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干宋> 第二百三十四章 帝姬的美好回忆(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四章 帝姬的美好回忆(求月票!)(2 / 2)

燕山左、右、中三军就是此次跟随李存南下的三支步军。


而燕山左军的中级监军鲍昌,在昨天攻打东京汴梁城的一战当中,因为身先士卒,而不幸战死。


姚元此人,李存是知道的,有能力,关键极为忠诚,他也就是出身于第十期,出道算是比较晚的,要是再早上几期,可能早就升上中级监军甚至是高级监军了。


姚元听见自己升官了,赶紧应道:“诺。”


李存又嘱咐了姚元一句:“燕山左军上一战的伤亡不小,最终还没有打破汴梁城,士气因此也受到了一点影响,你上任后,好好抓一下其战力和士气。”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姚元道:“臣领命。”


李存随后又去各个营房看了看,还亲手为几个将士盖了盖被子……


……


次日,李梲、郑望之和高世则听闻李存将赵福金和赵多富给收了,连忙求见李存。


可李存还是没有见李梲、郑望之和高世则,更没有表示不攻打东京汴梁城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梲、郑望之和高世则一边派人回去通知赵桓赶紧再想办法,一边剜门盗洞的去联系赵福金和赵多富。


不久之后,赵桓给李存送来了一百万两黄金、五百万两白银,赵福金和赵多富也不停得换着方式讨好李存和给李存吹枕边风。


李存这才接见了李梲,对他说:“朕本欲必破汴梁城,奈何你家皇帝忒会做人,叫朕不得攻城借口,也罢,你便去与韩侍郎商议一下议和条约罢。”


听了李存这话,李梲大喜,连连向李存拜谢,然后退下去跟韩昉商量议和条约。


经过双方数回合的讨价还价,最终定约:赵宋王朝割让河北、河东两路给大乾王朝,双方以大河为界,赵宋王朝支付给大乾王朝五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牛马各万匹,表缎一百万匹,大乾王朝与赵宋王朝结为兄弟之邦,大乾王朝为兄,赵宋王朝为弟,赵宋王朝每年支付给大乾王朝五百万两白银作为岁币,双方永不侵犯对方,共降和平。


这份条约是李存御览过后同意的。


李存的目的嘛,自然是想稳住赵桓,让赵桓放心的将赵佶他们那些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全都给诓骗回来。


至于这份和约的约束力?


不好意思。


还是那句话,和约就是用来撕毁的。


而且,就算将来李存不撕毁这份和约,等赵桓喘过这口气,也肯定会撕毁这份和约的。


要知道,河北、河东这两个地方,赵宋王朝是真丢不起。


就像赵桓君臣一直以来所猜测的那样,李存要是把河北和河东给消化了,哪还能容忍中原地区把自己的地盘一分两半,肯定会继续伐宋。


另外,赵宋王朝的宋祖陵(也称宋三陵,宋僖祖赵朓的钦陵、宋顺祖赵珽的康陵、宋翼祖赵敬的靖陵),也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高祖赵眺、曾祖赵廷、祖父赵敬的陵墓,就在河北保州。


因此,从孝义上,赵桓也不可能将河北和河东割让给大乾王朝。


所以,签这份议和条约,赵桓是缓兵之计,李存则是将计就计。


跟大乾王朝签署完议和条约了之后,赵桓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赵桓连忙下了三道圣旨:


这第一道圣旨是:将东京汴梁城内所有的山棚拆除,将拆下来的木材,分散送往各段城墙,给守城的将士们取暖使用。


这些山棚是为上元灯节准备的,遍布东京汴梁城——其主要分散在东华门、左右掖门、东西角楼、城门大道、大宫观寺院等皇城周围,皇城雉堞上也设置了很多。


这其中,又以位于宣德楼对面的那座鳌山山棚,是所有山棚中最高大、最豪华、也是最壮观的。


每年举办上元灯节的时候,这里也是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


赵佶在位时,在每年十月份就会开始扎架子制作山棚,一直到正月十四这天才彻底完工,所费彩帛,巨以万计,另外还会用上大量的木头。


赵桓一向反对赵佶如此铺张浪费,正好趁此机会将这些山棚废物利用。


这第二道圣旨是,正式将卫仲达、张劝等在国家危难之际逃走的官员免职,并且命令开封府回头派人将这些在国家为难之时逃走的官员全部捉回来治罪。


卫仲达原来担任的是礼部尚书,听说乾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他二话不说就称病请假,然后就带着全家老小逃出了东京汴梁城。


张劝是工部尚书,他跟卫仲达的情况差不多,见乾军马上就要攻打东京汴梁城了,便请求调到陕西去当官,然后也带着全家逃出了东京汴梁城。


这次,赵宋王朝大概逃跑了三四成的官员,使得赵宋朝廷都空了差不多一半。


没跑的这些赵宋王朝的文武百官纷纷上奏,指责卫仲达、张劝等人,说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思报国,只知逃跑,倾摇人心,绝不能轻易放过。


正好,赵桓不知道从哪搞钱呢,便下旨,将这些在国家为难之时逃走的官员免职,然后进行抄家。


这第三道圣旨则是,赵桓特意强调,今后不论是谁对大乾王朝的称呼,都必须以“大乾”为称,必须要用国字的时候,依自来体例施行,不得以“乾国”、“乾贼”等为称。


在这个时代,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用“某某国”来称呼一个国家的时候,就意味着那个国家是自己国家的藩属国。


藩属国虽然也是各自为政的,是有自己主权的,也是有自己的财源的,但要接受宗主国的“保护”,与宗主国是朝贡的关系。


因此,宗主国是大国,而藩属国是小国,不在一个国家的前面冠以“大”字,就是轻视该国。


而现在,大乾王朝不论是从军事实力上,还是从经济实力上,亦或是从国土面积上,都要比赵宋王朝强大不少。


这种情况,再用“乾国”来称呼大乾王朝肯定是不合适的。


事实上,懂礼数的人,也可以说,怕得罪大乾王朝的人和不想祸从口出的人,早就已经用“大乾”来称呼大乾王朝了,只有那些怨恨或是藐视大乾王朝的人才用“乾国”甚至是“乾贼”来称呼大乾王朝。


赵桓担心这些怨恨大乾王朝和藐视大乾王朝的人会给他招惹到没必要的麻烦,所以很周到的下了这样的一道圣旨。


当然,赵桓也清楚,这些都是小事,真正重要的是凑齐李存想要的金银,这样才能将乾军给送走。


为尽早给李存凑齐金银,赵桓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挖空了心思。


赵桓甚至特意下了一道御笔:让聂山、何栗、周懿文等人将李师师、赵元奴、王仲端、郭老娘、武震、袁陶、蒋翊、史彦、杨球、张补、李宗宝、姜尧臣、宋晖、张师宝、董庠、李宗振等人家抄家。


赵桓这次抄的人家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李师师等娼优之家,也就是抄东京汴梁城中的那些开妓院的人和名妓的家。


第二类是抄曾经获得过赏赐金银的内侍之家,这些内侍主要都是赵佶执政时期的宦官,这里面也有进一步收拢皇权的意思在。


第三类是抄曾经依附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蔡攸等奸臣的官员的家。


另外,赵桓还下了一道“卖官”的圣旨,那就是,给朝廷捐金银多的人,可以授以官职。


因此,王宜、王革等东京汴梁城中的不少巨贾豪商因为给赵宋朝廷捐的金银比较多,而被授以了官职。


与此同时,赵桓每天都给李存写信,关心李存的一日三餐,关心李存睡得好不好,关心李存有没有什么缺的东西。


赵桓还有什么好东西都给李存送来,吃的,用的,玩的,无所不有,而且全都是最好的。


而李存派人跟赵桓要什么,比如给乾军将士要鸡鸭鱼肉蔬菜什么的,赵桓肯定在第一时间满足,都不用李存派人去催促。


说真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赵桓是李存的孝顺儿子,在竭尽全力尽孝……


……


……


求月票!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