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管林彦兴被吓得停了脚步,林彦弘则态度坦然地走上前去:“听闻叔叔此时榜上有名,孙儿欣喜万分,只不知明年春闱之前,叔叔还会不会归家,让我们好当面向他祝贺。”
林穹德见林彦弘的表情如常,并没有因为林隽排名最末而生出轻视的意思,虽有气却不好就此发作,于是回道:“年节时候还是要回来的,青桐书院就在郡中,哪有不归家过年的道理。”
只有那些远道而来的学子,为了准备明年的春闱,才会在书院中过年,好节省往返的时间。
由于林彦弘提到了春闱,林穹德的注意力不禁被带到了自己准备给林隽的书信内容。
他想了想接着道:“你叔叔到底年轻,明年春闱未必下场,倒是你们两个,来年县试在即,读书之事不可懈怠。”
林隽失利,但到底中了举,林穹德只担心他少年意气,明年非要下场去试一试。
若是他桂榜名次不错,哪怕是在中段,明年下场就算没中,都没什么。
偏偏成绩不佳的时候,却硬要试上一试,一旦落榜,定会受人嗤笑“不自量力”,对林隽这等年纪的青年,恐怕是灭顶的打击。
林穹德虽靠着恩荫入的府学,但后面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十分了解林隽此刻的不甘和不平,所以他才要开解林隽,让他缓上三年再试会试,方得稳妥。
林彦弘当然知道林隽春闱不会下场——以他目前这种状态去参加会试,除了落榜别无他想。
要知道“上辈子”的时候林隽的情况好些,但连续两次会试都没能被取,更何况是现在这个状况。
如果不是林府带回了彦思,多少挽回了一些名声,林隽受到的影响,恐怕要更大,此番能不能够中举,恐怕还是两说。
有时候考学,个人的本事是一回事,运气是一回事,而承受内外压力的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天时地利人和,恐怕是无数学子在这条考学求官之路上,都希望碰到的好事吧。
林彦弘知道在林穹德这里,他自己算是过关了,于是回道:“祖父放心,孙儿自当如叔叔一样,勤学不怠。”
这点倒不是林彦弘故意恭维。
在他“上辈子”的记忆里,叔叔林隽成亲之前在青桐书院的几年间,一年回云阳城也就两三次,秋闱中举的那年冬天他就没有回家,而是待在书院和其它郡县的同窗一起埋头苦读。
只是不知道运气太差,还是真的没有天赋,到了举人也就止步不前了。
再加上后来他子嗣如他父母一般艰难,林佟氏唯恐林隽走了他们老路,再不准他常年住在青桐,而是令他与妻室待在一处。
不过,这些都跟林彦弘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自己不受迁怒,其它的随他们折腾去。
他是过关了,但不代表林彦兴也过了关。
林穹德根本没给他们机会准备,就“兴起”抽查功课,然后果然喂给林彦兴一顿扎扎实实地“竹笋烧肉”。
然后他们到了林佟氏跟前,同样未能得到祖母的笑脸。
林佟氏果然以“骄奢”为题,训斥了他们每天不想着勤学、不想着孝顺,却只想着享乐——每日在厨房点菜的行为就是极大的罪行,简直令人发指。
虽然林彦弘也没能逃过,但他到底不是林佟氏的主要目标,而且有“先见之明”的他当天也约束了东苑,没刚好撞上,所以不算太惨。
臻夫人再细心,估计也想不到林佟氏连这点小事都能发作出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再加上最近林彦兴隔天就被打,为了安慰他“受伤”的心和身,臻夫人别的补偿不了,自然在饮食上加倍努力,于是正中林佟氏下怀。
于是,不仅林彦兴被林穹德罚了,臻夫人也被林佟氏禁了足,半年不得出南苑。
林彦弘能看到林彦兴和臻夫人吃瘪,多少补偿了他自己听林佟氏喋喋不休半个时辰所受的罪。
……
因为不算喜事,府里没有大办,“上辈子”出现过的宴席没有摆,戏班子也没有请,小彦思喜欢的“掐掐”暂时也吃不到了。
不过小家伙乖巧听话,典型的“没有虾,鱼也可以,没有鱼,米饭管饱就行”,每天每餐照样吃得小肚子鼓鼓,让春婶不用再担心他的饭量。
由于每天都很“忙碌”,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初冬。
下元过后直到年节,民间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日子,但对于梁境的藩王来说,今年却有个需要注意的“节日”,那就是今上的万寿。
官家素来不喜骄奢,对外如此,对自己亦是如此,所以往年只有太后生辰才会大办,今上自己的生辰倒是一贯从简。
就当众人以为这一年不过和往年一样,谁知道冬至过后,就忽然有天旨降下,宣各地藩王于万寿之前入京。
除此之外,宫中亦以太后名义,请华音寺高僧到天都举办法会。
林彦弘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在考虑李景承的事情。
他想,裕王如果进京,恐怕不能带上世子,照之前的状况来看,十有八_九会将小狼崽送到华音寺,托付给悟觉大师。
——在华音寺,总比困在一间书房要来得自由些吧……不过又要离家,看不到父亲,也不知道小家伙会不会伤心……
就在林彦弘得知诏令的当天,裕王果然带着手下走暗道出王府,并从平武郡的一处秘林出发。
涉及王府秘密,从裕王抱着小狼崽打开密道门的时候,林彦弘就不再看“水镜”。
他心里计算着裕王一行抵达巫山需要花的时间,默默祈求他们一路平安。
作者有话要说: 貌似在我国科举各级考试中,乡试竞争是最为激烈的。以明朝为例,明初乡试录取率一般为10%。成、弘间,录取率5.9%;嘉靖四十年,复规定各处乡试每解额1名,许25人应试,则录取率下降为4%;四十五年,又规定各处乡试每解额一名,许三十人应试,则录取率又下降为3.3%。
做个不太妥当的比较,咱们的高考录取率一般在70%左右,咱们古代的学者同志们竞争压力挺大的啊。
――――――――――――――
谢谢萌萌竹攸、西翮莫、听说名字长可以刷存在的地雷投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