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居舍,丙殿。
刘荣回到居舍,找来窦婴以及韩安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两人。
窦婴沉思良久,方才开口:“太子殿下初心,是好的。纵观历代,都无人曾想过办这么一所官学,选拔人才。”
“不过,臣觉得建立培养武将的学堂,并不着急。不若,先建立一所教授读书人的学堂。”
“可能,更为妥当。”
韩安国摇摇头,并不赞同:“窦太傅此言差矣,边境地区匈奴不时骚扰,正迫切需要懂兵略的将才。”
“毛之不存,皮将焉附。”
“没有边关将士用命,大汉子民安全得不到保障,就算是书读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窦婴反驳道:“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朝廷上只有先培育出一批有头脑的谋划之才,管理好国内大小事务,后方得以稳定,边关将士才能更好的作战,保卫大汉。”
“这是国之重器,怎会无用?”
韩安国坐直了身子,肃穆道:“百家之学已争鸣数十载,至今仍未争出个高低。”
“敢问窦太傅,若是建立学堂,该以哪家言论为先?如何教导?”
“总不能百家言论齐鸣,一同教导吧?”
“再者,就算陛下同意如此办学,诸子百家之人,恐怕也不会愿意。反而会争执不休,最后愈演愈烈。”
“重回先秦百家争鸣。”
“真到那时,如何收拾?”
得,这还没开始呢。
文武之争,就已经开始了。
窦婴韩安国之辩,正是刘荣所担心的问题。
现在的大汉,真实的情况而言,不是说像后世一样,规定好课程,进行教导就可以了。
所谓羊无头不行,贸然修建学堂,恐怕还没开始,底下就能吵翻了天。
除非,以一己之力,罢黜百家,独尊一家之言。
不然,想要他们共处一室,进行教导,难如登天。
哪怕再往后几百上千年,也不过是因为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效果使然。
举孝廉也好,科举也罢,主考的,就是儒学。
这件事,不能急,得慢慢来。
一来,刘启身体不好,经不起折腾。
二来,众人皆知,窦太后喜好黄老,无为而治。此事道出,黄老之学必为国学。
这,不是刘荣想要看到的结果。
其三,刘荣还并未领政,人轻言微。话说出来容易,当不了家做不了主,又有什么用?
综上所述,现在办一个教授武将的学堂,最为合适。
因为,阻力最小。
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垮的大了,容易扯着蛋。
刘荣笑着挥手示意,让他俩别再纠结,先讨论这件事再说。
“两位先生所言,皆是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