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覆汉> 第十三章 尽日徘徊浓影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尽日徘徊浓影下(1 / 2)

当刘焉父子三人被控制在绵竹城内,刘范又做出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选择后,蜀地便已经是一只煮熟的咸水鸭子了!


因为不管刘焉再如何,其人都是唯一一个具有益州法理统治权的人,而在家天下的时代,所有的法理传承都需要从他身上做文章,故在其全家被三网打进以后,蜀地已经不存在任何一个具有足够政治威望的人来收拾局面了。


赵韪自以为自己身兼蜀地本土人与东州士领袖的双重身份,足以据蜀地而自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故此,接下来几日,蜀地精彩纷呈,却都无关大局了。


先是自以为可以统揽东州士和蜀地人的赵韪扔下杨洪,宣布起兵自立,然后试图回身攻打绵竹,做那个取刘氏而代之之人。结果,其部无论是东州士还是蜀地本土人,走到半路上还未出犍为呢,闻得绵竹惊变详情后,却都纷纷起了二心。


其部下庞乐为首,一众军士直接一场兵变,便轻易宰了赵韪,宛如杀一只鸡。


可怜赵韪这个昔日大汉太仓令,当日只因为一句‘益州有天子气’便几乎是扔下一切裸身随刘焉入蜀,而如今蜀地主人的梦都没做几日便彻底烟消云散,也是让人感慨。


赵韪既然身死,犍为太守张肃不再犹豫,其人即刻易帜,宣称追随绵竹,而绵竹方向也毫不客气,临时委任张肃去成都控制蜀郡,又以杨洪代行犍为事,轻易便控制了蜀地腹心三郡。


赵韪部四散而去,有人投奔杨洪,有人投奔张肃,有人直接来绵竹,有人东下巴郡,总之,大多都被轻松收编。


到此为止,严颜终于也近乎于绝望,其人是有臣节的,本身接受任命后是存着宁可死在这里也不做降人的……然而现在这种状况,他虽然明知道刘焉是被人控制,但却居然不知道该向谁效忠,更不知道敌人是谁。这对一个没有政治野心的老派之人而言,未免显得有些残酷。


而最终,由于绵竹那里处置妥当,涪水关军心动摇,其人到底是无奈接受了绵竹的‘调令’,引兵折返回了绵竹。


但是,燕军依旧没有能够立即越过剑阁……原因很简单,剑阁守将张任做出了一件注定让他名垂千古的事情。


这个性格执拗之人作为此地军事主官,早已经知道了身后发生的种种事端。所以,在严颜军令到来之前便做好了准备,军令一到便将所有部队按照军令遣送回绵竹,但其本人却孤身留在了剑阁一线天的石垒。


因为这个已经连续败退两次的蜀郡别部司马,不愿意再度撤退,而且还是不战而退,彻底降服。


彼时,燕军修筑栈道不停,早已经渐渐逼近此处,也发现了蜀军异动,却因为遥望旗帜不动,根本没有敢贸然尝试进攻。


而数日之后,确定自己的士卒应该撤回绵竹以后,张任便主动出垒,只持一刀一矛一旗顺残破栈道而行……正在修复栈道的燕军士卒一开始还以为他是个信使,居然只是一路随行,放任其人来到栈道尽头,一直到其人立旗报名挑战方才大悟。


赵云身为主将,自然不可能直接出战,然而眼见着其人武艺稳健,连杀数名西凉、汉中勇士,心中有谱的赵子龙也不再犹豫,后者即刻提矛佩刀而出,只十余合就在栈道前了结了对方,将其枭首。


张任身为主将,主动报名赴死,彻底引起了燕军的怀疑,部队派出少数精锐向前试探,这才发现蜿蜒曲折的栈道后头,一线天那边的石垒处已经空无一人。


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壮士既死蜀道方通。


又过三日,不过是七月初而已,栈道尚未修复完成,燕军哨探便和绵竹派来再度召回张任的信使迎面相撞,这才知道之前一月,剑阁道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莫说寻常士卒,便是得到了郭嘉暗示的田丰、赵云也目瞪口呆,惊愕难言。


七月中旬,燕军大队顺着修复完成的栈道越过剑阁、涪水,进入巴蜀腹地,刘瑁正式投降。


七月下旬,燕军兵马全面进驻蜀郡、犍为郡、蜀郡属国。


八月初五日,燕军一路偏师在程银的带领下抵达了巴郡,控制了巴郡郡治江州(后世重庆),并与张郃、孟达、申耽、申仪成功会师,还在此处缴获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并俘虏了荆州方面的一些官吏、辅兵。


到此为止,前后正好三月而已,蜀地便全线陷落。


而从江州顺流而下,速度何其之快?那边早早出发的刘焉父子刚刚抵达汉中,公孙珣都还以为才刚刚打下白水关呢,刘表与荆州上下便已经从益州逃人那里知道了此战的所有情形……却是惊骇欲死!


当然了,随着消息传入三辅,快马日夜不停,公孙珣终于也在八月内得知了此战情形,却也宛如梦中——徐元直这是转模板成了班定远?


又过了数日,随着前线消息接连不断,公孙珣以及邺下终于渐渐得知了事情的所有具体过程,倒是愈发引起了邺下的振奋……须知道,此时大司马吕范都还没在南方任满一年呢,南方军管都还没有彻底消除,此时益州忽然入手,自然不免引起众人的遐想。


有此一事,天下大势之合一,似乎也就在眼前了吧?


实际上,很多邺下大学的学生甚至开始鼓吹,或许接下来便真的能传檄而定天下了。


“传檄而定啊?”


铜雀台,燕公本人办公的内务阁僚处,也就是俗称的内阁顶层楼上,许久未言的燕公公孙珣忽然感慨出声。


话说,因为内阁是燕公带领黄阁文书们办公的地方,距离三省所处的所谓尚书台不过两百步,且七相与冀州牧董昭皆可随意进入此地面谒燕公,所以闻名遐迩。


邺下学子如今表志向的时候早已经不说什么七相了……太俗……现在他们统称希望有生能入内阁一观日落漳水之盛景。


日落漳水的盛景当然是有的,尤其是此时又是一年秋日,景色正价,连燕公本人也经常望河兴叹。


不过很显然,这一日,公孙珣却无心感慨什么漳水盛景了……平日里只是大略听一听三省奏疏,很少对三省提出反对意见的他,今日居然对着几封文书难得感慨出声,并许久都没有给出意见。


旁边习惯性见缝插针低头看书的黄阁主簿王象自然是充耳不闻,门前肃立的司马懿也昂然扶刀不动,但前者的学生吕蒙却忍不住在抄写文书的间隙好奇抬头观望。


当然了,这种偷窥毫无所得,因为燕公正以手抚住一摞文书,多是三省四台对蜀地方面的处置意见,有此感慨似乎理所当然,只是燕公面对如此大好消息却如此迟疑,刚刚加冠的吕子明就根本想不明白了,只能低头继续和其余同僚一起抄录不停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吕蒙抄录的水平极差,每次都是自己老师王象运笔如飞抄录完成后,他再行二次抄录,与其说是何同僚们一样在工作,倒不如说是王象利用自己的高水平给他开小灶,利用国家的纸笔方便这厮练字罢了。


这厮的基础实在是太差!所有人都不知道为什么燕公会让他做王主簿的学生!真要是想抬举他,让他入义从便是!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