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8节(1 /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青霓将这枚种子借由农家弟子传了出去, 在大汉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就是传出去的方式有那么一点点不对。


写故事来述说观点,属于诸子百家固有技能, 区别在于,以前他们是编故事,这一次则取材于现实——


长安有精卫祠,十分灵验,香火不断。农人拜求:“春,应驱鸟否?”精卫乃曰:“汝还, 遇事则记,明日归,驱与不驱可知也”


旦日,农人归, 曰:“犹无奈何也。”精卫问其故,曰:“余已读农书,问师,访诸知交,未之用也。”


精卫曰:“不若解鸟。”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鸟食春粟否,亦当问鸟。


故事是没问题, 不过,诸子百家把它编进自家典籍, 在后面添上话后,就有问题了。


儒家那边说:儒学里有句话说“欲速则不达”, 农家学子求快, 只想着翻寻出来现有知识, 去证实春日该不该把吃麦穗籽粒的鸟儿赶走, 这样终究没办法起作用。


——暗示精卫教导农家学子应该耐下心去实践, 是更喜欢儒家文化。


墨家那边更直白一点,直接:精卫这么说,是认可墨家理论——作为一个“士”,只有学识远远不够,亲身实践才是根本啊!


道家说:精卫所言,意为天地有规律,就像太阳东升西落,农夫春耕秋收那样。大雪落下会使人在天寒地冻中死亡,然而,大雪也会冻死地里害虫,第二年便是丰年。鸟吃麦籽合乎规律,它吃麦籽时也会吃掉田间啃食作物的害虫,这就是自然之理,不应由人意志去强硬改变。


还有法家、名家、兵家……


能掺合进来的全掺合进来了。


书籍发行前,各家都不知道对方打着同样主意,书籍发行后……


“等等,你怎么也用了这事写故事?”


“拔剑吧!精卫一定更认同我家!”


“竖子,满口胡言乱语,拔剑吧!”


青霓托腮。


白鸠不明所以:“衣衣?”


“统统,我感觉我差不多该走了诶!”


“嗯?怎么这么说?”


“白玉京开过了,那些知识基本传出去了,接下来就看汉人自己努力了,我继续留在人前,会很容易暴露我并不能长生不老,这样,马甲就岌岌可危了。”


当汉人发现精卫不是精卫,事态发展反而会变得严峻。


“长生不老?”白鸠好似想起什么,立刻眼睛一亮:“如果衣衣你一直在架上,身体机能就会停止,这方法本来是对卖活物时,活物存活的保障。”


青霓摸摸下巴:“统统,你可以申请锁住这个世界,从我走后到刘彻死亡这段时间吗?像你之前说,锁住之后,就不会出现其他系统穿越进来那样。”


“可以啊!”白鸠挺挺胸脯,大声说:“小事一桩!”


“这样就够了。”


“够了?”


“你看到这次诸子百家编故事了吗?”


青霓将双脚探进清溪里,轻轻踢溅起水花。目光顺着视野望向远处,小鱼游到她足边,鱼鳍轻轻搔动她足心,足背便绷紧,弯成了弓。青霓便控制不住笑出声,笑声粼粼融进溪水中,与双足周围荡开的波纹一同摆动。


“大汉里人精那么多,接下来又是文化盛世,我继续留下来,怎么玩得过他们。你看这次,我只是给农家弟子说一下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他们就能抓住机会,让自己得到好处,玩不过,真的玩不过,而且,我的长处又不在智商上。”


裙边像是波浪,散开在岸边。她笑着站了起来,赤着足在河边起舞。


身体每一次旋转,裙摆便若鸟羽伸展,岸边铺了一大片脚踏感应发光地砖,脚尖点在砖上,便有艷丽光晕亮起,如活物游走,与天神追逐,嬉戏。


阳光都好像要化在她身上,金芒熠熠,远望之,煌煌若神。


“我只需要安排一个完美退场,让他们对世上有神坚信不疑,哪怕往后几十年再见不到神迹就足以。几十年内,坚信白玉京中书是真实,是后世之书,对大汉有用,大汉的发展绝对会匪夷所思。装神弄鬼,并能够让人信服,这才是我的优势。”


*


精卫发出神谕。


四月,大汉将会有冰雹降下,关东地区十几个郡将发生严重饥馑,已到了人吃人地步。


众人骇然。


水灾刚过去,今年又有雹灾,甚至造成后果比水灾更严重,大汉为何如此多灾多难!


刘彻问臣子:“仓中可有余粮?”


大农令上前道:“国余粟一千六百万石。”


其他臣子讶然,还有冒失的臣子直接问出声:“怎么会有那么多!尤其是上一年还有水灾。就算想要安陛下之心,也不该虚张声势到这等地步吧?”


《礼记》里说,国家的物资储备,不够九年用就是不富足,不够六年用就会告急,不够三年用就不能称之为国家,大汉才脱离打匈奴这个泥潭不足三年,国储不足,又遭了一年灾,陛下还免了不少百姓租赋,并且下达四十税一的政令,现在别说九年的物资储备了,能有三年储粮,他们就可以笑出声了。


现在居然有一千六百万石?!


骗人的吧!


大农令道:“水灾因着提前改了一部分河道,外加堵住多数汛急缺口,受灾并不十分严重。又有百姓被提前迁走,去往异乡开垦土地,陛下圣明,免了他们租赋,百姓手中有余粮,便选择将其出售与官府——除这些饥民外,还有其余地方农人,皆选择将粮食售卖与官府,又有当年赋税,一年下来,仓中粟积少成多,自然便多了。”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