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节 行动力爆表的商贾(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节 行动力爆表的商贾(1)(1 / 2)

归义单于夏义于元德七年春二月乙卯(十四日)受诏从长安出发,前往龙城。


在经过了一个半月的跋涉后,这位归义单于在两千汉骑的保护下,进入了龙城。


夏义的阵势非常庞大而威严。


整个就国队伍,除了有两千骑兵之外,还有五千步卒,其中包括了三千陌刀兵。


一路上寒光凌厉,军容鼎盛。


沿途各部,闻者变色,见者惊心。


纷纷心悦诚服的跪到草原两侧,恭迎伟大的单于入主他忠诚的龙城。


一进入龙城,夏义首先就进驻了早就为他准备好的单于宫。


所谓单于宫,乃是汉军占领了龙城后,将原先龙城之内的中央建筑群(旧匈奴的祭天台和年老贵族赡养的穹庐群)改造为接近中原诸侯王王宫的宫殿。


当然,这个宫殿现在还简陋的很。


拢共就那么三五百间屋舍,没有花园,也没有画室、藏书阁和档案馆。


整个单于宫,也没有什么人。


除了几十个汉军从龙城找到的曾经服侍匈奴贵族的侍女外,连个宦官也无。


可谓是一穷二白。


但夏义却依然兴奋不已的将整个单于宫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然后坐在为他设计好的单于宝座上,眯着眼睛,幸福的呻吟起来。


他抓着自己腰间,那颗象征着他身份与地位的单于印绶,重重的拍在案几上,模仿着中国诸侯王的模样,端坐己身,抬头挺胸,清了清嗓子,然后道:“寡人受命于天子,都此龙城,幸甚至哉!”


“不过,龙城之名,颇患中国忌讳,寡人以为不妥,当更之……”


一个中年文士模样打扮的男子拜道:“单于既有此意,臣以为,不若单于上书天子,请天子赐城名!”


这人姓张名常,乃是夏义在长安混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挖到的谋士之一。


也是夏义现在最重视的幕僚此人曾经担任过汉室睢阳令,后来卷入了一件贪腐案,丢官弃职,只能回家种田。


但他不甘心如此,于是跑去长安,想找个贵人投靠,从食客起步,想要卷土重来。


但问题是如今汉室的贵族士大夫们,武贵文贱。


只爱那大丈夫,真英雄真豪杰。


纵然是想培养谋士和幕僚,人家也希望是小鲜肉,这样更容易培养成为下一代的近臣。


况且,这张常屁股不干净,即使有人动心,却也不愿意用他。


答案很简单三条腿蛤蟆或许不怎么好找,但两条腿的文人士大夫,却满大街都是。


现在又不是战国之时,你读上几本书,就可以去什么平原君、孟尝君府上混吃等死了。


如今是煌煌大汉,时人赞之曰:维天之命,於乎不显的大汉帝国,是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汉之命的伟大时代。


在如此的伟大时代之中,文人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了。


雕版印刷业带来了知识普及速度的大爆炸。


现如今,连中产之家,都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读书识字了。


曾经被视为传家之绝密的许多著作,现在,只要有钱,满大街都是。满天下绽放的各种学苑,变着花样的收学生,儒家的一些学派,还玩出来了为了抢一个良才,不惜免其学费,还给他补贴的花样……法家则提供了各种各样名目的‘实习机会’。


譬如说,某位巨头的学苑之中的优秀弟子,总能在三五年后,被师长安排到某个执法衙门或者法家官僚主政的地方官府,学习和旁观具体政务和案件的审理、判决……


甚至连过去被视为屠龙术的兵书、地理、天文,也不再是某几个人才能掌握的专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士大夫知识分子们,情绪高涨,胸有万丈激情,一篇篇不朽诗赋,不断流出。


人人皆以为,三代之治不远,而天下大同可期。


颇有种历史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终结的味道。


以至于在过去根本不可能用来评价王朝的‘维天之命,於乎不显’这样称颂周公治理之下的周室颂词,也被人盖在了帝国身上。


而在另一方面,知识分子的含金量,越来越贬值。


最好的证据,就是考举。


一年数千,甚至近万名考举士子,从考举制度中诞生。


而每年的参考人数,也是逐年上升。


根据少府和丞相府的预计,五年后,一次考举的参考人数很有可能会突破十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每五百人之中,就有一个过去概念里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在这样的局面下,传统的士大夫家族惶惶不安,寻求转型,而新兴知识分子则一边仰望着张、汲、颜的传奇,幻想着自己也可以遇到这样的明主,另外一方面,却又在惶惶不安之中自卑,自怜自艾。


至于类似张常这样,在过去或许算得上人才的旧官僚,但在今天,价值却在不断贬值。


且贬值速度与考举的增长速度成正比。


考举人数越多,含金量越低。


士大夫们,已经迅速从过去的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


其处境,颇有些类似未来的大学僧。


一开始,是天之骄子,随后,逐年贬值,最终,为了一个工作机会而不得不奔波于各个不同的公司之间……


一次公务员考试,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不能适应,就只能被淘汰。


而显然,张常不愿意自己被淘汰。


于是,他选择给夏义当幕僚。


而夏义,作为匈奴单于,哪怕他是天子册封的单于。


但是,却很少有高级知识分子愿意为他效劳。


毕竟,大家不傻,给夏义当幕僚,其结果很可能会是自绝于仕途谁敢用一个给匈奴人当过幕僚和食客的官员?


扪心自问,大家都觉得,若自己是九卿,肯定不会乐意提拔和保举一个给匈奴人当过幕僚的人。


但张常却不同。


他只能选择这条道路突围。


自然,他就只能尽心尽力的辅佐夏义。


希望未来,可以在汉室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因为张常很清楚,未来的朝廷肯定需要熟悉草原和塞外事务,善于处理和管理游牧部族以及夷狄诸国的官员。


而事实也证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能有甜头。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