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很蓝,飘荡着几朵白云,好像棉花糖一样。白云在空中就幻着各种形状,有时像动物,有时又像风景。
王宵猎记得自己小时候,经常躺在村口河边,看着天空中的白云。那时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现在自己讲这些政治经济概念,讲得口干舌燥,讲自己都有些烦了。
但是不讲又怎么样呢?这个采风院,是自己弄出来的一个系统,必须要讲透了,别人才好做事。这个体系在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过,是自己弄出来的体系,怎能不认真?
收回精神,王宵猎道:“你们是采风官员,不是百姓,也不是行政系统的官员,一定要搞清自己的身份。对自己身份认不清楚,怎么能做好事情呢?采风,采的既是风俗民情,更是人心,也是百姓对施政的看法。不能够因为行政官员干扰了自己的看法,也要尽量做到把握人情。当然,我们不能靠一个人的看法影响施政。”
说到这里,王宵猎拿起桌上的两本书,道:“这里有两本书,一本叫《传奇》,另一本叫《世情》。是我叫采风院主办,拿给你们写东西的。它们按月出版,多种文章合在一起,就叫杂志吧。《传奇》主讲各种鬼怪异闻,《世情》则主要讲市井闲话。你们出采集了故事,以故事为纲,学着话本写成文字,在这两本上面发表。发表之后,你们会得到润笔。润笔也是不小的收入,算作你们的补帖吧。”
说到了钱,
王宵猎道:“要注意,这两本书上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地名一律用类似子虚国、乌有乡之类,读者一看就知道是你编出来的。人员一律现编,不可引起现实的人的疑虑。”
说到这里,王宵猎又拿起一本书道:“这一本,是你们内部要印的,不对外发行。里面必须真人真事,不许用假地名、假人名。非得特旨,只给够资格的官员看。请之《民情》。”
说到这里,王宵猎加重语气道:“你们应该明白,诸位的正职是写《民情》,其他的只是兼职。诸位,各位做得好了,官方可以周知民情,不需要胡猜乱猜。如果做得不好,我们这个采风院再说吧。”
设立这个采风院,王宵猎希望以此知道百姓想法。如果做不到,当然要想其他的办法。总而言之,采风院不一定非设不可,百姓的想法却是必须知道。不能够官员高高在上,自己搞了政策出去,自己又大吹大捧,好像多么英明神武一样。其实官员只要循规蹈矩,就谢天谢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