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第71章 第 71 章 (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 第 71 章 (14)(2 / 2)

今天的事儿让他对嘟宝和多宝又多一些了解,也让他察觉,自己应该更多的关心嘟宝和多宝的成长。


嘟宝懂事乖巧脾气好,可以放心;多宝脾气“大”,是个女娃娃自己带着不方便,都不应该是理由。


虽然在两个小宝宝刚刚出生那一段时间,皇上自己尽管做好了心里准备,还是因着小宝宝们和他们的哥哥们一样闹腾着不吃额涅奶的事实,心生小小的感叹。


可皇上从承德山庄回来后就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接受并且努力想要维持住一家和乐的生活。


嘟宝很好,多宝是他盼了好久的小闺女。


很有“三好学生”架势的团宝、圆宝、胖宝,越长越活泼的嘟宝,心心念念的小闺女多宝,都是自己和媳妇儿的好宝宝。


深沉的夜色里皇上眉眼舒展,气息安宁,神情释然平静。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皇上迷迷糊糊地睡着。


不知道自己努力到最后,二百年后的世界形势会改变几分。


不知道自己为何来到这个时空。在这个时空去世后,还有没有机会回去曾经的世界。


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不同于一般人,和他一样是重生或者穿越的小娃娃。


前世今生太多太多的未知,或者还有几分小小的遗憾。可皇上自觉,这样的人生,当是另一种纯粹圆满。


心澄灵净、通达致远。三月三上巳节过后,泽宪、泽庆、泽安小哥仨练完拳沐浴穿衣,选一身儿天青色的传统常服,收拾妥当,拿出尺子。


三尺六,高于普通五岁半小娃娃的一般身高。


大阿哥暗暗欢喜,一双眼睛流露出来明显的高兴。


二阿哥嘴角上挑,使劲儿克制自己的欢喜之情。


三阿哥……这辈子放飞自己的三阿哥欢呼出声。


“阿玛,额涅,大哥、二哥、泽安三尺六。”


“泽宪、泽庆、泽安壮哉。”


一家五个人一起用早膳,早已醒来的四阿哥和大格格躺在奶嬷嬷的怀里吃奶,听到阿玛和哥哥们的对话,眼神儿微动。


三位哥哥五岁半,三尺六,他也可以长高高?


四阿哥小拳头挥舞,吃起奶来更有劲儿。


阿玛和额涅都高,五岁半的哥哥们三尺六,她这辈子,也能差不多到六尺?


脑袋里冒出来一个身高六尺,虎背熊腰的旗装女子,大格格目光呆滞,吃奶的动作慢下来。


早膳后其他人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儿,皇后娘娘发现今早上小么儿和小闺女都没有闹腾,心里奇怪。


嘟宝是精神抖擞,比平时多了一丝兴奋;多宝是没精神?比平时少一分活力。


皇后娘娘想不明白。


“阿玛今儿休息,陪着宝宝们,宝宝们喜欢做什么?”皇后娘娘还是学不来皇上对着孩子们的“爱爱爱”,尽量抽时间陪伴他们。


嘟宝和多宝反应过来额涅今天有空,放下自己的“小心事”一起“哦啊”一声,笑容和天上的太阳一样灿烂。


两眼眯得像月牙、小脸像红苹果……喜笑颜开的小样儿天真无邪、纯真纯粹。


皇后娘娘瞬间忘记一切俗世烦恼,所有在俗世用受到的烦恼,都被这份儿温暖和真诚治愈。


“我们去宫后苑赏花,阿玛回来画画儿,好不好?”


好。


嘟宝和多宝的胖胳膊胖腿挥舞着,眼睛看向外面。


皇后娘娘喜逐颜开。


这边皇后娘娘和小宝宝们其乐融融,穿衣打扮一起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到宫后苑赏花赏风沐浴阳光;那边皇上的早朝上一片微妙的气氛停滞、凝固。


君臣多年下来,大臣们其实都清楚皇上的脾性。


大机器使用煤炭,对空气环境不好,那就想办法尽可能地治理,减少污染;全面修建铁路花费巨大,那就想办法解决……。


可事儿就停在这里,要不要同意热情的民间物资正式进入。


每一条铁路,国库出部分银子,铁路经过的地方出部分银子,可还是远远不够的。


静默中,吕宫大人在其他人要出声之前抢先一步,“启奏皇上。”


吕宫大人声音洪亮,无视瞪着他后背的视线,“铁路建设事关重大,所经过的路线走势更是事关大清国的国运,必须严格规划。


规划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内,修铁路的技艺会更加完善,人手准备更充分……大清国在煤炭、钢铁这方面的物资上不缺乏,需要花一个运费,加工费……”


皇上端坐宝座,听着这番溜场儿话暗暗点头,想笑,忍住不笑出来。


吕宫大人的意思,物资来源,国库出一部分,铁路经过的地方出一部分,按照皇上的计划铁路经过的区域会成为重点经济区,朝廷统一管理也算部分收入……。


“臣以为,民间物资进入的事儿,并不是必须,也不是大事。我们必须做的事儿,只有一件,保证铁路修建的进程和质量。


众人纷纷瞪眼,这不是废话吗?还用你吕宫大人呱呱呱一通?


幺,不对啊。


吕宫大人这是……


“吕卿言之有理。铁路之事重大,六部三院三司科道一起商讨准备,路线勘测,物资评估,道路两边的整体规划,人手准备……。”


“臣等遵命。”


豫亲王退朝后和皇上一起慢慢踱着步,想起来这几天早朝上的气氛就乐呵不停。


皇上脾气好,修养好,做皇帝这么多年,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孙之獬剃发易服那件事儿之外,也就是这次的修铁路事件。


万年和气的皇上一旦明确表示生气,可不就把他们都给吓住了吗?江南出身的汉家大臣现在都小心翼翼地观望,灵性的人却是早早地战队抢占先机,听听早朝上吕宫大人那一番话?


“……朝廷统一管理也算部分收入……”


豫亲王老怀大慰地感叹一声,“铁路修到东北老家,我们做铁路回去,也是衣锦还乡了。”


皇上闻言笑出来,老叔们一直想正式回去一趟,带着小阿哥们,带着八旗里面的年轻一辈人,回去看看。


“到时候我们一起回去,所有的人。隆重祭祀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


……豫亲王转头看向皇上,皇上表情自然,眼神了然。


春日上午的皇宫巍峨威严,金光闪闪,大臣们或大声或小声地商议事儿,各司其职的宫人们轻手轻脚地忙碌,从乾清门到宫后苑宽阔的宫道上,君臣两个人静静地站着。


豫亲王嘴唇抖动几下,吐出来两个字,“好,好。”


皇上微笑,笑容温暖。


叔侄两个来到宫后苑,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豫王妃正在逗着嘟宝、多宝玩乐。


一番行礼过后,心情犹自激荡的豫亲王领着自家福晋会豫亲王府;皇上一家人重新坐下。


皇上把他刚刚和十五叔的打算说出来。


皇后娘娘觉得应该,不管先帝当年对待皇上如何,他都是皇上的汗阿玛,该有的孝道要有。


太后娘娘则是想着刚刚豫亲王的表情,心生感怀。


当年的太==祖皇帝,最疼爱的就是睿亲王和豫亲王,甚至……。


“皇帝这个考虑好,这是我们应该的。”


太后娘娘并不想替先帝爷掩饰什么。


按照先帝爷和英亲王、睿亲王、豫亲王之间的杀母之仇,这些年三位皇叔能放下个人恩怨不遗余力地帮衬皇帝,皇帝为他们做些事儿,给太==祖皇帝进进孝心,非常应该。


皇上明白额涅的心意,他对老叔们也是只有感恩。


“我的想法,先修从京城到东北的铁路,下一个试着修京城到科尔沁和喀尔喀的铁路。”


“到时候带着孩子们回科尔沁、回喀尔喀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 清代史书说努尔哈赤”未尝定建储、继立之议”,又称他”为国事、子孙,早有明训,临终遂不言及”。


后世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份遗诏版本是:努尔哈赤在去世之前,曾经向大福晋乌拉那拉氏表明要确立时年十五岁的多尔衮为其汗位继承人,并且让大贝勒代善辅政。这个版本的“遗诏”之所以存在,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是没有其他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个版本的遗诏的真实性。个人猜测,努尔哈赤有可能留有遗言,但是没有明确的遗诏。


个人看法,不管怎么说,皇太极即位是符合当时的满洲制度的,八大贝勒推举。而多尔衮当时太年轻,并不能撑起满洲。这和当年六岁的福临做皇帝一样,都是形势。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绯羽☆、大风歌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小小麦子 65瓶;奋斗的小花 15瓶;大风歌、月夜 10瓶;魏羽阳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129 章


这天上午,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听到皇上的话,先是震惊,然后一起笑起来。


皇上的性子, 有这个想法不奇怪。婆媳两个各自想起自己的娘家,陷入回忆中。


皇上认为理所应当, 宫人送过来画具, 开始聚精会神地画画儿。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逗着孩子, 聊着蒙古的事儿;四阿哥和大格格处在祖母, 阿玛、额涅的中间,终于有机会光明正大地听“正事儿”。


越听越是眼神儿迷茫无助, 白胖的小脸上似乎有种可怜巴巴的感觉。


一花一世界。


这到底是是何方世界嗷!


半岁大的四阿哥和大格格就算有胆子问, 也问不出来。


他们作为皇家的嫡出子嗣,亲人宠爱, 阿玛、额涅恩爱宫里没有妃嫔, 有三个亲哥哥, 人品、才能显而易见的都让一家人满意。


就和阿玛说的一样,他们会是大清国最幸福的小皇子, 最高贵的小公主。


一辈子做个幸福的小皇子, 如果三位哥哥容得下,做个巴图鲁远离朝堂,四阿哥的想法。


一辈子做个高贵的小公主, 如果四位哥哥容得下,做个和额涅一样领兵打仗的将军远离朝堂和“女子生活”,大格格如是想到。


三位哥哥……。


四位哥哥……


亲阿玛……


父子六个因着各自奇特的经历, 各有各的想法计划。皇上可以猜到四阿哥和大格格的与众不同,却是不会猜到他们会有这般“不安”想法?


未来的事儿……现在想太早幺。


春花烂漫,春水荡漾,春风和煦,宫后苑里三代人其乐融融。


皇上开开心心地画完两幅小画儿,还主动陪着亲娘、媳妇儿,带着小么儿小闺女,去畅音阁听一回新出的戏剧《折门女将》。


将府中堂悬灯结彩,红烛高烧,一个大红的寿字挂在正堂中央,亲朋好友纷纷登场。


边关来报,家失家主,国失国柱,正堂挂满孝幡,正中的大红寿字被换成了大黑的奠字。


“说甚无有良将选,说甚求帅难上难。只要朝中一声唤,这挂帅——”


“我折太君一力承担!”


…………


新出的大戏唱腔,女子扮演的旦角,服饰华丽,扮相俊美,嗓音脆、亮、甜、润、宽圆俱备,长音极稳,醇厚流丽、纯净饱满。


太后娘娘因着老太君这段儿请命出征,心有所感,眼眶湿润;一向听不懂咿咿呀呀戏曲的皇后娘娘也因着其中的雍容气度、铿锵风骨,很是欣赏。


四阿哥和大格格被祖母和额涅抱在怀里,眼巴巴地盯着戏台上的表演,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亲人顾虑着小宝宝们的耳朵还没发育好,一家人坐的位置距离舞台挺远,皇后娘娘不放心还给小宝宝们的耳朵里塞了棉花,他们只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声音,全靠看和猜测。


白袍银铠,左手白马,右手梅花枪,年迈的老寿星脱去朝服换戎装。


“乘月光了敌营山高势险,百岁人哪顾得,征鞍万里,冷夜西风,白发凝霜……”


两位小宝宝瞧着舞台嘴巴大张,眼睛瞪得溜儿圆,无力思考。


一位位女将,女子扮演的女将军。


这个世界,女将很多吗?


皇上看一眼小么儿、小闺女不敢置信的小模样,眼里光芒一划而过。


“大戏”本是曾经历史上京剧唱腔的前身--起源于乾隆后期四大徽班,是皇上万分熟悉,还能有模有样地哼唱几句的京剧唱腔。


可它不会成为皇上熟知的京剧。


农业社会里的生活很慢,贵族富人的生活更慢,慢下来的人,人人都有时间去哼哼唱唱地听着京剧的长调儿。


但现在的大清国不是。


同样的姿态唱腔大方自然,同样的字字唱真,收清放足,内心深处的声音与声腔、表演的美高度融合,可它在这个大清国会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


大清国的改变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生活充满希望,要做的事儿,想做的事儿太多,节奏步伐都不知不觉地加快,大清国人喜欢的戏曲自然也是带着一股快节奏。


伴随着山惊鼓动,战事开始,一名女将黑铠金边,左手乌骓,右手滚龙枪,后背四面黑金靠旗,在敌兵的包围中左手乌骓马舞得脱兔一般,右手点钢枪亦如黑蟒出洞……


亲娘、媳妇儿、小么儿小闺女都睁大眼睛,面色紧张,皇上也收敛情绪,专心听这个大清国的“大戏”。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个大清国和记忆中的“大清国”,已经不一样。


三月十五,皇上的二十七岁生辰过后,咳咳,刚刚满二十五岁。


皇上决定把乾清宫乾南庑的几间房子翻修一下,将来给小么儿、小闺女以及他们的伴读们读书用,方便的话把他们三个哥哥也挪过来。


乾清宫的周围,东西庑,是为皇帝存储冠、袍、带、履的端凝殿,放置图书翰墨的懋勤殿,专供皇上读书的小书房……剩下的空地方都按照皇上的吩咐种花养草。


南庑放置杂物的几间房子若是也用起来,乾清宫的房屋基本上都用上了。


目前三位阿哥读书是在撷芳殿,也就是阿哥所里面。三位阿哥中午下学,路过东南庑,望着南庑和东西庑。


大阿哥只有开心。


他们在南庑读书,撷芳殿就作为阿哥们单独的私人读书场所,还能和弟弟妹妹在一块儿。


二阿哥开心中带着小小的复杂。


他的“南书房”,注定是不会有了。八旗旗主议事制度进关后会有变化,但阿玛是绝对不会同意他和兄弟们集中君权搞“南书房”。


三阿哥……三阿哥的心情最复杂,南书房没有,尚书房会有妹妹入驻,养心殿彻底变成技艺研究处,军机处,想都不要想。


这样也好,军机集中也不好,一个人负责所有的国家事务,太累了。万一后代中哪个败家子不想累着自己,或者哪个蠢笨的没有能力,国家政务就彻底荒废。


三位阿哥“想通”,高高兴兴地结伴来到乾清宫偏殿;皇上听到儿子们的脚步声,看眼茶几上的几本书,放下手里的茶杯。


“泽宪/泽庆/泽安/拜见阿玛。”


好像春天的小禾苗一样生机勃勃,亲阿玛微笑点头。


小阿哥们行礼完毕,一起坐到阿玛身边。父子四个安安静静地用完午休前的茶点,本应去各自的房间午休,皇上摆开谈话的姿势,阿哥们恭敬倾听阿玛教诲。


皇上缓缓慢慢地开口,“以前阿玛都没和你们讲过。”


其实是不用讲。阿哥们对男女大妨的谨慎认知,日常对他们额涅的态度,都说明他们不需要多讲。


可现在皇上认为需要讲一讲,家里多了一位小公主,孩子们到了五岁,“应该”被告知这些事儿,是其一。


按常理孩子到两岁就有性别意识,家长开始给性别启蒙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个体认知,皇上因着自家孩子的特殊情况忽略了这个事儿,现在担心万一孩子们上辈子有什么错误认知,趁早纠正为好。


皇上的语气稍显低沉,性别教育不是小事儿,“现在开始讲,免得你们好奇之下瞎琢磨。书本待会儿拿回去看,有不懂的地方来问阿玛。”


阿哥们心头一跳,心生不好的预感。


“世间的生灵,动植物有雌雄,人类分男女,不一样的身体结构……”


皇上大方坦然,边讲解还边翻书,用书里面的小插图帮助小阿哥们理解;小阿哥们……极力克制自己表情不崩塌。


“灵性智慧寄托于脑袋,脑袋长在身体上,首先要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


“说起修身养生的健康之道,其中一点……满十五岁之前,或者十六岁之前,不得放任自己,十五岁、十六岁是指出生后满十五年、十六年……”


皇上认为满十五岁“成人”还有点早,要视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而定;小阿哥们……小胖手微微发抖。


“你们的大婚之礼应该是在十八岁左右,福晋的人选,可以自己选,家世方面给你们放宽,地域、民族也无需在意,其他国家的女孩儿也行……”


皇上表示自己非常民主,是开明的好家长,小阿哥们……阿玛口中的十八岁就是二十岁。


“……考虑到你们的身份,就算不考虑你们的皇阿哥身份,单纯的寻找另一半人生伴侣,对方的人品、性情、能力……也必须符合要求……。”


整个谈话大约十分钟,皇上“言简意赅”地表达完自己的意思;阿哥们一动不动地听完,呆呆傻傻、魂飞天外。


皇上全程保持姿态自然,甚至带着一丝郑重的意味,面对被打击到的儿子们,临去午休前又补充一句。


“阿玛也不要求你们不能有侍妾,但作为有妻妾的传统家庭,有其他要求,老师们将来会细细讲解。”


“……阿玛、额涅不是老古板,但也不能做到嫡庶一视同仁,事关你们各自的人生,具体要怎么做,都自己考虑好,十年的时间足够。”


泽宪/泽庆/泽安/……恍恍惚惚,脚步虚浮,动作木然。


就知道阿玛不会乐意他们有侍妾。


十六岁……十八岁……


参照额涅的人品端方、能力杰出、性情大度……自己选……


三位阿哥穿着亵衣亵裤躺进小被窝,枕头边放着阿玛专门给他们印刷的“小书本”,内心悲伤逆流成河。


人生太难。


小阿哥们担忧着自己的“人生幸福”。另一个房间里面,同样准备午休的皇上则是在心里感叹连连。


按照华夏几千年来形成的父系社会,孩子的地位身份从父不从母,再加上嫡妻可能没有儿子的情况,导致历朝历代大多是庶子继位。


不管是什么出身的庶子,反正比没有儿子立嗣子强百倍。


可这也就造成了,所谓的宫斗。


作者有话要说: 十二点赶不上六千,先发三千,晚些二更。亲亲小天使们。


京剧起源于乾隆后期,到咸丰年间1890年左右成熟。


南书房,康熙读书的地方,也是集中君权的地方。康熙时候没有上书房,上书房是雍正建的,叫尚书房,后面改上书房。


个人认为,一般孩子到了两三岁就有性别认识,可以开始教育。本文里情况特殊,皇子有宫女照顾,不需要母亲帮着洗澡,擦屁屁。公主也是,天然地和父亲的生活隔离开。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小清 6瓶;爱猫咪的小小少女 5瓶;绯羽☆、嘛花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130 章


宫斗, 后宫的妃嫔们主动或者被动,不论出身,不分来处, 斗成一团。


受宠,生儿子, 做太后。


皇帝们在不影响前朝的情况下, 可以和任何一个看的顺眼的女子生儿子, 乐得看后宫的女子围着自己各种花样斗法争宠。


反正最后不管哪个儿子继位, 都是他儿子。


皇上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华夏传统的嫡庶制度,或者少数民族的三妻四妾制度, 他想起自己的出身, 自己在盛京的日子,只有默然。


宫斗自然牵扯到前朝, 个人权势、家族荣耀、男女情感、从龙之功等等在一个小小的皇宫里头轮番上演, 宫女、宦官、侍从……纷纷战队, 帝王、嫔妃、公主、皇子……没几个可以出圈。


用尽心计,拼尽谋略, 狡诈地斗啊斗, 搅动朝野上下跟着起起伏伏。


赢了称王做皇,输了粉身碎骨。


可这就是人性的集中爆发,谁都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 是那个唯一的幸运儿。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 必遭其睡也。


面对骊龙之珠,除非大智慧、大勇气如庄子,有几个能把持住自己?


皇上也不知道当年自己若是没有做“皇帝”,天下局势会如何?自己能不能在乱世中得以保全,亦或者被历史大潮卷着,跟着削肉挖骨地争斗。


临入睡前,皇上只有一个念头,希望他的小家庭永远和乐,希望五个孩子将来都可以家事无忧,幸福美满。


下午的时候,皇上调整好心绪,继续正视自己步入二十五岁后对以往人生的思考反省,查漏补缺。


听到宫人汇报三位阿哥把书本儿放到床头,情绪正常,自以为做好一件身为父亲该做的大事儿,皇上心情舒畅。


太子李承乾犯事之后,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太宗和侍臣感叹,“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


皇上亦有此感叹。


下午三点,继续批折子。批折子的房间在乾清宫西偏殿的一个套间,光线良好,充斥着皇家威严、季节风物的布置中透着皇上的生活习惯。


自从三位阿哥出生后就一直铺着的厚地毯;宫人没有必须不走动,走动也是轻手轻脚,无声无息。


多宝阁上珍奇之物,墙上古董字画、鸭子戏水童趣小挂钟,几瓶插花悠闲盛开,几个精巧的小香炉里檀香袅袅。


器身雕成一片被折枝拖着的内卷桑叶形状的玉笔洗--春蚕桑叶,桑叶的筋脉丝丝缕缕,一只春蚕栖身叶上,生动逼真之处,叶子边缘被小虫啃食的痕迹都历历在目……。


照例,正式折子之前的请安折子,“恭请皇上万安……”。


“朕安。”


小琉球晒盐小有成绩,请皇上品尝;琉球之地芒果好,味儿甘甜微觉带酸,只无法远送,臣切条晒干不加蜜浸与盐浸,亲自尝试觉着很有原味,请皇上品尝……。


驻守小琉球的觉罗噶尔汉堂姑父,皇上正黄旗下的人,特爱上贡土特产。


皇上想起上午尝到的芒果干的味道,感动于大臣的细心和忠心,毫不犹豫地回复一句话,“海盐好。芒果干无需再送。”


“恭请皇上万安……”,“朕安。”


两湖之地今年的春耕情况和雨水情况……。


两湖总督武秉忠为人保守,重点关心农事,知道皇上也关心农事,一年四季换季过节等等特爱上类似的折子,特别是学会了皇上分享下去的表格模式后。


皇上快速地看完,没有发现大问题,小问题给圈出来,表格模式使用中的细节给做修改,最后回复,“已阅,很好。”


杭州乡下有个举子,举子游学期间把女儿许配给同窗好友家,举子的妻子不知道把女儿许配给当地富商家,两家恰巧同时来下聘,举子的女儿有气节,一女两嫁是为何?撞了门柱子……


济南今年的番薯苗长得特别好,新的育苗方法成功,米价类比去年同时期……


广州有胡商子弟想要参加科考,臣考核三次,发现其人有真才,请问皇上……


臣请明年回京城给皇上过生辰……


…………


一封封折子,事无巨细,事无大小,各门各类都有,正常政务汇报,机密折子,将当地人闹出来的小笑话,请皇上品鉴自己新写的诗词……


皇上耐心仔细地看,赞一个,气一个、伤心一个,乐一个……都是认认真真地回复。


隔着千山万水的送来一份折子,什么事儿都有,还都特讲究老礼儿,特文绉绉,皇上一开始不大习惯。


后来他给转换成现代语言。


这不就跟上辈子信息时代家人好友同事之间互相发微信一样?


而且时间长了皇上习惯了,“感受”到臣工们“萌萌哒”的一面,也就让自己“摆正”心态,就当是回复亲友同事的微信。???


“恭请皇上万安……”,“朕安。”


有一个名叫“英吉利”的国家再次派人到广州来送国书:皇上二十七岁生辰,他们国王知道的晚了,赶不上,心中十分不安。


巴巴的带着丰厚贵重的贺礼来给皇上庆生日,恳请皇上赏脸见他们。他们的国王“虔叩天地保佑□□大人福寿绵长”,使节面朝京城单膝跪礼,真是懂得礼数……。


皇上看完两广总督送来的折子,一滴墨滴在折子上,下不去笔,干脆暂停休息。


一杯清茶,一份小点,看看蓝天白云,闻闻花香,吹吹春风,皇上坐在乾清宫院子里,任由思绪飞扬。


上次英吉利派使节来,还送来很多学生。


学生进了新式学院,一切顺利。


使节要求按照自己国家面见国王的习俗行脱帽鞠躬礼,大臣们一怒之下要求三跪九叩。


两方打完一个月的嘴仗,最后英吉利使节还是根据“仁慈的皇上”赐予的,理藩院专门给各西方国家使节制定的,“特殊的,前所未有的隆重恩赐”的礼仪,觐见。


结合大清的跪安礼、西方的鞠躬礼,单膝跪礼。


当时皇上怀着莫名的期待要来学生名单,因着学生名单中艾萨克·牛顿这个名字欣喜若狂,然后因着英吉利使团觐见的礼节问题,迟迟没有见到想见的人。


这次,大清国的官员依旧端着“大清天==朝上邦,尔等番邦小国主动来进贡诚意可嘉”的姿态;英吉利方面倒是先表示在礼节上的“诚意”。


皇上内心非常复杂。


曾经历史上的乾隆皇帝接见英吉利使臣,花费三百多万两银子显示大清上国的富裕好客,对使团带来的蒸汽机、织布机、榴弹炮、火轮船等等工业革命成果视而不见。


当时的大清人还在用火绳引爆的枪,而英吉利人,大清人口中“主动来上贡的红毛番子”,跨越海洋带来的新型连发枪,却连表演的机会都没有。


尽管英吉利带来的礼物价值不到一百万两--在皇上看来,蒸汽机、织布机、榴弹炮、火轮船等等工业革命成果对于那个时候的大清,是无价之宝。


尽管使团里的人在大清国都吃喝玩乐的很尽兴,使臣乔治·马戛尔尼还是自觉受辱。


礼节是一方面,大清皇帝乾隆没有答应中英通商事宜,让他感受到这个庞然大国的自大和落后。


四十一年后,乔治·马戛尔尼作为英吉利大臣,同意并签署英吉利向大清发动鸦片战事。


皇上知道,按照后世人的眼光看乾隆皇帝的作为是不对的。


谁都没有预知的能力。


在当时的华夏大地积危难返的情况下,在大清和西方贸易属于极大顺差的时候,通商或者有点儿帮助,但并不能解决当时的根本问题。


封建社会走到尽头,传统的社会关系不再适合却又无力从内部改革。


可他还是心情沉重。


那次或许是华夏大地的一个机会,在英吉利需要找一个东方盟友的时候,一个可以让老百姓稍稍改善观念,见见外面世界的,小小机会。


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皇上打起精神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