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与社会新人接触时,才引申出来本节的几个忠告。他们想创业,但不知道做什么好。要他们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去发现“赢利巨大的机会”,困难也很多。除了理工科学生能拿出一些技术来,多数人感到困惑,只好去争取一个好职位再说,就业形势就越发严峻。
有少许人看到了零售开店这一行,由于人人都看得到,做起来更加困难,风险很高。拿门面租金来说,不管你有没有收入,每天要付租金,还有税、工资,你一个子儿都逃不了。生意不好,那就是负担,最后迫使你关门。如果是其他型态的生意,房租一般比门面低,甚至很多人就在家里办公,也不是一定需要员工,自己能干就自己先干着,暂时没有工资负担,只要有一口饭吃,就能把生意支撑下去。松下幸之助不就是那样等到转机的吗?
也不是说零售业就不适合创业,要看你懂行不懂行,有没有比别人做得更好的优势——竞争优势。他们常常使用了非常独特的方法(不妨称之为他们各自的竞争优势)来开始他们的财富梦想,那也是一种创新,非常适合自身特点的一种创新,下一章你会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
为什么本组成功率那么高?他们能够表达的就是“我懂啊”。设想一下,连懂行的人都不能赚钱,谁还能赚钱?他们是在工作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成功的可能性,没有谁教他们;他们成为业内熟手的那一天,就是他们可以凭自己的专业技能赚钱的时刻。有一个人的想法可以给我们启发:“我就想,既然我有能力帮公司从市场中赚到钱,为什么就不能帮自己从市场中赚到钱?真要赚不到钱,那就认命了,老老实实给人家打一辈子工吧。”那时他26岁,给自己的限定是,如果到30岁还不成功,趁着还有时间,就找份工作,安安心心打一辈子工,不再东张西望、三心二意了。
他们的成功来得也许容易,那是因为他们在那里待了很久,用了多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反复准备,如何会不成功呢?至于能不能把生意做大,那是一个庞大的话题,这里不敢妄言。
一年入行,两年入门,三年有小成
我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个问题:“一年人行,两年入门,三年有小成。”79%的人认为那是他们成功的必由之路。那也正是我所倡导的财富方法,即本章的结论。这个方法很普通,也很笨,只适合那些不聪明,又没有名校背景,注定要在社会底层混饭吃的人。没有神奇之处,也不轰轰烈烈,但很管用,也可以说成是“不熟不做”,话不同,意思一样。既是拿工资攒钱的三年,更是获取行业经验,为创业做准备的三年。三年当然是一个约数了,不要那么死板。
头一年,刚刚人行,什么都不懂,一切从头学,对整个行业能够形成大概认识。这个阶段可能会因受到别人赚钱的诱惑,而生出财富梦想,并莽撞行动。一般情况下,等一等观察一下,比较稳妥。这个时候,你只看到硬币的好的一面,另一面如何,并没有看清楚,对风险也一无所知,处于似懂非懂阶段,贸然动作,风险很大。第一年,你只是一个入行者,跟熟手、老手还不沾边。初生牛犊不怕虎,话好说,也鼓励人心,但是,面对经济风险,谨慎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