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锦衣卫> 第48章 一代宗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章 一代宗师(2 / 2)

云起啼笑皆非道:“不想当皇帝才不正常吧。”


拓跋锋自顾自地在冰水里寻找,答道:“要是没了你,让师哥当皇帝我也不当。”


云起打趣道:“又有我,又当皇帝呢?”


拓跋锋想了想,老实道:“也不当。”


云起道:“为啥?”


拓跋锋答道:“怕像他这么忙,没空陪你了。”


云起鼻前涌起一阵酸楚,道:“当皇帝也没什么好,我姐要是知道,应该也不让他……当皇帝。”


拓跋锋道:“有了!”


云起蹙眉道:“什么?”


拓跋锋终于找到了朱棣扔在洗剑池里的蝉翼刀,用冰蚕丝将其捆好,交到云起手中,道:“走罢。”继而背起云起,朝后山行去。


“喂,去哪?”


“换银票,过日子。”拓跋锋一边走一边答道。


“什么!等等!这就走了!”云起颇有点措手不及。


“嗯。”拓跋锋不顾云起挣扎,走过天柱峰牌坊,又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


云起道:“你不去找便宜师父告别……”


拓跋锋道:“他让我们今天就走,不,现在就走。”


云起蹙眉道:“为什么?我还没谢谢他,哎等等!”


“山下有马,给我们准备好了,师父还交代,要照顾好方家的后人,他们家的人都死光了……”


云起愕然道:“你不觉得在这山上过日子也挺好的么?”


拓跋锋笑道:“五千两呢,我们买一百头羊,一百头牛……”


“……”


云起抓狂道:“你起码也得找师父告别……”


拓跋锋又道:“上山的时候你背师哥,下山的时候师哥背你,咱俩相依为命。”


云起彻底放弃了与拓跋锋沟通的打算。


拓跋锋把云起一路背下天柱峰,那处果真停着两匹马,拓跋锋把云起扶上马,二人朝着南京再次出发。


武当山顶,真武后观。


日渐西沉,静虚推开了后观的院门。


“太师父,拓跋锋师叔与徐师叔都已下山去了。”


室内静谧无声。


“徒孙以为,您将镇教七星沉木交予拓跋师叔,是不是有点……”


“太师父?”


静虚轻手轻脚地走进冥修房内,见张三丰仍在蒲团上打坐,一动不动。


静虚伸手去探张三丰气息,武当派创始人结束了他一百三十三岁的生涯,驾鹤西归。


朱棣离开的南京仿佛瞬间少了一半的生命。


城中富族大户俱跟着一同迁向北平,街道中满是枯叶,败枝以及仓促起行时留下的废纸。


唯有秦淮河滔滔东去,一如往昔。


“你看不见拉——”


“看不见你拉——”云起顺着方誉的话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


方誉手里玩着两张铁券,歪着脑袋,念道:“开国辅运……”


“……奉天靖难?”


“……”


云起抓狂道:“你怎么这么小就认识这么难的字啊啊啊!!老子十五岁读本礼记都念不全!别太打击人成吗!”


方誉哈哈地笑着,被云起按在马车中蹂躏了一番,忽地想起方孝孺,于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干嚎起来。


云起从不会哄小孩,这下没辙了。


“哭什么!”拓跋锋钻进车里,冷冷道:“狼来了把你叼走。”


“我想娘……”方誉眼泪汪汪道。


拓跋锋道:“不想爹么?”


方誉道:“爹凶……背书背不出要打板子……”


拓跋锋同情地点了点头。


“五千两银子在车后,装了箱。”拓跋锋交代道:“出宁州,到塞边有我族人,长城边上再换成货物,运出塞外卖了。”


云起笑道:“你倒想得周到,我怎么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


拓跋锋抱着方誉,疲劳地倚在车上,道:“少什么?”


马车摇摇晃晃起行,后面跟着数辆满载衣物,银元宝的货车。


云起只觉有什么不对劲,却想了许久说不出来。他伸手到处摸,摸到拓跋锋的脑袋,于是俯身过去,又摸到个嫩嫩的玩意。


云起提着方誉,放到一旁,威胁道:“小混蛋,别碰我师哥,他是我的。”


方誉笑个不停,云起又怒道:“你吃的玩意都是我的钱买的!”


拓跋锋笑着把云起抱在怀里,两人依偎在一处,静静听着马车轱辘转个不停的声音。


拓跋锋抬起一脚,横在两个对着的座位间,方誉骑在拓跋锋的膝盖上颠来颠去,玩得甚是开心。拓跋锋亲了亲云起的唇,哼哼道:“齐人之福……”


云起哭笑不得,伸手到拓跋锋胯间,捏着他一边蛋,拓跋锋登时呼痛告饶。


“你这狠心短命的小鬼呐——咋就连娘也不要了啊——!!”


春兰披头散发在风中泪流满面,跑着跑着掉了只鞋,回去拾来绣花鞋,紧抓着马车后架死也不放,凄声如百鬼夜行,尖锐豪放。


云起听到春兰一边追着马车跑,一边凄声尖叫,终于想起那“不对劲”是什么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传国玉玺的补充阅读,有兴趣的大人可以看看。


传国玉玺并不是指每个朝代帝王各自用的玉印


而是自古到今,指的都是同一个印,“唯一的”传国玉玺。


据说它是以和氏璧刻成,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便流传了几千年,见证王朝更迭的一件强大的信物。


能有这种历史估计也和神器类的宝物差不多了。


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李斯所写,方圆四寸


没有这玩意儿,当皇帝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它象征“受命于天”


这一方玉玺传过:秦、汉、魏、西晋、前赵、冉魏、东晋、宋、南齐、梁、北齐、周、隋,唐朝,后梁、后唐这些朝代


而且玉玺上的每一处增刻,都有许多故事


比如王莽作乱时让人来抢传国玉玺,太后怒而持印砸贼,玉玺碎了一角,后由镶金补上。


玉玺传到汉献帝手中时,被迫禅让予曹丕,曹丕在玉玺上刻“大魏受汉传国玺”(很白痴的行为)


传到司马炎手里,司马炎又刻“大晋受魏传国玺”(一样的白痴)


玉玺经过五胡乱华,盛唐,五代十国的那些年代,有很多很精彩的传说,此处不容细表。


想知道的大人可以百度之。


到了元代时,据说传国玉玺最后到了元顺帝手里,然而朱元璋灭元,杀进大都时却一直不见玉玺


而后明军追击北元残余势力时候,在漠北一带也完全找不到玉玺的踪迹


所以没有“受命于天”朱元璋心中还是很有点不爽的。


这枚玉玺自明代开国就成为朱氏一族的心病


此处韩林儿把玉玺托给张三丰的情节纯粹是瞎掰,不必深究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