼骑兵,在民间早已成了神一般的存在,他要是亲自带兵攻打罗州,张牧山心里根本没底。
因为张牧山祖上也曾经在乱世中联合其他部族,抗击鞑靼抢掠,没有一次不是惨败不堪、缩回老巢。
∵他们族人打不过鞑靼
鞑靼打不过谢夺
∴他们族人打不过谢夺
虽然没上过学,但这么简单的证明题,张牧山还是能做出来的。
如果这位战神太子亲自出马,要来跟他过过招,他就打算服个软,安分些时日。
所以,这两日跑来张牧山面前痛斥川贵总督猖狂挑衅的属下,都被张牧山给安抚回去了,他打算暂时不要撕破脸,先派人去打探这次的带兵将领是何许人。
作者有话要说: 谢夺数花瓣:棉花爱我,棉花不爱我,爱我,不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