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第四十二章:太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太学(2 / 2)

昔年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时常称赞您而勉励臣。


臣有这一番见识,不过是因为洛氏几乎每一代子孙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那就是先祖的功业太过昌盛。


尤其是素王之功,震古烁今,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洛氏子弟早就绝了要超越祖宗的心思。


陛下您所面对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至少没有不可逾越的高峰。


吾父的功绩虽然高,但还是正常人所能够达到的,您若是能在位其间将大汉国力推向巅峰,后世之人难道会以为您不如吾父吗?


洛国有千年的历史,无数代先祖都立下功业,但流传到如今还为人所知晓的,最伟大的便是洛国学宫!


陛下,这世上唯有文化是不可摧毁,唯有文明才能永远流传。


您现在所要建立的大汉学宫,或许就是您此生最伟大的功业之一,学宫中走出的贤能之士愈多,您的声名所流传的愈广。


圣王得以流传于世,是因为文治和武功,您将铸币收回朝廷,彻底完成诸侯推恩,最重要的是建立学宫。


如果您的圣名不能够流传后世,难道还有其他人吗?”


刘恒站起身来,刚刚的一点倾颓一扫而空,振奋的说道:“朕要为学宫起一个寓意深刻而又响亮的名字。


太上,是最高,最上的意思,大汉要做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王朝,大汉的学宫自然要超越三代的官学。


太上学宫!


这是朕赐予它的名字,阿景你就作为太上学宫的首任祭酒,为朕好好的培养人才。”


“太上学宫?太学。”


洛景喃喃了两遍,然后朗声笑道:“陛下您的意志就是臣的准则,为国育才,大汉昌盛,这是臣的信条。”


……


朝廷要办学的消息传得人尽皆知,天下所有的学派听闻消息都蜂拥向着长安而来,不仅仅是出仕的那三瓜两枣,而是各个学派的首领都来到了长安。


馆驿。


一行儒生打扮的学子跟着一些老人来到了这里,一位略微有些年轻的学生疑惑的问道:“老师,我们儒家在天下之中有数处私学,可以自由的教导弟子学问,为什么要来长安掺和汉廷的官学呢?


孟氏儒恐怕不会受到皇帝的喜欢,难道要为了迎合皇室而改变我们的学说吗?


弟子不愿意!


即便不进入学宫,若是想要入仕,前往拜见洛氏君侯即可,弟子以为掺和官学有些不智。”


孟氏儒很清楚自己学派的思想是不为皇帝所喜的,但孟氏儒不能改变,其他学派对皇室卑躬屈膝就算了,孟氏儒是指向皇权的一把利剑,若是敢丢掉自己的底色,洛氏不会饶了他们。


老者回想起昭城派人送来的信,当即笑道:“孟氏儒当然是威武不能屈的,君臣三论是永远不会丢弃的,诛除独夫也铭刻在典籍之中。


伱了解这些,却对天下局势看的还是不够清楚啊。


皇帝陛下要建立学宫,到昭城去求书,那就一定会答应昭公的条件。


孟氏儒,乃是儒家正统嫡系之一,儒门圣贤无数,但洛孔二圣之后,首推孟圣,洛圣曰王,孔圣曰仁,孟圣曰义,道统落在孟儒身上,毋庸置疑,这是诸子圣殿所认可。


如今是孟氏儒进入学宫的最好机会。


建立学宫本质上并不难,正如我们建立的私学,一些房舍,一些书籍,就足够了。


但是为什么邦周千年,只有洛国学宫兴盛呢?


儒家的兴起和巅峰都是什么时候呢?


是孔圣和孟圣游历天下之后,在洛国学宫担任祭酒之时,那时的洛国学宫由儒家主持,自然是偏向儒家的。


如今的汉廷太学同样如此,来到长安并不是为了在太学之中培养人才,而是将孟氏儒的经书,作为太学的官学典籍之一!


这是关系到派系千秋的大事,而且洛氏一定会助我等一臂之力。


若是错过这一次,以孟氏的思想,再想要进入就千难万难了。


到那时,儒门别枝在汉廷昌盛,孟氏思想却不登朝堂之高,难道要返回昭城,寻求洛氏庇护,再等待数十上百年的机会吗?


若真是如此,难道不是我们的过错吗?”


这一番话带着无数的反问,震的众人半响说不出话来。


这些的对话在长安城的各处都响起,这些蜂拥而来的学派首领,都是见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才赶来长安城。


失去这次机会,就是失去至少百年!


从三代教育和祭祀融为一体的官学,到洛国剥离了祭祀的纯粹研究学问的学宫,直到汉朝出现了按照经书分类的太学,甚至出现了专讲某一经学的博士,古代的学院体系基本上在汉文帝时期形成,后续所有的官学以及私学,都沿袭了这一套体系,直到现在。


这是汉王朝承上启下的又一大功绩,是汉王朝走向鼎盛进程中的明珠。——《汉王朝兴衰史》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