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等,一个通天之机。”
“陛下,圣君也。”
说到这,枚乘站起身,朝未央宫方向,真诚一礼。
司马相如缓缓开口:“先生久居京都,人脉甚广,可知这次大试,如何进行?”
提起这个,枚乘哑然失笑,摇摇头:“关于此点,我并不知晓。和诸君一样,也只知道,朝廷要大试而已。”
“不过,”枚乘带着严肃,看向两人:“这次大试,恐怕会异常艰难。”
“此话怎讲?”
严忌失口询问。
看向府邸门外,枚乘指着外面,熙攘的声音不时传来,好不热闹:“就现在来看,参加大试之人,就不下千人。”
“诸公,这还只是第十日。”
“真到了大试当天,恐怕大汉大半读书人,都会赶来。”
“诸子百家,各个学派,都坐不住的。”
……
未央宫,广内殿。
“中尉遣人禀告,到京学子,突然激增,中尉请示陛下,朝廷是否需要进行安排一二?”
单丘一边研磨,一边小声汇报。
朱笔暂停,滞在空中,刘荣笑着开口:“学有所长,自然希望出人头地。”
“以前没有机会,现在看到了希望,自然人人争先。”
“告诉郅都,在京所有馆驿,由朝廷出资,供参加大试学子居住。”.
“学子在京期间,加派人手,维护好秩序,避免闹出乱子。”
“诺。”
单丘叫来一个小太监,交代几句。
后者会意,躬身退出。
“对了,丞相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禀陛下,丞相自从被陛下任命为大试主考以后,便在朝中,遍寻博学之士,以待评判学子试卷。”
搁下朱笔,刘荣正色道:“大汉头一次大试,怕是没有这么简单。你去,叫丞相、御史大夫过来,朕有话,要叮嘱他们。”
“诺。”
…
不多时,窦婴、栗贲联袂而来。
“臣窦婴,拜见陛下。”
“臣栗贲,拜见陛下。”
“坐吧。”
“谢陛下。”
两人落座后,刘荣交代两人:“朝廷大试,量才取士。对于朝廷,是第一次,对于天下学子,同样也是第一次。”
“这次大试,不单单是朝廷考天下学子,更是天下学子,考朝廷。”
“是故,公平公正,当为先。”
“两位公卿,明白朕的意思吧?”
窦婴拱手行礼,正色道:“陛下所言极是。”
“臣,深知责任重大,自陛下任命主考以后,不敢有丝毫懈怠。”
“已寻找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之人数十,届时评判,力争公平。”
刘荣只是笑笑,学识渊博也好,为人正直也罢,面对如此多的考生,难免不会有人徇私舞弊。
提点自己人。
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寥寥无几罢了。
所以,刘荣准备用糊名制。
糊住参加大试学子籍贯、姓名,再由考官,分别评判。
力争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