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心甚慰。”
卫绾谦虚行了一礼,连称不敢。
“今日叫你来,是因为朕有桩事,觉得你卫绾,正为合适。”
“陛下的意思是?”卫绾疑惑道。
刘荣回忆道:“还记得当时,你卫绾当值,宿卫宫中,朕曾向你说过的话吗?”
卫绾闻言,心中火热。
难道,儒家崛起的时机,到了吗?
“臣,记得!”
“陛下要臣,向陛下推举贤良方正之才,制定礼法。”卫绾强压激动的心,声音已有些许颤抖。
对于卫绾的心情,刘荣可以理解。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曾共鸣于天下。及至汉初,高祖定下国策,最终以黄老无为治理天下。
诸子百家,莫不沉寂。
其中,数它儒家为最。
并不甘心。
每个儒家底子,莫不想学以致用,发扬本派学说。这是他们,都想完成的夙愿。
刘荣正色道:“眼下朝纲崩坏,礼法不存。夫子曾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现在的情况却是,礼崩乐坏。”
“朝中大臣,随心所欲。”
“他们的服饰、府邸、车马,包括言行,哪有一点臣子的样子?”
“朕要你卫绾,举荐贤良方正之士,建立明堂,规划礼制,卿能否做到?”
卫绾豁然起身,抱拳行礼:“陛下放心,臣定当不避斧钺,为陛下制定礼法!”
嘴角带着笑意,刘荣看着满是热忱的卫绾:“好,朕相信你!”
卫绾再拜,道:“臣窃以为,孔圣礼法,乃当世真知灼见,是其他学派所不能及也。”
“因此,臣劝谏陛下,不妨立儒学为国学。于国于民,必有裨益。倘能如此,人人知礼,陛下隆恩,必将行于天下。”
“成为,大有为之君。”
刘荣眉头一挑,似笑非笑看着他,轻轻摇头:“朕看,这就没有必要了。”
“朕,只是让你制定礼法,规范朝中大臣、宗室公卿行为。”
“并未言及其他。”
“卿,懂吗?”
卫绾滚烫的内心,瞬间被泼了一盆冷水,降温不少。
面色抖动几下,卫绾压低了头颅:“臣,明白了。”
虽然天子并未采纳自己的建议,关于礼法方面,却是能够畅行。儒家人士,可以挤入朝堂。
不像以前,只能在外面干瞪眼。
也,可以接受。
再说了,事情已经有了好的开端,以后多多劝谏皇上就是了,还怕没有机会?
想到这,卫绾道:“臣这就去安排相关事宜,臣告退。”
看着卫绾急迫的身影,刘荣不可察觉露出一丝笑意。摇摇头,坐下开始批复奏章。
……
卫绾出了殿门,直奔城外府邸。
长安城,占地面积不大。
除去两宫之地,剩下居住面积狭小。是故,能在城中居住者,莫不是重臣。
卫绾是丞相司职,地位显耀,按理说是可以居住在京都。不过,平素就比较低调的卫绾,却居住在城外。
马车到了府邸门外,还没下车,卫绾便吩咐仆人:“去请师兄前来,就说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