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们有模有样的“灵性聪慧”,睿亲王瞧着欢喜,笑眯眯着脸,“后来李闯王一路向北打,按照史学家的研究,崇祯皇帝在北京沦陷之前,还有另一个挽救局面的机会--迁都南京,可他犹豫之下又打消了主意。”
“《崇祯实录》的说法,一开始是崇祯皇帝的嫂子--天启帝朱由校的皇后张氏反对,崇祯皇帝提议太子和两个弟弟先去南京,据说当时太子连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着随时南下。可关键时刻,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站出来劝阻。
皇上要重演唐肃宗灵武即位的故事吗?”
…………
好像很有道理?
小心你儿子跑到南京后另立山头,这样你的皇位就做不成了。
生性猜忌的崇祯皇帝理所当然地改主意。
豫亲王讨好地给亲哥续杯茶,肃亲王家七岁的六阿哥大着胆子问出来。
“十四爷爷,光时亨是真正的忠臣吗?”
三位小阿哥装模作样地跟着堂弟们做“期待状”“听故事”,皇上保持平和从容的态度嘴角上挑露出一丝笑模样,其他长辈们也是笑而不语。
十四爷爷眼里带着笑儿,表情、声音平板没有任何感**彩。
“光时亨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主动卖身投靠做叛徒,后来又投奔南方反清势力,遭人论罪被斩首。罪名是‘力阻南迁,致使先帝殒命社稷’。”
……知道这个结果的三位小阿哥此刻听来也是哭笑不得,其他小家伙自然更是。
你至少来个追随崇祯皇帝而死啊。
年龄还小被家里大人护着没有见识过什么人性复杂,睿亲王乐得打击他们,“说到追随崇祯皇帝死去的臣子,都是真正的忠臣,大多是平时不会花言巧语,说话不大中听,不受宠的人,比如大学士范景文。”
范景文,明末殉节官员之一,文武兼备,忠勇可嘉。早年不依魏忠贤,不附东林党,官生艰难,还曾经因得罪崇祯皇帝一度遭到罢官。李自成进北京城后,留下遗言“不能灭贼雪耻,空有余恨”,慨然投井自杀。
……这对比太强烈。
皇上眼睛睁开一下又合起,给自己换个舒坦悠闲的坐姿;一伙儿长辈们笑着喝茶用点心,豫亲王咽下嘴里的阿玛饼,眼里精光一闪,“现在很多文人士族说起李自成攻陷北京后的暴行,第一个就是对明朝军民手段酷烈的“追赃”。
说起“追赃”,其实它是真的“追赃”,不完全是暴行。”
“第一个死于李自成“追赃”中的人,是李自成攻北京时第一个卖身投靠的明朝王爵,襄城伯李国侦,他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
崇祯皇帝最信任的,最不忠不好的。小家伙们瞬间得出结论,瞪着眼睛一脸气怒。
豫亲王笑成大肚弥勒佛的样儿,“后面的,各有各的原因。比较出名的一位,内阁大学士陈演,这人特别会装,尤其善于揣摩人的心思,每次和崇祯皇帝对答都能讨得欢心,除了经常向崇祯皇帝的亲信太监行贿外,还特别会装穷,成天穿着简朴装大清官。”
“李自成进北京,他为了讨好农民军向刘宗敏行贿四万两白银,一下子露了富。刘宗敏下令抄陈演的家,发现他家院子下面一层全是挖空的地窖,里面全是白银,几天拷打审讯后又从他另一处宅子里搜出数百箱黄金,数百箱珍珠……。”
这个事儿超出小孩子们的理解范围,一个个呆若木鸡,眼神儿懵懂。
小阿哥们的“装模作样”瞧着是“深有感触”。
豫亲王喝一口清茶接着“打击”。
“李自成对明朝旧官员的‘追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总共得到白银‘七千万两’。万历年间遭人诟病的矿税,二十年间总共收上白银‘三百万两’,即使加上被宦官们贪墨的部分,总数也就‘三千万两’。
明末从万历四十八年至崇祯十七年,二十四年里摊派在老百姓头上的“辽饷”总额,是‘两千万两’……。”
三百万两、三千万两、两千万两、七千万两……直白的数字冲击,小家伙们短时间内琢磨不明白,不理解其中的“人性”,好像霜打的茄子焉巴巴的,瞧着可怜巴巴。
皇上眉眼温润,长辈们在心里点头--打小儿教育孩子们对贪官污吏,奸臣佞臣的痛恨,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小家伙们被有良心的长辈们逗乐,稍稍恢复一些精神;众人散去后三位小阿哥还是气呼呼的小样儿。
国库几两银子找不出来,老百姓没的吃穿被逼着造反,贪官奸臣们却……该杀!
小阿哥们各自的小脑袋里回忆着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起围到阿玛身边,求认同,求安慰;亲阿玛挨个戳戳胖脸蛋儿,笑容温暖人心,声音清朗入耳。
“人之常情罢了。人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当大明不能给人带来安全和希望,忠臣得不到信任和重用,贪官奸臣也要另找出路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闹剧。”
有人批判跟着崇祯皇帝殉节的官员只有三十来个,还没有宫里的宫女人数多,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拿什么理直气壮地要求臣子们跟着‘殉节’。”
说到这里皇上的语气带着一抹郑重,“君、臣、百姓,任意的两者关系都是相互的……这也不是明末一个时期才有的闹剧,明朝不是毁在崇祯皇帝一个人的手里。”
“自从土木堡之变,明朝实际上就开始衰退。张居正变法带来短暂的中兴,他的失败--说明大明的衰败几乎无可挽回……”
小阿哥们听着听着横眉立眼的小表情凝重,眼神儿越发严肃,皇上察觉到话题太过沉重,停顿一下,眼睛里、声音里都带着笑儿,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谈古论今,通过对历史客观的分析,引导纠正当下的行为。”
“可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干巴巴的文字,还是带有不同记录人感**彩的文字。历史上的每一件事儿都无从真实的还原考据,历史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灵魂,有他自己的人生,我们无需为此悲伤,更无需因此担忧当下,明白不?”
“团宝/圆宝/胖宝明白。”
小阿哥大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芒。一个国家的兴、亡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明末的闹剧是任何一个朝代的末期礼制沦丧后都会发生的事儿。
夏商周,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或者将来的大清……。
宝宝们抿着嘴角一副倔强不甘的小模样,皇上心里小小的惆怅。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将来他们也会变成“历史”。
伸手摸摸胖宝头上毛茸茸的小碎发,软乎乎的手感,想说什么临到嘴边换了说词。
“人人都说是李成梁有意纵容太=祖皇帝势力扩大,说李成梁杀良冒功、故意挑拨各少数民族势力内斗、不知弱小制衡强大等等,在阿玛看来凡事都不可单一而论。”
“鸟尽弓藏、自污辞官,杯酒释兵权,结党抱团和君王争斗,起兵造反……养寇自重,都是形容功臣良将在天下太平以后的命运。君王不再需要打仗的时候,这些功臣手握重兵,功高震主,轻易就招来杀身之祸。”
胖宝……胖宝的眼睛条件反射地睁开,小心肝儿一跳。
阿玛一定不知道他上辈子的事儿,不对,阿玛不知道他有上辈子。镇定下来的胖宝眉眼皱巴,伸手拉着亲阿玛的衣襟,眼神儿“欲说还休”。
他上辈子不是毫无理由的杀年羹尧,他也想和年羹尧留下千古君臣佳话,可年羹尧太让他失望。他若不杀,不知道收敛的年羹尧能给他来个国中国,王中王。
大阿哥和二阿哥浑身杀气腾腾。
这些功臣若是仗着自己有功劳肆无忌惮,该杀就杀。
皇上失笑,“阿玛不是说不能杀,他们是‘功臣’,不一定是‘忠臣’,也不一定贤臣。”
小阿哥们心里一喜,重重地点着小脑袋。
阿玛说得对。
……亲阿玛挨个亲亲儿子们的小额头,一双标准的丹凤眼清透明亮,“秦惠王车裂商鞅,自此以后历朝历代的改革大臣,很多都不得善终。后来秦国大将王翦明哲保身,在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及时交出兵权告老还乡,被后人骂格局太小。”
“汉高祖和明太==祖当年都是大杀功臣,然后世人又开始推崇张良、陶朱公的明哲保身,辞官归隐。这世上能做到利索地放开到手的名利的,能有几个?十年寒窗苦读,一生官场摸滚打爬,好不容易位极人臣。”
按照人类的性格分析和心理学,能够功成名就的人,往往有很强的权力掌控**。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淡迫明志”,本质上两种分裂的人格。
功成身退不甘心,为了避免主上猜忌就此急流勇退,也未免过于消极。君臣对抗,君王越是集权,臣子对抗的越是激烈。
前朝的官僚阶层逐渐或者自发地形成两套自保体系,文臣抱团取暖,比如东林党;武将“养寇自重”,保住自己的地位,无论是揽权,或者是找朝廷要银子,都理直气壮。
明末东林党等一干文人,一方面结党把持着国内的官僚体系,和大地主富商阶层沆瀣一气掌控着国家主要的经济命脉,操控着社会的主要舆论;另一方面防备着农户,看不起商人。
皇帝需要银两,文人们批驳皇帝贪鄙,好财货,与“民”争利……
皇帝更倾向于发展东厂、西厂、锦衣卫等势力来对付文官体系……
国家内部形成巨大的内耗,各种内忧外患滚滚而来,小冰河期带来的天灾,北旱南涝,饿殍遍野,地方上十室九空,朝廷不闻不问甚至对百姓变本加厉的盘剥……最终构成压倒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官和皇帝都说,将者,王者之器也。有外忙内忧,则为神器,不可不用;天享太平,则如忌器,不可不除。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镇守疆域的封疆大吏玩“养寇自重”的数不胜数。”
“李成梁作为镇守辽东的大将军,能力和实力雄厚,却为了自保或者权势玩‘养寇自重’,他向朝廷要的辽饷年年增加,朝廷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老百姓不堪重负起事……看似应该去骂李成梁误大明……”
小阿哥们眨巴着大眼睛,隐隐约约地明白亲阿玛想要告诉他们什么,又不大明白。
二阿哥想起另外一件事儿,眼巴巴地望着亲阿玛就解答,“十四爷爷说,崇祯皇帝煤山去世后,大明南方部分文人举行盛会狂欢。”
理家文人的观点,天下三大家,儒家孔家,皇家朱家,其他家,儒家应排在皇家前面,皇家要遵守儒家,也就是理学的规矩。崇祯皇帝去世,他们欢呼着再也无人站在儒家的头上,此后我辈正人君子当可操纵乾坤,此诚千年未有之盛世也。
大阿哥小眉头一皱,回答的毫不犹豫,“前朝的理教,西方国家乱政的天主教。”
三阿哥上辈子受够了文人一张嘴一支笔的苦楚,真挚地附和大哥的说法,“儒家干政,理学邪教。”
亲阿玛对着三双黑白分明,随了他和媳妇儿的丹凤眼,眨巴一下眼睛,望着面前的湖光山色,开始西落的太阳……做沉思者。
小阿哥们反应过来,察觉自己的答案好像都不正确,一起扑向亲阿玛拉胳膊抱腿的撒娇耍赖。
“阿玛--”
“阿玛--”
“阿玛--说说啊。”
亲阿玛听着宝宝们欢快的闹腾和稚嫩的小奶音,笑容更大,更灿烂。
那年他从滹沱河回到京城召开八旗会议,老叔们也是带着迷茫不解讨论这个问题,道统,治统,个人思想解放,资本主义萌芽……皇上的小艺术家灵魂冒出来,端着他的小文艺青年的范儿,继续“沉思”。
夜幕降临,华灯升起。小宝宝们听完亲阿玛“不靠谱”的讲解带着更多的迷惑疑问睡得香甜;大清国最西部的米兰,各种肤色、各种民族的人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悠哉哉地用下午茶。
米兰和京城之间,遥远的西藏,拉萨,午夜时分的深夜本应漆黑一片,安静祥和。一颗颗星星在夜空闪闪发光,一支支火把点燃,整个布达拉宫包括它的周围亮如白昼,厮杀声,炮火声,痛喊声……不断响起。
鲜血染红大地,断肢散落;炮火摧毁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星光照耀轰然倒向地面的飞檐外挑,铜瓦鎏金。
前方,侍卫们在林佳将军的指挥下一寸一寸地收拢包围圈,团团围住来袭的人;后方,老前辈们、绾陌、暗卫们围在“皇后娘娘”的周围,有行刺者冲破炮火飞身冲过来,都被他们挡住。
无论怎么制造混乱都被皇后娘娘解决,皇后娘娘就是不出布达拉宫……皇后娘娘即将离开拉萨……一直没有再找到机会对皇后娘娘下手的那伙人,在无计可施之下孤注一掷地直接来到布达拉宫强攻。
他们没有时间继续等下去寻找机会。
“国王”在等着“大清皇后在西藏身亡”的消息;南方那些好不容易说动,答应跟着响应起事的人,都在等着“大清皇后在西藏身亡”的消息。
辛苦召集训练出来的人手一个个被捉或者被杀,越来越少;“年轻女子”的精神状态在连番的失败打击之下,接近疯狂;他们自己,也渐渐地失去信心,失去耐心,失去勇气。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两节,个人意见哈。对于袁崇焕,真实资料缺失不好考据,崇拜的和黑的好像都有理,不写了哈,
唐肃宗灵武即位,安禄山之乱中,唐玄宗的其中一个儿子在灵武城登基,唐玄宗直接成了上皇。
养寇自重,即养寇以自重,故意放着敌人不打甚至养着,故意留着敌对势力或对立面,以此使自己的地位变得重要。
古今人心、人性一样哈,不知道有没有小天使已经工作的,公司里面和朝廷差不多,商场如战场。这不是让小天使们对人心失去信心,是注意保护自己。好人想不到坏人会怎么做,真君子不能理解伪君子的想法。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妮小妮 8瓶;赤羽陌璃殇 4瓶;嘛花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122 章
他们抱着必死的信念做最后的挣扎,面对早有准备的大清将士, 面对密集的炮火, 以及更好的火器毫不退缩。
或者在前来西藏的时候就做好必死的准备。没有大灾大难, 强行要颠覆一个国力蒸蒸日上的大清谈何成功?现在不是五代十国的大乱世, 也不是五胡乱华时期的“皇帝轮流做”,当今皇上文韬武略, 仁厚爱民。
眼见时子弹横飞, 鲜血染红战袍, 视线模糊倒下;耳听见大刀砍中人体骨骼声音,同袍倒下的声音, 冒死冲出去的呐喊声……
大清新出的手==雷, 响声震天, 巨大的爆炸声中烟尘满天,随着烟尘落下的是自己或者其他人的断肢残臂。
皇后娘娘打仗擅长收集消息和洞察时机,谋而后动, 于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拼劲这条命, 目标中的“皇后娘娘”是不是本人。
黑沉沉的夜空里刮起一阵风,布达拉宫上空国旗、军旗、指挥旗各种旗帜呼呼作响。熟睡的百姓和小动物们被炮火声惊醒,跑出温暖的房间遥望火光火光冲天的布达拉宫,在冷风中打着寒战。
高原上的夜晚很冷。年轻女子一身藏家贵族女子的打扮, 右衽斜领的藏袍和皮靴,大红色的绸缎面上绣着传统的黄色五福捧寿纹,两根细长的彩色大辫子配上头顶一串珊瑚珠子的头饰, 俨然一位藏族的小公主。
站在布达拉宫对面的小山丘上,好似一尊眺望归来亲人的小姑娘。
事到临头,生死之间,尘埃落定之时,年轻女子内心的煎熬、痛苦、疯狂等等折磨反而好像消失了一样。
举着大清国新出的望远镜观察战局,美丽的眼睛里有熊熊燃烧的战火,有他们一心想要突破的“目标”所在小包围圈。
中年无须男子从战场上撤下来站在她身后,面色忧虑,打算眼见事情不对就立即带着她离开。
一个乌兹别克人身上带着炸==药想要冲到保护“皇后娘娘”小包围圈,还没到外围,腿法高深的明德真人一脚将其踹飞回去,炸了自己。
两个扶桑忍者冲过去,在玄诚老道和胖和尚两个人联手下,坚持半刻钟倒地。
年轻女子放下望远镜轻轻地问一句,好像在问明天会不会下雨。
“还是没找到真正的皇后本人在哪里?”
“没有。”
你会在哪里?皇后娘娘?年轻女子望着被夷为平地的布达拉宫大门,不相信皇后已经离开拉萨的可能。
以博尔济吉特皇后的骄傲和自信,她本人一定就在布达拉宫。
很可能……
年轻女子目光闪动,嘴唇紧抿。不管她的猜测对不对,他们的人无法接近“皇后娘娘”。
握着望远镜的手收紧。
轰隆轰隆的巨响传来,大清士兵找到机会再次扔了一轮手==雷。泥土、瓦片、血肉……横飞。
夜空中只属于火和硝烟;简陋的,临时搭起的战壕外只属于恐惧与死亡。
他们也是怕的。
大刀长矛在大清国属于落后武器,年轻的武士从火雷下的尘土中抬起头来,紧紧地握住手里祖传的武士==刀的刀柄,就如握住救命稻草。
死亡擦肩而过,是如此清晰地接近。
轰轰的炮火声中有人从他身旁一跃而出,随着一阵激烈的枪声和惨叫,温热的鲜血泼洒在战场上。
空气中充斥着炮火和血肉燃烧的刺激味道,整个世界仿佛都在颤抖,山崩地裂。身边一个个鲜活熟悉的生命化为乌有,冷汗顺着他满是烟尘和鲜血的脸颊流下,他抬手擦擦额头因为害怕流下的冷汗,双手不停地颤抖。
极度的恐惧攫住了他,仿佛要榨走他身体里全部的活力和勇气。
家里的老父母,妻子,孩子,好想要再看一眼。
他是在将军面前立下誓言的武士,是真正的武士。
硝烟伴随着鲜血刺激着他的鼻腔,咻咻的子弹声鼓动他的耳膜,出发前来布达拉宫之时写的遗嘱闪现。
动作虔诚地放下手中的武士==刀,抓起自己的长火器压上子弹,“咔嚓”拉上枪栓,举枪。
身边又一个人倒下去,他发呆一下,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啊--”大喊一声疯狂地对着大清士兵开始射击。
…………
握枪的手指还没来得及扣压扳机,一梭子子弹打过来,正中他的胸口。
倒在浸满各族人鲜血的土地上,双手像是要抓住流失的生命似的奋力攥成拳头……手臂渐渐垂下,手指渐渐松弛。
他,与他的战友们,战死沙场。
长眠,安息。
年轻女子举着望远镜的手开始颤抖。
胜负已定。
一**的攻势不断,却始终无法前进一步。林佳将军指挥若定,大清士兵有条不紊的列队排阵,不停地开炮,扔火雷,射击……潮水般的浪潮收割一**的生命。
铺天盖地的爆炸声中,另一方人几乎丧失反手之力。装备精良,重视自己人性命的大清jūn_duì 向来不吝啬各种最好火器的使用,地上横躺着尸体,留着鲜血,空中纷飞着砖块、泥土、瓦片、人体残肢肉块。
哭声、喊声、求救声不绝于耳。惊心动魄,胆战心惊。在旁观者的眼中,整个世界只剩下了两种颜色:到处正在溅落的灰黑色,以及其中夹杂着的夺目的鲜红。
无情却有情的杀戮,轰鸣却寂寥的战场,遍地肢残的尸骨……皇后娘娘对此非常熟悉,任何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强大之极,脆弱之极。她从能拿起大刀就在战斗,即使对自己的生命也有着旁观者的冷静和冷漠。
焦虑、自大、冲动等等任何普通人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对于战场上的人来说,都是致命。
人类好像困兽一样濒临死亡的撕杀呐喊声响在耳边,皇后娘娘平心静气、神色不惊。
绾陌的心境从紧张担忧,到好似练功之时飘然物外的奇妙。
前方地动山摇的炮火声震耳欲聋,这座宏伟神奇的佛家建筑再次毁于战火,皇后娘娘眼中的冷静,脸上的镇定,挺直的脊背,坚定不移的气势……无不让她心情莫名的激荡、复杂。
这是绾陌第一次跟着皇后娘娘战斗沙场,不是武林中面对面真刀实枪的对决,也不是皇上当年领着舰队在大海洋上攻打长崎岛的炮火连天。
各方集结起来的六千人武器齐备地强攻布达拉宫,算是两军对垒,jūn_duì 对jūn_duì 的近战--或者这对皇后娘娘来说只是一场小小的“守株待兔”,不算真正的战场。
一个扶桑忍者和一位好像是汉家武人冲过来,师父和老前辈们在最外围杀气腾腾,皇后娘娘端坐看地图的动作神态丝毫没有受影响。
绾陌想起她和师姐初见皇后娘娘的时候,眼神有一瞬间的恍惚。
那个眼神儿执着,为了心上人--皇上执着于证明自己能力的蒙古小姑娘,如愿成为大清国的领兵大将征战四方。而她也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儿,帮助天下女子弃婴,弘扬汉家武学。
她们都成长了,为华夏子民,为人妻,为人母,为了守护自己身边的一切勇敢战斗。
天明时分,朝阳映照着鲜血成河的大地,厮杀声、呼喊声、枪炮声渐渐消失,布达拉宫这一方硝烟弥漫的小天地在朝阳的普照下,无比寂静,无比狰狞。
往日的安详和宁静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的疮痍和无助的哀号。
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大地是红褐色,空气中血味儿凝结,残墙上挂着早已辨认不出的肢体部位,大风卷起烧焦的旗帜,冒烟的木头发出阵阵让人恶心的臭味,几个扔掉武器举手投降还被大清士兵命令脱掉全身衣服的人好像失掉了灵魂,在晨风中佝偻着身体。
城门禁闭,当地官员狠狠地松口气,带着衙役们挨家挨户的搜索在逃的人;林佳将军面无表情,指挥士兵们处理战场,不放过任何不投降的活人;老前辈们神色哀伤,协助侍卫们关押投降的人,倒地的,投降的,都有他们熟悉的面孔。
年轻女子迎着朝阳,心情出奇的平静。
时隔十六年,再次迎接自己宿命般的命运。不同的是,这次是她自己选择的,她好像终于理解这种死亡的荣耀。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不到三十岁就两鬓斑白,忧心疾苦;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勤勉治理,殚心竭虑,临终一死当得上一句“蒙难而不辱其身,是为国而亡的义烈之士。”
朱家几代人的荒唐,几代人的昏庸,因着这场“殉节”盖棺论定有了最后的体面,天下人有一个忠烈殉国的皇帝,天下人都同情他,感叹说他生错了时代,辛苦劳碌十七年无奈大厦将倾,不是大明的“亡国之君”。
朱家的掘墓人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满清给他一个隆重尊荣的帝葬之礼。
年轻女子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儿,好像看到当时在大火中挣扎的自己,看到自己的母亲站在大火中如释重负的脸孔。
整理好自己的发饰,打理好凌乱的发辫,规整自己的袍服……进行隆重仪式般的表情,动作缓慢尊重,无国无家之人今天以一个普通藏民的身份离开。
中年男子想要打晕带走她,在她的目光逼视下不敢动手。他眼眶发红,满脸痛苦,扑通一声跪下,“还有机会。”
“我们不需要报仇……是老奴的错,都是老奴的错。”
说着说着,他哭了出来。
他为何要让她背负这样沉重的担子?他把她从大火中救出来,相依为命这么些年,明明知道“报仇”是一条不归路。
作者有话要说: “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李自成的评价。
卡住,晚些二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绯羽☆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赤羽陌璃殇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123 章
年轻女子没有言语, 面色平静。
怎么会是他的错?
他救了她, 照顾她长大, 因着她的执着东奔西走, 很可能陪着她在今天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天空湛蓝,朝阳灿烂, 亲人在招手,她就不找一颗歪脖子树了,也不等他了。
还幸存的几十个手下默默地跪地不起,心存死志。
大清士兵在朝这边搜索过来, 中年男子怀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明堂站在不远处默默地看着。
年轻女子举起那把随身短剑。
“死なないで。”一位扶桑武士冲过来大喊一声。
没有回应。
“死なないで。”
几位扶桑武士一起大喊, 一位小头领一样的人望着一心求死的年轻女子,用生硬的大清官话厉声极喝, “不要死,振作。”
年轻女子对他们的出现听而不闻, 视若无睹, 扶桑小头领急躁的恨不得直接动手带她走。
首领战死,他们这仅剩的几十个人都身上有伤,活下来只为回本岛和将军通报一声。
“和我们去本岛,重新开始。”
没有人理会他们。
“八嘎。”
“大胆!”
扶桑小头领气得大骂一句, 直接动手;中年男子大喝一声, 脸上因为他们的放肆震怒,年轻女子的手下对扶桑人怒目而视。
扶桑武士们被彻底激怒,中原人看他们的表情, 永远都是这样的高高在上。
“八嘎。”两方人打在一起。
其他民族或者国家的伤兵残将要么想办法逃命,要么保持沉默--大清的前朝公主去扶桑对扶桑有益处,对他们并没有。
一团混乱中,年轻女子举着短剑对自己狠狠地刺下,反应过来的中年男子惊骇之极,两个字到了喉咙口还没喊出来,电光火石之间,又大喜过望,上前一步蹲下把年轻女子半扶起来。
年轻女子倒地昏迷,短剑和四颗小石子掉在她的身边,两颗石子打向短剑,两颗石子打响昏睡穴。
众人被这番变故吓到还没反应过来,只听得一声女子的大喝声,“放下武器,投降。”
功力深厚,传进每一个人的耳朵,紧接着就是举着火器对着他们的大清士兵。
他们都被包围了。
有试图要冲出去的人都被射杀,有的切腹自尽,仅剩的不到十来个人投降,转眼间小山丘上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尸体,温热的鲜血流淌,无声无息的渗透进地面。
绾陌一身儿利索的深褐色军装军裤和黑色皮靴,皮靴踩在红色的地面上,无声无息地来到中年男子的面前。
两个人目光相接,中年男子望着绾陌嘴唇动了一下,想说什么说不出口。刚刚的四颗小石子,有两颗是出自这个人之手,玄诚道人的小徒弟,中原武林新一代领袖。
气氛凝固。
明媚灿烂的朝阳照耀着世间,改朝换代,天灾**、家破人亡、生离死别……人们站在太阳底下面对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只有沉默。
绾陌望着眼前的这对主仆,心情沉重压抑。过了好一会儿她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沙哑,“皇上有令,给这位姑娘自由。”
“皇后娘娘同意明堂带她走。”
…………
中年男子眼眶发红,和年轻女子的手下默默地放下武器。
明堂默默地走过来,动作轻柔地将年轻女子抱在怀里,对着昔日的小妹妹,现在的绾陌馆主看一眼,飞身离开。
两个人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绾陌把眼里的泪水咽回去,领着人回临时的营地。
布达拉宫前面的宫殿几乎都被摧毁,正在清理。皇后娘娘简单快速地用完早膳,休息两个时辰起来用午膳,紧接着就是处理各种战后事宜。
这次的战事,三个时辰快速结束。平西军在皇后娘娘的提前安排下,一边倒的大胜,全歼反动势力六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