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三国之银狐> 第七章 相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相遇(2 / 2)

大军拔取虑、雎陵、夏丘,所过之处,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沈晨此时已经逃入了尼丘山当中,尼丘山是沂山的南麓,山势紧密,重峦叠嶂,曹军也没那么闲工夫搜山杀人,因此躲过一劫,没有遭受灾难。


等到四月二十四日,刘备和孔融的援军终于抵达了徐州,在徐州外围汇合陶谦的兵马,与曹操在外围的兵马大战一场。


曹操这个时候主力还在下邳,得知陶谦与援军汇合,就立即引主力部队北上准备彻底剿灭陶谦。


双方在襄贲对峙,因曹操势大,陶谦令刘备和曹豹守护剡县,不要出城决战。


到五月初的时候,黄门亭的乡民再也忍受不住,鼓噪着回乡,因为古代生产力不足,农民拼命耕种,可一年收成交过税后也只是勉强图个温饱。


现在他们逃入尼丘山已经一个多月,每日坐吃山空,乡里的粟苗恐怕也因无人照理而折损大半,今年下半年收成没了,如何生存?


面对这个问题沈晨也没有办法,只好与邓茂以及自家沈氏族老商议,先派人过去打探情况,确定安全之后,再引族人回去。


于是在五月初三,在邓沈二氏族老的商议下,集中全族的马匹,总共是十六头,全是便宜的驽马,找了族中善骑者,先回到襄贲县去看看那里的情况如何。


沈晨也在其中,他得观察一下形势做出判断。


从尼丘山里出来之后,就到了沂水以东的官道,那是即丘往南面襄贲去的道路,正是五月仲夏,两侧山岭巍峨,沿途村庄一片破败。


这里后世是临沂市,西面是尼丘山,北面是琅琊国开阳县,西南是兰陵县以及襄贲县,正南是剡县。


此刻官道上迁徙的百姓来往不少,林林散散的马车行人,艰难地往南而去。


汉末其实是个比烂的时代,因为陶谦晚年昏庸无能,致使原本富庶的徐州渐渐混乱,各地太守拥兵割据,不再听从徐州牧的指挥。


而青州则更是一团乱麻,公孙瓒与袁绍争夺青州,孔融艰难自保,各地黄巾匪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


所以即便徐州已经很乱,还是有很多百姓会选择往南逃遁入徐州以求安稳。


却不知道,他们仅仅是从一个狼窝去了一个虎穴而已。


此时曹操屠城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在随行的众人当中,有一支车队也在缓慢南下。


那显然是官僚阶层的大家族,外围由几名骑士开道,穿着甲胄手拿武器的卫士保护着他们。


这支队伍正是诸葛玄带领的琅琊诸葛家族的迁徙部队。


前几年刘表派诸葛玄去长安向天子进贡,当时派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护送他过去。


后来诸葛玄要去山东照料堂兄留下的遗孤,刘表依旧让士兵保护他前去。


汉末乱世山贼盗匪无数,即便是正规军也很少有甲胄,袁绍巅峰时期甲胄才一万具,现在的曹操甲胄不过数百。


刘表能够派几百名穿着甲胄的士兵保护他们,可见他对诸葛玄还是非常看重。


此时此刻,诸葛玄坐于马背上随着队伍前行,在他的身后有几辆马车,其中一辆里今年十三岁的诸葛亮凛然坐在车厢里。


汉代的马车种类繁多,他坐的车叫做轺车,没有封顶,像皮卡车的车厢上装一把太阳伞。


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同乘一车,车辆行进速度并不快,他目光四处梭巡,看着周围逃难的黎民百姓微微出神。


就在这时,从驿道右侧的山道里出来十多骑人马,引起周围百姓惊恐。


好在众人看清楚,来人并没有穿着jūn_duì 服装,也是普通的百姓衣裳,风波便很快平息。


那队人从山道里出来后顺着人流也加入到了迁徙的部队当中,速度却是慢了下来。


一者驽马不能长时间奔跑,二来驿道上逃难的人很多,万一冲撞百姓就不好。


沈晨坐在马背上有一位善于骑马的族叔护着,这位族叔曾经应召前往北疆戍边,因此擅长骑术,坐在马背上四平八稳。


他好奇地打量着这群迁徙的队伍,发现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小有家资的富农、寒门乃至于地主豪强阶级。


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有钱逃跑,普通百姓在黄巾之乱时要么加入黄巾队伍,要么被劫掠得倾家荡产饿死荒野,根本没有能力长途跋涉。


当他路过一队明显是官员阶级,还有甲胄卫兵护送的队伍时,他看到了车厢里坐着的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人。


那人长得很好看,皮肤白皙,外形俊朗,同样也正在于好奇的眼神看着他。


两个人的目光交汇而过,就再也没有了交集。


他们的马车比车队要快一点,而且族人赶着回襄贲看看情况,因此不断穿梭在人流之中,慢慢地往前去了。


wap.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