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干宋> 第一百零八章 衣锦还乡(求订阅!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八章 衣锦还乡(求订阅!求月票!)(1 / 2)


福建三面环山,东临大海,秦汉时期,是陆路最难以到达的地方之一。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福建全境就只有海船可以到达的福州,是中央政权控制的飞地。


秦汉以后,福建地区的陆上攻守,常常以西北处的武夷山为战场。


而这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关口,即杉关、分水关和仙霞关。


此三关一锁,外人从陆地上就很难进入福建了。


分水关,其实在福建有三处,武夷山的这座分水关跟杉关一样,通往江南西路(即江西)。


而仙霞关塑造了福建,两浙,江南西路三路的路界。


由仙霞关出浙西,沿闽江和它的支流向下,经过浦城、建瓯、南平到达福州,这条入闽路线造出了福建最早的城市带。


而仙霞关一失,福建必难自保,所以唐末黄巢从这里进入福州,南明时,郑成功他爹郑芝龙一撤出仙霞守军,清兵就鱼贯而入,直抵福州。


如果李存能得到福建,到了事不可为时,李存就可以割据福建,以其背后的台湾为战略纵深,再加上李存拥有强大的水军,可就谁都奈何不了李存了。


当然,李存打福建,主要还是因为福建能跟李存的地盘连上,可以增加虎贲军的整体战略纵深。


设想一下,假如宋军渡过长江,虎贲军真是不敌,那么李存完全可以先率领虎贲军退到福建据险而守,然后再收复失地。


——两浙地区,除了北面的长江以外,几乎无险可守,李存只要占据了福建,宋军除非在两浙地区一直保持绝对的兵力优势,否则肯定守不住两浙地区。


换一种说法,只要福建、台湾这一片在李存手中,李存就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赵宋就算是打下了两浙地区也没有用,早晚还得把两浙地区还给李存。


不过——


福建在抗战时期还有一个“兵家不争之地”的名称,主要是因为那时它既不是产粮地,也不是经济重镇,还不是军事重镇。


中国的产粮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华东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成都平原。


这些地方都是平原,可耕面积广,所以是侵华日军首要争抢对象。


而福建境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丘陵和山地,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可耕面积非常少。


耕地面积决定了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福建特殊的地貌导致经济、人口在抗日时期都不突出。


而论军事意义,福建的地理位置就决定它不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它的利益牵扯比较少。


——侵华日军的侵略目的性很强,占领东北是因为东北地区有工业基础、是主要产粮地,地大物博,可以以此为跳板觊觎中国。再之后,侵华日军瞄准的土地就是经济重镇,比如中原、南方的一些经济重镇。再或者就是冶金大省,比如江西或者湖南。再或者就是出于战略目的,打通大陆交通线什么的。抗战时期的福建均不在此列,所以日军才没有分兵攻打福建。


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曾经针对福建做出过一番评论:“如果据闽争天下,则福建的兵力和钱粮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


这可以说是对福建一个很好的总结。


然而——


时代不同,形势不同,结论也就不同。


这个时期的福建,是没有人口、不怎么产粮食,可占据两浙地区的李存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另外台湾西部沿海平原地区也是产粮地区,有“海上米仓”之称。


而抗战时期的福建没钱,不代表这个时期的福建没钱。


这个时期的福建泉州,可是东方最大的港口城市。


从泉州出发的航船一般会走三条航线。


首先是西南航线,从泉州出发经广州、西沙群岛,抵达占城、真腊、渤泥、阇婆、三佛齐,再向西可达天竺、大食等地。


用后世的地理名称来说就是,从泉州可以直接坐船去中东国家,鉴于中东国家与欧洲的关系,也可以说,从泉州可以直接去往欧洲。


其次,东南航线,从泉州港可抵达麻逸、三屿、琉球等地。


最后,则是东北航线,目的地是高丽和日本。


看,这个时代,几乎可以从泉州去往全世界。


此外,泉州港的兴盛,还带来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各国商人将香料、药物、犀角、玳冒等商品运到泉州,然后从泉州运出瓷器、金银、铜钱、丝帛等物。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