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叶夫发狠了,把他最强大的力量,坦克团和炮团都开了出来,准备一鼓作气把那几万叛军打垮,里应外合,一举消灭所有反抗力量。
然而,很快托洛叶夫懵逼了。
当第二支万人队出动后,在半路上果然遭到了伏击。
托洛叶夫万万没有想到,除了市中心包围第一支万人队的几万叛军,伏击第二支万人队的叛军竟然是两倍多,至少有六万多人。
摆在托洛叶夫面前的是十万叛军,而且人人有步枪,还有重机枪、手榴弹、迫击炮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样的规模,这样的装备,竟然出现在沙皇的统治中心圣彼得堡,这简直让人崩溃和抓狂。
一定有境外势力的支持,否则绝不可能是这样。
托洛叶夫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他根本没时间思考,因为他很快发现他所寄予厚望的坦克团,t25先进坦克竟然遭到了暴击。
嘣!嘣!嘣!
一辆辆t25坦克接连爆炸起火,这简直颠覆了托洛叶夫的世界观,他一直认为中华帝国的t25坦克是无敌的,因为沙皇百万大军就是被t25坦克硬生生的打垮的。
但就在眼前,那些被托洛叶夫鄙视的叛军,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轻松的打爆了那些t25坦克。
看着那些从t25坦克中爬出来,浑身是火焰的坦克手,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叫,托洛叶夫虽然听不见,却仿佛心中感觉到他们在呼喊着什么,一定是“救救我”之类的话。
“混蛋!”
“我要杀光你们这些叛军!”
“五团随我出战!”
托洛叶夫一声令下,他身边的副官瞬间吓了一跳,急忙劝阻道:“司令官阁下,万万不可!小心有诈,我们要守卫圣彼得堡要塞啊!一旦要塞丢了,我们就彻底丢掉圣彼得堡了!”
没错!要塞一旦丢了,不但圣彼得堡守不住,就连皇宫也完蛋了。虽然沙皇不再皇宫,但皇宫如果丢了,托洛叶夫也要被处分的。
想到这里,托洛叶夫瞬间冷静下来。
“命令要塞火炮开火!给我狠狠的轰击那些叛军!”
之前托洛叶夫一直没有下令要塞炮开火,因为他不想伤及无辜的市民,但现在他已经顾不得了,不管是叛军还是市民,全部干掉。
托洛叶夫这是迫不得已才做出的决定,但这正是烈宁和斯达琳想要看到的结果,他们一开始就让革命军混在市民当中,说白了就是要把所有不支持他们革命或者态度中立的市民们,将他们全部拖下水,只有这样才能掀起更大规模的暴动,才能壮大革命军的队伍规模。
果然,当圣彼得堡要塞火炮轰然开火时,无差别的炮击令那些原本无辜的市民也遭到了伤害。
于是在革命者的挑唆和煽动下,更多的市民愤怒的加入了革命军,向沙皇军开战。
当然了,革命军的实力是强大的,至少不用这些什么都不懂的市民帮忙,革命军很快就调整了策略,一支经过训练的火箭筒部队悄然接近了圣彼得堡要塞,瞄准了沙皇守军的要塞火炮阵地。
嗖!嗖嗖!
一枚枚火箭弹呼啸射出,几秒钟后,圣彼得堡要塞防御工事被火箭弹击穿,导致炮兵阵地上一片火海,给沙皇军造成大量伤亡。
火箭弹这种新式武器,让革命军主导了战场态势,也让沙皇守军变得极为被动。
托洛叶夫也被惊动了,这一次他亲身体会了革命军的火箭弹的威力。
这种火箭弹装备的穿甲弹头不但能够摧毁坦克,竟然还能摧毁要塞防御,满鼻子炮灰的托洛叶夫爬了起来,自己周围的很多部下都被火箭弹炸死了。
“给我顶住!打死这些暴民!”
托洛叶夫狂怒,甚至亲自使用重机枪加入战斗,向那些革命者疯狂扫射。
托洛叶夫身先士卒,的确起了表率作用,让沙皇军士气大振。不过最终还是挡不住数量庞大的革命军,以及革命军那刁钻的火箭弹攻击。
被包围的沙皇军先后被全歼,托洛叶夫带领最后的残余部队进行抵抗,死也不投降。
为了加快结束战斗,尽快控制圣彼得堡和皇宫,烈宁和斯达琳将尼古拉二世押到了战场上。
当尼古拉二世向托洛叶夫求救时,托洛叶夫瞬间傻眼了,残余的沙皇军也傻眼了,他们的皇帝已经被俘虏了,他们再也无法坚持战斗下去了。
托洛叶夫哀叹一声,掏出自己的配枪,当着沙皇的面自杀了,这几乎是他唯一的选择。
残余的沙皇军于是放下武器投降,革命军随后顺利的占领了圣彼得堡要塞。
最后就是皇宫了,革命军的力量足以将皇宫夷为平地,可是烈宁和斯达琳都不想那么干,因为他们清楚主宰沙俄帝国不只有一个沙皇,还有一个杜马议会,那里面都是沙俄帝国的贵族阶层,掌握着沙皇帝国的经济和军事命脉。
烈宁想要完整的接管整个帝国,他更知道虽然占领一个圣彼得堡容易,但占领整个俄国却是个非常艰巨的问题,不但是几百万沙皇jūn_duì ,最让烈宁忌惮的是,还有一个中华帝国。
烈宁知道如果不能快刀斩乱麻,那么一旦被中华帝国得知,导致中华帝国介入的话,那么恐怕整个俄国都会被吞并,那绝不是烈宁想要看到的结果。
把沙皇尼古拉二世推到了皇宫前,烈宁和斯达琳都在赌,赌杜马议会的贵族们最后妥协。
就在圣彼得堡的战斗打响那一瞬间,中华帝国的情报人员已经将这件事迅速电报给李卫国了。
“这个烈宁竟然还没死?”
“女版斯达琳?”
“这尼玛都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吗?”
李卫国在御书房内被雷的外焦里嫩,但红色帝国的出现,已经引起了他的警觉。(未完待续。)<!-110->
(https:///22/22251/35111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