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我要做皇帝> 第四百五十二节 朝鲜之战(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二节 朝鲜之战(1)(1 / 2)

义纵统帅的大军高唱‘无衣’,开进襄平。


跟从长安出发时,连带民夫也才三千来号人不同。


义纵这个护濊都尉一路进军,途中不断的抽调当地的郡兵加入远征军。


从赵国,义纵带走了赵国最精锐的一支千人骑兵以及两千多弓弩手,在燕国,义纵也不含糊,带走了驻扎在蓟城的三千燕兵。


途中,更有无数英雄好汉,豪杰壮士,良家子弟,自带干粮,前来投奔。


其热烈程度,甚至超越了今年在长安举行的考举。


义纵从萧关一路走来,走到襄平的时候,他的队伍已经滚雪球一样的滚成了足足两万人的大军。


其中,从各地抽调的郡兵和民壮加起来才不过一万人。


剩下的人马,全是沿途投军的各方好汉。


这些好汉虽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也基本不熟悉。


但进了jūn_duì 后,并没有什么乱糟糟的事情发生。


他们就像一滴滴水珠一般,从四面八方汇入义纵的大军之中,短暂的熟悉后,立刻就融入了大军。


现在,由这些人组成的汉jūn_duì 伍,至少在队列和秩序上,已经不输于一般的汉室郡兵。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


是因为汉室长久以来秉持的是‘士不教不得征’政策。


在基层汉室地方的亭、里、乡、县、郡五级行政单位,每年都会在冬天组织地方的民兵进行军事训练。


而且,北地民风彪悍,民众普遍好武,甚至以武立家。


假如说南方的齐鲁地区,地主豪强是以诗书耕读传家自豪,那么,这北方的地主豪强,那就基本都是军将世家。


社会风气普通推崇尚武。


基本上,在北方,哪怕只是个普通的自耕农,大抵都懂基本的军事技能。


而地主豪强子弟,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更重要的是,依照汉律规定,年满二十三的男子,需要服两年义务兵役。


一年在长安卫戍,一年在地方或者边关。


这条律法在承平的南方,已经渐渐松弛。


但在北方,因为匈奴的威胁,却被严格执行。


换句话说,来投军的各路好汉,不是曾经在jūn_duì 服役过,就是准备去服役的准jūn_rén 。


这也是为什么匈奴人每次入侵,都发现,原本某地只有千人驻军的城市,瞬间拉出来了数倍的武装力量。


越往汉地深入,这种情况就越普遍越多。


老实说,假如不是义纵严格把关,拒绝了无数自带干粮,想来投军的各路好汉,那么,他现在麾下jūn_duì 的数量,恐怕要膨胀到十万这个数字……


这并不夸张……


当年,太宗孝文皇帝御驾亲征,平定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过程中,从四面八方赶去投效君王,报效国恩的各路好汉的人数,几近十余万。


而严格要求之下的兵源素质,自然是相当出色。


几乎所有投军的好汉,都是身高七尺以上,膀大腰圆,且能熟练使用各种武器的壮汉。


当这支jūn_duì 走到襄平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磨合。


整支jūn_duì ,以羽林卫为骨干,队率、司马一级的中层军官,基本都是羽林卫出身。


义纵通过这种方式,控制整个大军,如臂指挥。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