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率军用疑兵之计将樊无奇的人马引来一举歼灭,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刘凌人马速度上的樊无奇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钻进了刘凌的圈套。樊无奇也算是燕军中为数不多的读过兵书的将领,半渡而击的战例他也深深的记在了心里。可惜的是,他能记住,却在关键的时刻没有想起来。
完全被刘凌牵着鼻子走的樊无奇只要多在两翼派出游骑,一定会发现十里外渡河绕回来的花翎部骑兵。如果他不是急着追上汉军的步伐,先派斥候过河深入探查一番,更不会中了汉军的埋伏。
强行军一日一夜后的汉军其实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虽然这一万汉军乃是太原府的精锐人马,都是从玉州战场上撤下来的老兵,但体力消耗毕竟不是经验能够完全弥补的。反身杀回来的汉军完全凭借的就是一股气,若是樊无奇稳住阵脚的话抵抗住汉军一轮攻击的话也不知败的如此之惨。
汉军的士气来源都在刘凌,只要有刘凌在,汉军的士兵就算再累也都抱定了一颗必胜之心。百战名将是和自己麾下的将士相辅相成的,名将给士兵们勇气,而士兵们则给将领胜利。
当看到自己麾下的士兵如同狼一样嗷嗷叫着扑向渡河燕军的时候,战事还没有开始,刘凌就知道自己胜利了。
命令花三郎带兵绕到燕军背后去,刘凌亲自领兵杀向小户河。虽然天气冷的要命,但是小户河的水只是结了一层冰。不同于大江大河,到了冬天结上厚厚的一层冰,骑兵只要不撒开四蹄跑都能过去。小户河上的冰一个人小心翼翼的走过去或许还可以,大部队只要踏上去立刻就能震塌了河面。
而刘凌率军过河的时候并没有大面积的破坏冰面,后面急急忙忙追来的燕军不知道汉军怎么过的河,只好搜集船只强渡。小船前面站着的士兵用木棍敲打冰面,后面划船的士兵累出了一身汗也没往前走多远。
而汉军过河的时候却要轻松的多了,刘凌让士兵将巨盾拼在一起,造成了无数量建议的滑车。一块巨盾足有门板大小,十余块巨盾拼在一起一次性就能滑过去五六十人。就算是战马站在滑车上也不会下沉,且用滑车过河的速度远比船要快得多。
燕军没有想到这个办法,他们渡河的时候很多小船被卡在浮冰里动不了。刘凌挥军杀过去的时候,河里的士兵眼看着自己的袍泽被汉军乱箭射死却无能为力,还没等同情完了袍泽汉军的弓箭手就瞄准了他们自己。卡在河里前也不是后也不是,眼睁睁的看着汉军把自己当靶子一样射。
小户河只有一百七八十步宽,卡在河里的燕军成了汉军的靶子,而燕军在河对岸的弓箭手又射不了那么远。就算勉强射到了河对岸,箭已经轻飘飘的没了半分的力道。四千过了河燕军本来就为了追赶时快时慢的汉军而累的几乎脱力,好不容易到了岸边大部分人一屁股坐下就再也不想站起来。
汉军骑兵杀过来的时候他们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拿起武器,被汉军驱赶着往回跑,一半人被射死,另一半则淹死在小户河里。
这次刘凌带了神战营南下,从神锋营和神机营各抽调了五百骑兵,加速神战营的一千骑兵共计两千。步兵九千,留下五千原地休息根本就没有参战。两千骑兵四千步兵雷霆一样将一万多燕军杀的片甲不留。
小户河这一段几乎被尸体堵塞上,浮尸卡在浮冰里一动不动,任由河水冲刷着身体上的血迹,自这一段往下游十里,血水都是红色的。十里之外才渐渐的淡了颜色,但是即便是寒冷的河水也冻不住那令人心悸的血腥味。
全歼了樊无奇部,刘凌下令士兵打扫战场之后再小户河北十里安营。让手下士兵安安稳稳的睡了一大觉,用缴获的燕军补给饱餐了一顿之后,汉军再次慢吞吞的上路,再也看不出一分急迫的样子来。
过小户河之后往东北方向走一百五十里便是竹马县的地界,两天急行军就能赶到的路程汉军足足走了四天半还没有到。埋伏在牤牛山上的欧阳旭部好不容易看见了汉军的影子,摩拳擦掌的等着却发现汉军居然在离着牤牛山十里外的地方安营扎寨了。此时才过中午,汉军若是继续走的话再两个时辰就能到达距离燕军大营三里外的地方安营。
谁想到汉军竟然懒成了这个样子,明明只还差不到二十里的路竟然不走了。大模大样的在牤牛山上燕军视力可及的地方安营,急的山上的燕军一个个如坐针毡。不是燕军勇武着急拼命,而是在牤牛山上藏了五六天,他们已经断粮了。
燕军战线拉的太长,再加上杜义所部的汉抚远军卡在庆州府北面安营,庆州府的粮草根本就运不出来。从六万人膨胀到十三万,欧阳专已经把所到之处刮的干干净净连只跳骚都没有了。凡是能吃的全都带走,但却远远不足十三万大军消耗。原本以为刘凌会尽快赶来决战,只要击败了刘凌之后继续北上,沿途继续搜刮,大军开到太原府沿路上有不少富裕的县和大户的农庄,凑齐一个月的粮草应该问题不大。只要攻破了太原府,京师仓里的粮食足够十几万大军吃上个把月的。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抢了樊无奇部粮草辎重的汉军并不急着决战。一万人带着两万人的足够吃十天的粮草,他们远比燕军要踏实的多。
大军在竹马县驻扎的第六天汉军才姗姗来迟,此时的燕军士兵供给已经从每天一干两稀改为一天只有两顿稀粥喝了。这还是大营里的待遇,埋伏在牤牛山上的燕军从前天开始就已经断了顿,每天勉强还能喝上一顿稀粥。天寒地冻,牤牛山上又没有什么野物可以打,一万多燕军在山上可谓饥寒交迫。
望眼欲穿这四个字现在用来形容燕军士兵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从来没有过如此的盼望着敌军赶紧到来。只是汉军来时来了,却偏偏不着急!看着十里外从汉军营地里飘起来的渺渺炊烟,燕军士兵的肚子集体不争气的开始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