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北宋大法官> 第七百二十五章 回旋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二十五章 回旋镖(1 / 2)

北宋大法官正文卷第七百二十五章回旋镖御史台?


这一支回旋镖射出,在场的革新派顿时变得是亢奋不已,心中连连称妙。


而富弼、司马光不约而同地皱了下眉头。


就连大庭长赵抃也陷入沉思之中。


这是是御史台的责任?


在一刻钟之前,都无法想象,薛向会将责任推给御史台。


这听上去,更像似一种较为幼稚报复。


你说这是我的错,我说这是你的错。


可仔细一想,他说得好像也有些道理。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因素,那就是下属犯错,上司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还是说监察机构承担责任。


但根据以往的案例来说,还是上司负责居多,监察机构通常只是担任举报的角色。


因为在古代司法理念中,处处都透着连坐思想,下属犯错,必然是要追究上司的责任。


可放在皇庭审理,这仿佛就变得不一样了。


就连赵顼脸上都出现困惑之色。


王安石微微笑道:“我就知道,这小子看上去逢人便笑,但却极为小心眼,御史台如此轻视他,他必会采取报复的手段。”


这不用想也知道,定是张斐教薛向这么说的。


薛向虽然聪明,口才也非常不错,但到底没有庭审的经验,对司法也不是说非常精通。


“御史台?”


张斐也是故作惊奇,问道:“薛发运使的意思是,真正应该为芜湖县情况负责的是御史台?”


“正是。”


薛向道:“当初太祖太宗设立这一整套制度,就是希望官署之间,各司其职,相互监督,故设有御史台、谏院,等监察官署。


虽然我统管着东南六路的发运司,但是我手里缺乏监督的职权,而且让我来监督自己,也是不合理的。


根据朝廷法度而言,理应是御史台察觉到这种情况,先向我汇报,如果我视若不见,亦或者有意包庇,他们再向朝廷申报。


但如今的情况是,御史台不但没有向我汇报,反而是有意隐瞒,然后趁机告我一状。他们将自己的失职,全都怪罪在我身上,这不是栽赃嫁祸又是什么?”


这一番话下来,所有的官员几乎都思索起来。


张斐问道:“薛发运使可有证据,证明他们是有意隐瞒?”


薛向道:“如果不是的话,那我就不应该是从京城百姓嘴里得知此事的,事先我是毫不知情,但御史台方面却是非常清楚。”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什么似得,“不,或许他们也只是最近才知道的,而并非是故意隐瞒。”


张斐问道:“此话怎讲?”


薛向道:“据我所知,去年江南东路的监察御史钱志正在江宁府拜访几位好友,并且与好友一块游山玩水,以及花费了五百多贯的公使钱,他的好友也跟着用了一些。也许这是他们没有及时告知我的原因吧。”


这可真是赤oo地讽刺啊!


不少官员偷偷瞄向赵顼,但是皇帝仿佛只是在认真倾听。


张斐拿起一份文案来,“大庭长,这是有关御史钱志在江宁府的花费,以及他具体拜访了多少位好友,里面有写明详细的名字和地点、时间。”


没有官员质疑这份文案,因为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放在这里的话,这就是非常关键的证据。


因为这可以证明,在案发之时,御史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赵抃道:“呈上。”


张斐将证据递上之后,突然直接向赵抃问道:“大庭长,我资历尚浅,不太懂御史台是如何运作的。方才大庭长说自己曾在御史台和谏院待过,故此我也想请教一下大庭长,御史台到底是该如何运转的,是不是真如薛发运使所言,在发现情况,应该先向薛发运使汇报,然后再决定是否上报朝廷?”


赵抃犹豫好一会儿后,然后才点头道:“除非一些特殊案件,否则的话,理应如此。”


张斐问道:“大庭长指得特殊案件是?”


赵抃道:“如谋逆等案件,这些就先汇报给朝廷,以免打草惊蛇。”


张斐又道:“此案不在其列。”


赵抃点点头。


“多谢大庭长相告。”


张斐微笑地点点头,然后又向薛向道:“故此薛发运使是不否认芜湖县发生的状况,只是认为应该是御史台来承担这些责任。”


薛向点点头道:“是的,也许此类情况不止发生在芜湖一地,但我已经是竭尽所能,去减轻百姓的负担,只不过我缺乏御史台的支持。


但好在如今有了检察院,我非常期待检察院能够去东南六路,我相信检察院若去,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再发生。”


张斐笑问道:“据我所知薛发运使也是头回来到检察院,不知薛发运使为何这么说?”


薛向道:“这是我自身的体会,前些天我去到检察院告状,心里也是万分忐忑的。但是检察院并没有急于下决断,而是将整件事都调查清楚,努力去查明每一项证据,每件事的前因后果,并且向上面汇报此事,以及愿意为我讨回公道,这才是一个监察官署该有职责。”


哇.这种商业互吹,实在是太肉麻了。


恶心!


想吐!


革新派的官员都听得起鸡皮疙瘩了。


大哥,你有点下限好不。


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谁坐在那个位子上,都会对检察院充满好感啊!


赵抃自也看不下去,“打断一下,本庭长也有一个问题。”


他看向薛向,问道:“薛发运使,你们发运司是凭什么奖励


薛向回答道:“是根据当地发运司的收入来奖赏,因为这代表着政绩。”


赵抃又问道:“在薛发运使不知芜湖县的情况,会否奖赏芜湖县发运司的官员。”


“会的。”


薛向回答道。


赵抃道:“你们选择这么做,不就是在激励


司马光听得是频频点头,他认为新政都存在这个问题,也是青苗法在京东东路引发混乱的主要原因。


薛向道:“发运司职责就是收钱,买卖,为朝廷节省开支,奖赏也必须参考这些,我当然是希望他们能够多收一些钱上来,多省一些钱,但这并不能破坏规矩。


大庭长所言的情况,的确有可能发生,而这就需要监察官署的帮助,这也是朝廷向各路派往御史的原因。”


赵抃无言以对。


问你什么,你都往御史台头上推,这这有意思吗?


但其实这非关键,关键在于薛向遇到这种情况,他真的会做出调整,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那薛向的所说的一切,将不成立。


等到赵抃问完之后,张斐突然又看向一旁听得入迷的李硕,“李硕。”


“小人在。”


“你别紧张。”


张斐安抚一句后,又问道:“关于在欠收之时,以钱币代缴,较比之前只允许缴纳粮食,你认为孰好孰坏?”


李硕想了想,道:“那得交多少钱?”


张斐道:“如果是以丰收年的市价来算?”


“那那当然是以钱币代缴的好。”


“为什么?”


“如果不能用钱币代缴,咱手中粮食又不够,就只能去买粮食,在欠收的时候,粮价本就上涨,如果买粮的人变多了,就会涨的更多。”


“你以前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


“有得,大概在十年前,咱芜湖的粮价涨到每斗米涨到一百一十文钱。”说到这个数目时,李硕似乎都还有些心有余悸。


张斐点点头,又问道:“不知你的家庭条件怎么样?”


李硕道:“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农夫。”


张斐道:“但是从芜湖到京城,可是需要一笔不菲的路费,你的路费是从哪里来的?”


李硕道:“我家的确负担不起,这是我村里杨叔资助我的。”


张斐问道:“他为什么要资助你。”


李硕道:“因为他也得交跟我一样多的税。”


张斐问道:“你口中的杨叔,可是名叫杨华栋?”


“正是。”


李硕直点头。


张斐立刻向赵抃道:“恳请大庭长传杨华栋出庭作证。”


李硕惊讶道:“杨叔也来了吗?”


张斐微笑地点点头。


赵抃立刻允许了。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留着山羊胡,带着一丝书卷气的中年男人上得庭来。


李硕刚准备叫喊,就被杨华栋一眼瞪了回去。


“杨华栋,当初李硕要上京告状,可是你资助的钱?”张斐问道。


杨华栋点点头道:“是是的。”


张斐问道:“你为什么要资助李硕上京告状?”


杨华栋道:“因为当时发运司收那么高的税,惹得是天怒人怨,江宁府有不少人都希望上京告状,我也想去,只因身体不好,正好我又听说李硕想要去,故此.故此我就资助了他一些钱粮。”


张斐问道:“但是据我所知,你的家境似乎也很普通。”


杨华栋道:“我家境的确不咋地,但.但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啊!”


张斐问道:“那胡财主可知道你花钱资助李硕上京告状?”


杨华栋眼中闪过一抹惊惧,“什么.什么胡财主?”


张斐道:“保平乡的胡永卫。”


杨华栋眨了眨眼,“我我不认识什么胡永卫。”


李硕错愕道:“杨叔,你咋不认识那胡永卫,你不是常说那财主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么。”


“你闭嘴!”


“他当然这么说。”张斐笑道:“因为他还欠胡永卫十余贯钱。”


说着,他翻开面前的文案,从中拿出一张欠条来,“杨华栋,你不会连自己的欠条都不认识吧。”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