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我要做皇帝> 第九百八十三节 俘虏的改造(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八十三节 俘虏的改造(1)(1 / 2)

在长安城以南三百多里,这里属于上林苑。


此地名为卾县,卾者,边界也。


换句话说,这里,就是上林苑的边界之一。


过了这里,再向南,就不是上林苑的范围了。


但,在今天,卾县之名,徒有其表。


因为,上林苑早已经越过了卾县,向南方的牦县和郁林县渗透。


但,卾县的位置却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卾县的地理优势太大了。


沣水从它的东南流出,淆水则从其北部流过。


在卾县的下游,就是现在关中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昆明池的施工地。


汉家今天的昆明池工程,受到天下瞩目。


它的规模庞大无比。


按照设计施工进度,建成后,不仅仅昆明池附近的沣水和潏水最终都要被它调控和管理。


就是淆水和涝水也能影响。


它将成为一个调配附近方圆三百里的旱涝的巨型水利工程。


既然能量如此大,那么,它的规模和用工人数,自然也是空前的。


为了开凿昆明池,汉室不仅仅连续两年,在农闲的冬季,征发了十万民众。


即使是在平时,也雇佣和驱使了大量劳动力,在此劳作。


其规模之大,仅次于当年城长安。


但,其施工时间之久,却超越了当年的长安城城墙的建设。


如今,正是农忙时节。


所以,昆明池工程的主要劳作人员,不是为了丰厚的报酬而来的贫民,就是那些犯罪的刑徒或者奴隶。


自然,也少不了,两年前在马邑之战被俘的匈奴战俘。


而卾县,是少府看押管理匈奴战俘的地区。


在两年前的冬天,汉室在马邑地区取得大胜。


总归俘获了接近两万的匈奴战俘。


这些战俘被俘虏后,他们首先在晋阳和太原的战俘营里被甄别。


拥有一技之长——主要是善于放牧或者善于给牲畜接生的,那些过去在匈奴属于奴隶的人,被送去了汉军的各个牧场,成了宝贝。


甚至,很多人在今天都获得了汉室户口本,成了一个光荣的汉朝百姓,甚至分给了土地和田宅,还安排了妹子做老婆。(一般主要是女奴或者花街柳巷洗手不干的姐姐妹妹)


而剩下的人,主要是战士的精壮男丁,被统一送来了长安,安置到了少府的各个机构中。


运气好一点的,机灵一点的,被选去了汉军,充当了汉军骑兵的陪练对手。


但这种人很少。


两万战俘里,只有几百人有那个运气。


至于其他人?


少府表示,自己正缺人手呢!


被散置到卾县的战俘,大约总数在八千左右。


这些人,主要是原先折兰部族和白羊部族的战俘,当然还有少量的右贤王本部的战俘。


为了安置这些战俘,汉室在卾县的东南方的沙地上,建立起了一整排整排的战俘营。


这些战俘营,一般都是用木头或者土石堆磊而成。


当然,每隔百步,都会有一间用竹木搭建,铺了砖瓦的平房。


这里是监工们的住所。


与其他地方不同,在此出任监工的,也是匈奴人。


不过不是战俘。


而是几年前跟着北海阏氏嫁来汉室,被当做添头的那些歪瓜裂枣和杂胡。


当然,也有少量出身更加高贵的归义胡人。


李哲,就是这样一个归义胡人。


归义胡人,在汉室的政治地位很高。


他们被视为贵族,享有很多特权。


爬的最高的两个,甚至成了九卿和特进元老。


其他的,也有列侯和封君。


当然,归义胡人也分两种。


一种是自己确实是胡人,另外一种则是迫于生计或者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到匈奴去的中国人。


李哲属于前者。


这从他的相貌就能看出来,他生着一张匈奴普遍的圆脸,眉骨隆起,鼻翼肥大,嘴唇边的胡须和头发有些浅浅的黄色。


为此,小时候,他没少被同伴讥笑过,说他是‘黄须奴’。


但在此刻,那些匈奴战俘眼里,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汉朝梦的代表和象征。


微微低头,看着一个满眼热忱的看着他,用着崇拜的眼神,膜拜着他的匈奴战俘,李哲感到了莫大的满足。


他很清楚,这些战俘在渴望着什么。


于是,他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盘子里的一块麦饼,递给那个战俘,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夷入夏则夏之,加油改造,有一天,你的子孙或许也能如我一般,冠带羽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诸夏之民!”


‘改造’这个词汇,是某个不知名的匈奴人发明。


据说,那人是当今天子的夏夫人的陪嫁奴隶之一。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