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干宋> 第二百五十八章 赵桓: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八章 赵桓: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求月票!)(2 / 2)

自从种师中战死,种师道的身体就已经不行了。


但为了报答赵桓的知遇之恩,种师道一直忍着病痛为赵桓谋划和奔走。


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日夜操劳没有好好修养,种师道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多次昏迷不醒。


赵桓听说此事了之后,下诏让种师道不要再北上了,快点回东京汴梁城治病。


虽然种师道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对形势把握得却越来越透彻。


种师道料定李存必定还会伐宋,而且这次会倾全国之力来伐宋,所以他拖着病重的身体给赵桓上了最后一道奏章:


“大乾皇帝顷邀犒军之资安然归去,今若复来,是必举国入寇,锋锐不可当。臣前计不听,青、沧、卫、滑既不宿兵,无篱藩之助。欲乞大驾幸长安,以避其锋。至于守御攻战,责在将帅,战斗事非万乘所宜任也。”


按说,种师道这位忠肝义胆的老臣在弥留之际泣血给赵桓的建议,赵桓但凡是长点脑子,怎么都应该听其建议行事。


然而,不少赵宋王朝的大臣都认为,种师道这是胆怯了,对种师道的建议不以为然。


——此时,环绕在赵桓周围的一众大臣,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他们其实对当前局势都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与判断,虽然他们主观上也想保住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然而客观上他们却都在一步步地将赵宋王朝推向万丈深渊。


关键,赵桓这个皇帝,竟然选择相信这些只知勾心斗角的人,不选择相信种师道这样军事经验丰富的老臣,关键,赵桓君臣要是懂军事也就算了,他们还对军事一点都不了解。


在这方面,赵桓君臣甚至都不如蔡攸、李邦彦、白时中,他们几个在面对这种国防大事的时候,还知道将童贯拉到身边一块商量对策,哪像赵桓君臣,自己不懂,还不愿意听懂的人出的良策。


十月十日天宁节这天,也就是赵佶生日这天,已经被赵桓囚禁起来了六个多月的赵佶,斟满一杯酒自己先一饮而尽,然后又斟满一杯让赵桓喝下,赵桓却在耿南仲的提醒下没喝,赵佶因此伤心欲绝,号哭入宫,然后赵佶和赵桓两父子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


可赵佶在气过了之后,还是不能放着赵宋王朝近二百年的江山社稷和他自己的老命不管。


凭借着其丰富的执政经验,赵佶断定,李存肯定会再次率军南下。


所以,赵佶选择原谅赵桓这个大孝子,至少是表面上原谅赵桓这个大孝子,然后给赵桓写信,建议跟赵桓一块逃去长安。


为了讨好赵桓这个大孝子,赵佶每次给赵桓这个大孝子写信时都自称“老拙”,称赵桓为“陛下”,明确他们父子之间的君臣身份。


赵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赵桓这个大孝子明白,他无意跟赵桓争夺这个皇帝之位,他对皇帝之位也不感兴趣,希望他们父子可以放下猜忌,齐心协力保住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保住他们父子的小命。


可即便赵佶已经如此卑躬屈膝了,他的建议仍然没有被赵桓采纳,不仅如此,赵桓还仍然像防贼一样防着他的亲爹赵佶。


可话又说回来,虽然赵桓并没有选择采纳种师道和赵佶的建议,离开东京汴梁城,前往长安避难,但自从李邈开始,已经有多人给赵宋朝廷、甚至是直接给赵桓本人预警了,其中包括奉赵桓之命出使李存那里的李若水和吴革,他们都派人回来言之凿凿的跟赵桓说:“大乾皇帝有吞噬之意,入寇必矣。乞措置边事,起西兵为京城援。”


赵桓在看过这些奏章了之后,犹豫不决,半信半疑。


思前想后过后,赵桓还是觉得,议和应该就能搞定李存,毕竟,他都已经愿意将河北和河东给李存了,李存也应该知足了,要不然也太贪心了。


所以赵桓对通过和谈让李存退兵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


另一方面,赵桓君臣大搞清算,使得大量赵宋王朝的大臣得不到信任和使用。


等赵桓稍稍回过味来,才愕然发现,原本人才济济的赵宋王朝,突然间就变得人才已经有些不足了,尤其是能在国家层面帮赵桓拿主意的大臣。


赵桓赶紧下诏说:“修举政事,全藉人材。人材甚难,所宜爱惜,岂能因一小过错而废终身?除确系挟奸害政、罪状明白、不可任使外,余皆随才收录。勿谓曾经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辈荐引,遂皆弃逐。庶士革心,以应时用。三省及台谏官深体此意,以示至公。”


只可惜,赵桓这时候才意识到他已经和他的那些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大臣把赵宋王朝的人才给玩光了,却是有些太晚了。


很快,赵桓君臣就收到消息,汾州被乾军攻破。


汾州知州张克戬得知城失,穿上朝服,点上香,面朝东京汴梁方向,一边跪拜一边哭诉道:“臣非不为朝廷守城,因张灏带兵潜走,城上无人,致城陷没。臣知不能出见陛下,唯以死报答朝廷!”


说完,张克戬就想自缢殉国,他家中其余八人,也想一同赴死。


可是,张克戬一家却被攻入他家的乾军将士给救下,并送到了李存那里。


至此,赵桓君臣才开始相信,李存又率领大军来伐宋了。


虽说知道李存又来了,但是赵桓君臣仍然坚持以为,只要他们答应把河北和河东给李存,李存就一定会带兵撤退。


不过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看出来了,李存这次伐宋,是奔着灭掉赵宋王朝而来的,所以肯定会渡过黄河,再度来攻打东京汴梁城。


种师道和赵佶都看出来了这一点,写信给赵桓,让赵桓立即逃出东京汴梁城,逃去陕西,起兵抵抗。


可赵桓和唐恪、耿南仲、聂昌等赵宋王朝的宰执大臣,却因为宋军在对战乾军时,屡战屡败,认为宋军根本就不可能是乾军的对手,还是把河北和河东割让给大乾王朝换取赵宋王朝的宗庙以及和平吧。


而如果跟大乾王朝议和了,赵桓也就没必要去陕西避难了。


所以,赵桓并没有把握住他最后的一个机会。


另一方面,何栗上表,提醒赵桓,得下令让赵宋王朝的诸州来勤王了。


赵桓接受了何栗的建议,下旨令天下诸州勤王,若敢迟迟不来,职官当以军法从事。


这天,病入膏肓的种师道,被人抬回到了东京汴梁城。


赵桓派内侍去探望过种师道过后,任命范讷接替种师道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原宣抚使司参谋官折彦质担任河北河东路宣抚副使。


几日后,种师道带着不甘病逝于东京汴梁城中,享年七十六岁。


赵桓亲自去祭奠了种师道,并为之恸哭。


感念种师道为赵宋王朝打了六十多年仗,赵桓下旨辍视朝五日,赐种师道衣衾、棺椁、龙脑、麝脐以入殓,赠开府仪同三司。


可以说,种师道是这个时期赵宋王朝最清醒的军事家,他曾多次给赵桓献上救国良策。


第一次是,姚平仲劫营失败后,他建议再去劫营,并且每晚都去,不出十日肯定能退敌。


第二次是,乾军北撤时,他建议乘其渡黄河时袭击,这样才有可能让乾军明年不敢再来。


第三次是,他刚出任河北河东宣抚使时,建议赵桓调遣关中、河北、河东各路兵马,沿着沧、卫、孟、滑一线设防,集中优势兵力设防。


第四次是,他建议赵桓,不要遥控宋军去救援太原府,让他来统一指挥宋军去救援太原府。


第五次就是,他临去世前不久,建议赵桓赶紧离开东京汴梁城,前往长安,以避敌之锋芒。


只可惜,赵桓一次都没有听种师道的。


不仅如此,赵桓和他身边的这些根本不懂军事的重臣,在听了军事家种师道的军事建议了之后,还笑且疑。


不少有志之士闻听种师道死了的消息之后,皆仰天叹息不已,觉得赵宋王朝即将走到尽头!


有人为种师道写了一首赞诗:


壮哉此翁,谋深气劲。终始一节,佑我三圣。百战之余,所料必胜。提师入援,贼詟威令。叠画良策,众莫之听。割地增币,丑虏益横。万里长城,恃为藩屏。倏嗟不禄,乱何有定。旌旗无光,兵民凄哽。余烈昭昭,方策独盛。


……


……


求月票!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