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三国之银狐> 第四十三章 童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童工(2 / 2)

下午,等邓洪离开之后,沈晨又前往中庭宋忠常待的地方。


前几日下雨,宋忠没有晒书,而是破天荒地全心全意教导沈晨,但不是教导他读书,而是先教导他认识竹简。


之前教他大小篆之后,现在他已经认识了竹简上的字,能够读出来,却不懂这句话什么意思。


不过宋忠却懂,因此他每读一句,宋忠就告诉他这是哪本书的哪一卷,要他以后记清楚,不要忘记。


如此几日下来,沈晨就记得了不少书籍,其中很多都是后世失传的名篇,任何一卷拿到两千年后,都是价值连城。


来到庭院后,看到宋忠又在倒腾书籍。


从昨日起天气又开始转晴朗,太阳驱散了乌云,给大地带来酷热。


毕竟现在才七月,说是入秋,实际上温度非常高,北方旱情依旧,南方也是高温不断。


“夫子。”


沈晨过来之后,向宋忠先行一礼。


见他过来,宋忠笑道:“阿晨,来得正好,去把那卷《太公·谋篇·术卷》拿来。”


手指的方向是比较远的一卷竹简,但只有大体方位。


沈晨小心翼翼地穿过竹简的海洋,来到那个方位,在书海当中四处搜寻,终于找到了那卷《太公》。


所谓的《太公》就是《六韬》,全称为《太公兵法》。


后世出土的文物当中,人们只找到了《太公》61篇,总计两万来字。


但在汉代《太公兵法》并没有失传,总共有237篇,每篇又有一卷到数卷不等,总字数达到十多万。


所以说为什么在汉代晒书那么难呢?


不止是春秋战国流传的百家经典没有失传,还在于各家注释,从西汉到如今四百年,无数大儒写的名篇无数。


在没有纸张的年代,这么做就造成了大量的典籍和成吨的竹简问世。


每卷竹简卷起来占地面积不大,可摊开占地就大了,还得经常给它们翻面,因此非常麻烦。


沈晨这一个半月光帮宋忠晒书了,目前进度已经接近完工,他总共已经晒了上万卷书,可这还仅仅只是当世典籍的不到千分之一而已。


据说当年太学和鸿都门学最鼎盛时期藏书数百万卷,每几年一次的晒书大会,得由天子派上千名儒生参与校订、勘验、晒书等工作,才能够把那些书籍重新完善一遍。


可惜的是最后董卓一把大火,除了蔡邕等几位大儒带走了一部分以外,大部分书籍都淹没在了洛阳火焰当中。


“夫子,咱们晒书也已经晒了一个多月了,大篆小篆我都已经认识,什么时候授课啊?”


沈晨一边帮宋忠干活,一边忍不住问了一句。


宋忠笑眯眯地道:“不急不急,授课的基础就在于你得认识这些书是哪些书,你才能读好。等晒完了这些书,咱们就可以开课了。”


“哦。”


沈晨应了一句,又问道:“那咱们还有多少箱书?”


宋忠又笑眯眯地道:“快了快了。”


“那就好。”


沈晨安心下来,忽然奇怪道:“夫子,仲宣先生呢?这两日怎么没看到他?”


宋忠说道:“他下山去了。”


“下山去了?”


“是啊,人总得去探亲访友嘛。”


“哦,这倒也是,不过他之前不是帮咱们晒书的吗?”


“对啊,现在有人顶替他了,就不用他了。”


“有人顶替他了?”


沈晨忽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从书海当中抬起头,瞪大了眼睛,指着自己道:“先生,那位顶替他的人,不会就是我吧。”


宋忠认真地点点头:“不错,就是你。王粲身材矮小,所以好帮忙铺设书籍,等晒够了再翻个面。你比他身材更矮小,在夹缝中好走路,自然就比他更适合了。”


沈晨当时人就麻了。


谁告诉他这是宋忠在考验他来着?


拉童工就是拉童工嘛,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难怪这些日子宋忠根本不教他,原来在把他当牲口使唤来着。


wap.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