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重塑千禧年代> 184 朋友们(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4 朋友们(二合一)(1 / 2)

四家机构。


张红力是德银的亚太区总经理。


徐开伟是高盛的华夏首席代表。


康纳是dcm负责华夏业务的合伙人。


熊潇鸽是、是方卓请来的idg的纯托。


最后走进会议室的康纳知道高盛和德银依旧保持的投资兴趣,知道这两家和自己一样有着乐观的观望,也知道熊潇鸽代表idg的强势杀入。


张红力和徐开伟各自与方卓有过前瞻性的沟通,彼此之间应该没有互通有无,他们知道康纳对项目的投资兴趣,也知道熊潇鸽代表idg的强势杀入。


熊潇鸽知道会议室里三家机构的倾向,知道方卓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代表方卓的虚张声势杀入。


至于方卓,他知道朋友们想要什么,知道这些业界翘楚都需要外力来推一把才能下定决心。


毕竟,要投的钱太多了。


会议室里不只是张、徐、熊、方、康纳五人,每家都带着三四个团队成员,致力于提供财务、法律等专业意见,也是收集最新的信息方便回去研究。


上午时间九点十分,随着康纳的入场,“冰饮计划”的第四次投资会议开始了。


康纳来参加这次会议之前给张红力和徐开伟都打过电话,打算听听他们的态度,可这两通电话没得到什么有用的回应,他也就觉得这次会议还会比较常规。


因为忽然多了一家idg,康纳抵达恒隆广场的时候还小小的耍了个心机,拿捏着时间让自己最后一个走进会议室。


“熊总,怎么忽然带着idg来了啊。”


康纳乐呵呵的和熊潇鸽打了招呼,对方第一次参会的时候是以新成立基金会的名义,基本上就是个添头,没想到没过多久就转换了角色。


熊潇鸽笑道:“因为方总的易科要上市,我前几天和美国idg聊了聊这个事,顺便又聊到‘冰芯’,然后美国那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就来了。”


康纳点点头,很合理。


方卓等到会议室里的寒暄结束,他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发出两声脆响,通报了一下项目的进度。


“我们正在进行第二轮的城市考察,蓉城那边给的反馈也不错,地方政府很热情。”


“而且,蓉城的电子科技大学在集成电路这一块基本是一二名的位置,能提供长久的人才输出。”


“但说到人才,我们项目需要的更多是成熟的工程师,这不是一家高校能解决的,是整个内地的产业都极度缺乏相关人才。”


方卓低头看了眼资料:“目前,根据邱慈云的需求,我们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接触了不同岗位的工程师,合计63名,只是,有一部分目标存在竞业协议,这有点棘手。”


张红力出声道:“反正是从国外跳过来,这部分应该好解决吧,不声张就是。”


方卓扫了眼几家投资机构,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相似的意思,点头道:“嗯,偷摸用着也没大事,可以采用挂靠在院校的方式来处理,但是,这种风险你们自己体会,不要说我隐瞒风险项。”


中层工程师还好,如果挖来的高级别人才在关键时刻突然出现状况,那肯定会造成不小的损失。


张红力笑道:“要无所不用其极嘛。”


这是方卓第一次投资会议上说过的话,张红力代表德银领会的很深。


方卓不置可否的说道:“嗯,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据说亏损严重,我在考虑能不能打包把人买过来。”


打包买人?


会议室里陷入思考。


方卓轻轻点了一句:“这可能需要一些钱,我和邱慈云会在后续再进行评估。”


国内的ic产业实在缺人,仅凭挖人很难满足需求,方卓可以和国内高校展开合作,但这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事情。


单说晶圆厂,国内一共都没几家,工程师队伍整个内地估计也就数万人,是个很小很小的圈子。


而高校也就那么几个,像中科大连微电子学院都没成立,交大刚成立了一个微电子学院,结果还弄个骗子当院长。


人才窘境要有上层意志的推动,而非靠一个人一家企业来解决。


拿新加坡来说,半导体产业是它电子工业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促成产业群聚,健全整体结构,政府进行了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从规划评估到水、电、土地取得,再到人员招募、长远的财务规划等方面,有着一系列的完整协助,也因此让新加坡成为半导体领域多国籍企业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


而且,新加坡还刻意推动着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有着相当成熟的产业链环境。


国内和新加坡国情固然不同,但还是可以借鉴很多成功的经验。


方卓愿意推动这种借鉴,也愿意把这种借鉴动作拿到桌上来当筹码,他现在不需要考虑整个国家产业情况,只要先解决自家问题就行。


“近期关于我们项目的舆论反响很不错,我前两天还接受了央视的采访。”他喝了口茶,说道,“我找关系和信产部的领导说了说,等到项目完成立项,应该能拿到一些来自上面的有利政策。”


方卓继续说道:“差不多这个月月底,我会去一趟京城,要有个当面的汇报和争取。”


几个人消化了一下这个新消息,张红力目光闪动,徐开伟微微颔首,康纳若有所思。


这时,熊潇鸽出声了:“那这样的话,我们最起码要在月底前把投资框架做出来,能争取到越好的政策,大家以后才能收获更大的利益。”


康纳沉吟,他倒不觉得找领导要政策有什么,反而乐见其成。


不管是政策,不管是国资,不管是振兴产业,不管是什么,只要能赚钱,都无所谓。


他只是觉得这个时间有些急,dcm想开拓华夏的业务,这一趟基本确定会投中芯,冰芯也很看好,但是同时处理两宗大额投资,内部需要各种流程确认。


今天已经是4号,到月底也就是三个星期的样子。


康纳“咳”了一声,准备开口发表意见。


然而,他都张嘴了,对面的德银张红力立即说道:“可以,是应该要加快流程,我们没问题,这方面我能做主。”


康纳闭上了嘴,考虑着措辞。


没等这位dcm合伙人想好怎么说,旁边的高盛徐开伟也同意道:“政策这种事就得找准时机,免得出现变故,我们之前在法国就个惨痛的教训,我这边也没问题。”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