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到来,苏焱今天的任务是带着族人开辟出来一片区域,用来建造土高炉。将土高炉建在哪里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苏焱带着族人先向着大河走,走到大河边后转向北方,直到离开龙部落的种植区域进入还未开荒的丛林区域,这处区域位于龙部落居住地东北方向,相距大概七、八百米,苏焱准备将土高炉建在这里,比邻大河和丛林。将冶炼铜矿石的土高炉建造在这处比邻大河和丛林的地方有着苏焱自己的考虑。冶炼铜矿石需要木炭,烧制木炭需要大量木材,丛林可以提供大量木材,可以在这处区域重新建造几座砖窑用来烧制木炭,至于之前建立起来的那一座砖窑可以直接拆了,将土砖都搬过来继续使用。建造土高炉和砖窑都要用到大量黏土和水资源,河边可以轻松找到大量黏土,水资源自不用说,即使在干旱的年份里这条大河也不会干涸。还有一点,土高炉冶炼铜矿石时需要向土高炉内吹空气,或者说增加氧气使得土高炉内木炭充分燃烧使之达到更高的温度将矿石中的铜熔化。向土高炉内吹空气,之前建造的那个小高炉冶炼三块铜矿石时苏焱是让一个族人用扇子扇风,效率比较低。新建更高更大的土高炉时就无法一直使用扇子来扇风了,那样效率太低下,必须换成专门的鼓风设备,比如中国人的智慧结晶——风箱。暂且不提风箱制造难易程度,光用手来回推拉风箱也是一个力气活,谁也无法长时间拉风箱,所以苏焱想到水力器械,用水力来拉动风箱,即使风箱来回推拉再怎么费劲,在水力的作用下都不是问题。想到用水力来推拉风箱,苏焱还联想到其它水力器械。今年龙部落大规模种植粟,秋天的时候能够收获数千斤粟,留下一部分粟作为来年的种子,剩下的粟都可以作为食物吃掉,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一粒粒细小的粟是有壳的。若是不去掉粟的外壳,那粟可没法下咽,所以在吃粟之前必须要去掉粟的外壳。在中国古代有个词,舂米(谷),即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可以用来喂牲畜,剩下的去了壳的谷子才是人吃的。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舂米非常累,人们只能用手拿着棒槌一下一下的砸谷子,把米糠砸掉,妇女们因为长时间舂米上了年纪后胳膊都要废了,在秦朝时甚至还将舂米作为刑罚,可见舂米的困难程度。后来人们改进一点技术,转而用脚踩踏舂米,这才轻松一点,不过依旧会让人疲累,直到人们学会用水力机械舂米,用水力代替人力,舂米再也不会让人疲累。这种水力机械的名字叫做水碓(dui),算是水力机械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水碓的动力机械是一个大的立式水轮,轮上装有若干板叶,转轴上装有一些彼此错开的拨板,拨板是用来拨动碓杆的,每个碓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杆,杆的一端装一块圆锥形石头。下面的石臼里放上准备加工的稻谷,流水冲击水轮使它转动,轴上的拨板臼拨动碓杆的梢,使碓头一起一落地进行舂米。除了水碓外还有用水力带动的石磨水磨、水力鼓风装置水排等等一些水力工具,总而言之就是用水力替换人力,使得某项劳作变得更加轻松或者减少人力。制造水力机械的想法已经在苏焱脑海中生根发芽,不过想要将一件件水力机械制造出来还需要时间,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工具,金属工具,诸如刀具、锯子、斧头、钉子等等。没有金属工具不代表制造不出来水力机械,只是石器工具相比金属工具使用效率非常低下,两者的效率相差十倍不止,即使用石器工具花费大量时间制造水力机械出来,也会非常的简陋粗糙,有这时间还不如先将金属工具铸造出来。所以一切还得从将铜冶炼出来开始。开采铜矿和冶炼铜矿石是龙部落目前除了捕鱼外最重要的两件事,其它事情都要给这两件事情让路,从而使得龙部落早日批量冶炼出铜。建造瓦房的事情暂时停下,反正现在的瓦房已经足够住下龙部落所有人,将烧制出来的土砖全部用作建造土高炉和砖窑。苏焱带着人将选出来准备建造土高炉和砖窑的区域清理一下,先用网将四周围起来,面积还不到两亩地,地方不够用可以继续扩大。接着是清理区域内的植物,杂草和灌木全部拔掉,树木也要砍掉,可以留作烧制木炭。拔掉杂草和灌木比较简单,砍树则比较费力了,用上石斧,想要将一棵有孩童腰粗的树木砍掉也是非常的费力,还好选择的区域有一半没有高大的树木。族人们忙着清理植物的时候苏焱也在忙碌着,族人们是体力劳动,而苏焱是脑力劳动,苏焱在设计土高炉。砖窑结构简单,很难做出太多改变,土高炉的结构倒是要好好设计一下,放料口、出铜口、出渣口、排烟口、进气口,有许多部位需要进行设计。“我前世只是一个中医,为什么现在要做设计师的工作?”苏焱无奈的吐槽着。吐槽归吐槽,苏焱还得继续对土高炉进行设计,这件事情只能自己来,其他族人根本帮不上忙,可以说是苏焱一己之力让龙部落大步跨进式发展,新的技术都是苏焱带来的,族人们只能学习,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能够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更不要说创造新的东西。之前冶炼那三块铜矿石时建造的小火炉不到一米高,只是实验性质,苏焱新设计的土高炉高度达到两米,底部直径达到一米,从底部到顶部建造的时候直径慢慢缩小,顶部直径最小预计能够达到零点六米。苏焱拿着一块黑炭在一块大石板上写写画画,一个土高炉的结构图慢慢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