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磨起墨来看上去明明十分认真, 但林彦弘只是稍稍瞥了李景承两眼,就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
李景承看了过来, 目带疑惑,似乎在询问他有什么事情。
一般来说,林彦弘读书的时候是最安静、最专注不过的了,常常不抬头、不起身就这样度过一个晚上。
有时候李景承都怀疑, 他身边伺候着的是谁, 对于林彦弘来说并不重要。
但哪怕只是站在这里,重复地磨上一晚上的墨,只要能待在他的身边, 李景承都觉得高兴。
他没想到林彦弘会抬头,还以为他是需要什么, 所以立刻重视了起来。
有些熟悉感, 只要人相处一下,就立刻回来了,尤其是当某些年岁里小狼崽不能开口说话、李景承不喜欢开口说话的时候, 林彦弘渐渐练就了看他表情就能大致猜他意思的本领。
林彦弘见状, 知道李景承误会了自己的意图, 正要摇摇头, 但又忽而想到了什么, 于是开口问道:“这些天你都在这里, 怎么不和其他几位殿下出去。”
前段时间刚重逢的时候,林彦弘有询问过李景承的在京中的生活。
他知道南靖王、北裕王、西祺王、东惠王的世子皆在天子身边,平日里经常一起活动, 而王相因曾经在诸王年少的时候做过他们的老师,所以王相家的公子也常常跟他们一同出入。
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质子”们抱成团,在京中才不至于被人“欺负”了去。
但由于某些原因,靖王世子、祺王世子与李景承相处得并不算十分融洽,颇有几分面和心不和的感觉。对此,今上是喜闻乐见的。
不过李景承和惠王世子李景宜倒是关系不错。
与低调谨慎的惠王不同,李景宜的性格比较外向,通常能在李景承和另外两位王世子之间起个缓冲作用。
几位王世子在京中的生活,看上去似乎还是十分惬意的,除了白日跟皇子在小书房读书,其余的时间都可自行支配,又没有直系长辈在身边,行事没个拘束,“自由”得很。
天京虽有宵禁,但却是从子时开始,在此之前,天京的夜晚可是热闹得很。
林彦弘想,无论去哪里逛逛,也总比在这里帮自己磨墨要来得有意思,所以才问他为何没有出去,其实也是暗示他,让他出去走动,莫要跟其余几位王世子“疏远”了。
但李景承想也不想就回答道:“陪你。”
对方态度太过郑重,以至于明明是简单的两个字,却说出了“地老天荒”的感觉。
林彦弘莫名有些脸热,好半天才说出了一个“嗯”字,然后就低下头继续看书去了。
李景承看了看林彦弘的侧脸,冷峻的脸上透出了温柔而专注的神情,可惜林彦弘这时候已经又迅速沉浸在书中,没能得见。
……
正如林彦弘记忆中的一样,三年前因身体不适而未能好好发挥的韩齐,果然在去岁秋闱和今岁春闱先后夺魁,一举摘下解元、会元头衔,离连中三元只有一步之遥。
只要他能如“上辈子”一般于殿试中正常发挥,理当不会给他人任何机会。
林彦弘倒不怎么羡慕人家注定会殿前得名,他自己在会试的名次若能保持,得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因着夜里有人“红袖添香”,殿试之前的林彦弘还没有当初参加秋闱那般紧张。
当初在桂榜是否有名,意味着林彦弘能不能名正言顺地进京……这对那时的林彦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才会紧张几分。
如今他牵挂的人已经看到了,会试也通过了,接下来就是尽人事听天命的事情了。
虽然十年寒窗苦读,不是这短短一、两个月能改变什么的,不过临阵磨磨枪,还是有必要的,所以除了舅父齐光严领几个子侄作策题,林彦弘每日从早到晚几乎不出房门。
齐家的三兄弟和林彦弘一样,皆是杏榜有名,因着还有四月下旬的殿试,府里没有大办,安静了不少。
林彦弘的身体已经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但因为没有长在身边,齐光严对他还有些旧时的印象,总担心林彦弘在如此高压之下,身体会有些反应。
谁知道一个多月下来,齐温博和双生子倒是眼看着消瘦了些,但林彦弘却是吃得好、睡得好,精神充沛,气色红润。
这让舅父大人想关心几句都不知道从何入手,最后只能浅浅说“继续保持”。
时间飞逝,转眼就来到了四月下旬。
殿试那天清晨,齐府的人早早就醒过来了,因着齐府所在的亲仁坊离皇城并不算远,所以他们并没有提前太多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