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你可听清了皇上的旨意?”
说完,张让看向他的眼中,一丝厉色一闪而过。
店家用手抹着额头冷汗,慌忙点头:“听清了,小人听清了!”
满意点点头,张让对他说:“既然听清了,清点人数,报于我知,本吏就等在这。”
店家转身,就要清点,张让冷冷开口:“回来。”
店家不解,疑惑看向他。
张让看着店内一个探头探脑,想要参与进来的市井无赖,说道:“皇上说,免了参加大试学子食宿。”
“可没说,其他人。”
“店家还需认真办事才是。”
“你,明白了?”
店家瞪了一眼探进头的那人,连忙应承:“小人晓得,小人晓得。”
说完,逃也似的往后院走去,清点人数去了。
张让大刺刺找个位子坐下,随口对司马相如说:“先生初来京都,出门在外的,可得小心。”
“钱财,虽说是粪土一样的东西,眼下先生还是用的到的。”
向外努了努嘴,再次开口:“平素,得注意。”
司马相如拱手行礼:“武侯高义,司马相如谢过武侯提点。”
张让点点头,心道听进去就好。
参加大试的学子人很多,衙署人手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照顾的到。加强了巡视不假,可保不齐万一出现差池。
告诫他们几句,让他们有所警示,很有必要。
张让起身离榻,随意拱拱手,告辞离开。
出了厢房,又等了一会儿,店家将住店人员,登记造册。张让仔细核对过后,这才离开。
“夫君,这武侯,还真是忠于职守,是个称职的。”张让走后,卓文君轻声开口说道。
司马相如红着眼眶,朝未央宫方向,长揖一礼,激动万分说道:“皇上,当真是千年不遇的圣君。”
“天下事,万般繁巨,还能想得到我等学子,殊为难得。”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相报!”
……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大试前夜。
宣室阁内,宫灯灼灼。
“禀陛下,截至今日,参加大试各郡县学子,已经统计出来,共计三千两百二十一人。”
“大试场地,按照您的旨意,定在城外大汉学院处。”
“臣请示陛下,明日大考,以何为题?”
窦婴与刘荣对坐而视,询问道。
刘荣示意单丘将写好的试题,递给窦婴:“这次大试,朝廷将以此为题。”
“宣之于众。”
窦婴接过来,并没有打开,而是放在一边,拱手行礼:“臣,领旨奉行。”
刘荣点点头,窦婴虽然被委以重任,却没有丝毫懈怠,还是如此知进退。
聪明人。
“这次是大汉,第一次大试取士。”
“名额初定为百人。”
取士最终目的,是为了淘汰老臣,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革旧迎新。
培养,听从自己主张的新势力。
不过,又不能一下子全部换掉,不然容易反弹,闹出祸端,不好处理。
即将对匈奴用兵,国内不能乱。
得稳着来。
再者,科举制度,仔细划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大汉第一次大试,并未划分等级,而是直接大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