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还没亮,徐修却已经起了身,屋子里只点了几根烛火,赵妧在床上还睡得很沉。
今日是徐修第一次去翰林的日子。
他平素不用人服侍,自洗了脸,又换了一身绯色官服,脚蹬乌靴,手拿乌纱往外走去。
外头留夜的瞧见忙过来打了礼,说前头早膳已备下了。
徐修嗯一声,迈了步,才又说了一句“公主还睡着,不用吵她”的话,便去外堂用了早饭。
一碗稀饭,两个包子,一些凉菜...
等徐修吃完,门外已备好了马车。那驾车的见着徐修过来,忙过来躬身一礼,徐修点了点头也没说其他的,上了马车。
翰林院位居汴京中心处,因着每届科举,此处为新科进士的归处,历年来出过不少能才。
如今天刚亮,翰林院门口还挂着灯笼。
徐修头戴乌纱帽,从马车走下,双手负在身后,眼却看向那块写着“翰林院”的门匾。另有两块牌匾分左右而挂,一块写着“平地已无行在所”,另一块写着“丹心犹数中兴年”。
门外站着两名腰间悬剑的侍从,面容断肃,身材雄伟。徐修上前把此次上任的公文递上去,一名侍从接过一看,忙拱手一礼。
请他稍等,一面往里头寻人去。
徐修约莫等了一会,便见着一名身着绿色官服,约莫二十多余的男人过来。那男人见着徐修忙躬身一礼,与徐修说道,“早前听说您今日要来,早备下了。”便又说起自己的姓名,是唤李赐,为九品侍书。
徐修一听便也与李赐拱手一礼,算是打了见面。
李赐引徐修往里面走去,一路与徐修说起翰林院的大概来...
徐修便问起宋玉、梁璟二人来,他记着他们是早早来上任了的。
李赐是慢半步跟着徐修,闻言便道,“宋大人与梁大人,已来了十多日,如今正跟着王学士编写实录。”
他这厢说着,伸手引人往右走去。
李赐前头是听过徐修的名的。约莫也可说一句,如今整个汴京大概都听过这位...徐大人的名。
新科状元,驸马爷...
这两个名头都让人生羡。
李赐心下也羡慕这位徐大人,可他心里更有一种庆幸。这位徐大人日后自是要高升,而他李赐只要在这位徐大人上任的时候,努力做事。往后自是要比别人多几分机会...
他这样想着,心下就愈发生了恭敬之心,说起话来也愈发带劲,“您办公的地方是在这边第二间屋子,前头那位孙大人留下的,下官已经整理好了。”
徐修便谢一声,自往那间屋子走去。屋子里还有一道门,外头是李赐的办公处。再推一扇门,便是徐修办公的地方。
办公的地方不大,一眼望去,除去一张桌案,一把椅子,一个柜子,便是两个书架,上头摆了三列,倒是整齐。徐修迈步走去,见桌案上摆满了圣训、国史...
李赐是从外头倒了一盏茶来,才又拱手一礼,“下官先下去了,您若有什么问题,喊下官一声便是。”
徐修谢过一声,便让人先下去了。
等李赐下去又关上了门,徐修才坐下,把茶盏移在一侧,先从案上翻了一本公文看起来。
翰林院修撰,主要是掌修国史,编写经史的...
这厢徐修是先把桌上摆着的先略过一遍,才又按着他的习惯,分列放了。他这厢刚整理一半,外头便响起李赐的声音,是说到用饭的时间了。
徐修抬了抬头,看着外头早已大亮的天,以及从打开的木头窗棂里打进来的太阳。
才发觉这一早上已过去了...
他放下手里的公文,往外头走去。
用饭的地方是在翰林院在北的位置,占地极大。平素官员都是在这用饭...
徐修与李赐一路过去,自有人过来打招呼。
做官的哪个不聪明?他们一早听说,这位徐大人今日是来上任了。
如今一瞧,心下是各自有议论的。面上却都是端的平,各自都迈了步子往用饭的地去。
等徐修到的时候,便见着宋玉在一处坐着与他招了招手。
徐修一见,便与众人拱手,往宋玉那头过去,两人一见先是拱手一对,才又各自坐了。宋玉递了筷子,面上挂着笑,是先开了口,“徐兄这第一日,觉着如何?”
徐修接过筷子,也付之一笑,“还能胜任。”
宋玉一叹,打了个趣,“我可听说了,你前面那位留了不少事...”他这话是压着声说的,后头便又一句,“徐兄永远是这幅云淡风轻的模样,也不知有什么能让徐兄,嗯...不一样呢?”
徐修一笑,摇了摇头,却是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