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修真>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七百四十八章:未雨绸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四十八章:未雨绸缪(1 / 2)

公元1928年1月5日,少帅冯庸批准了‘南部计划’,其中包括军方的‘铁石方案’,官方的‘和谐计划’,目标都是一致,争对东印度群岛,做出最大的努力。


同月十五日,冯庸称作‘一号列车’抵达孟加拉地区的绥化市,这里是整个孟加拉自治区的中心。


在后世,这里是印度赫赫有名的钢铁城,现在也是中华六大工业圈之一,负责供给中南方面军一百二十万人以及东南亚、南亚各省武装力量的装备。


目前整个中华一共有东北、东南、西南、西伯利亚、蒙古、中南六大工业基地,每个基地都是全能型的,其中包括重工业、轻工业、军工业。


以东南工业圈为主,包括上海、苏州、杭州、福州在内,其中福州钢铁厂每年可生产优质钢两百万吨,且用于内销,各个工厂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福州军工厂。


而焕发新一春的东北工业圈更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圈,以长春、沈阳、海参崴、汉城、大连、鞍山为主,形成了独特的汽车生产基地、军工基地。


中华范围内的工业基地除了这六大工业圈,还有小型工业基地上百个,原来主要在内地,但是随着领土的扩大,重工业基地逐渐迁往中亚、西伯利亚,轻工业迁往中南半岛。


国内成为了首屈一指的经济繁华区,不管是安南人也好、高棉人也罢,亦或是朝鲜人,无不以居住在中华内地为荣,内地房价为此一度攀升,抵达万元大关,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根据中华民政部的新年报表来看,1926年,单单一年,中华内地涌入人口达到了三千万,其中一千万人在国内买了房,或者安定下来了。


这意味着中华在某个程度上,似乎比得上后世的美利坚了,只不过现在是特定条件使然。


随着中华的版图越来越大,吸收的民族也越来越多,假以时日,本土将会成为所有中华人趋之若与的存在,为了建设美好本土,所以中华把各项重工业基本迁移到本土之外,保证本土资源的完整性以及宜居指数。


对于目前中华的发展来说,总体上还是值得冯庸鼓掌,在这种既没有自带系统的帮助下,又没有投个帝王胎的条件下。


他能够以一己之力,扭转中华局面,尽管结果按部就班,没有想象中那种脚踩小日本、拳打英吉利、横踢美利坚的‘快乐’场面。


但这足够令人欣喜了,从经济上来说,中华俨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英国、美国,从军事力量上来说,中华既是陆军强国也是发展中的海军大国,或许相比于英国有些许不足,但是媲美德意志、美利坚不成问题。


以这个时代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来看,中华的钢铁产量超过日本、德意志、俄罗斯、法兰西、英国,仅次于美利坚,但这个数字有些保留。


如果按照现在的钢铁产量来计算,中华仅仅够满足国内的需求,更别提以俄罗斯、土耳其、巴基斯坦、德意志组成的同盟国源源不断从中华购买钢材以及成型武器弹药,可见保留程度有多大。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