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立刻明白过来,这就好比他任命高务实为蒙元经略之后,自己就不会去直接给戚继光、李如松、麻贵等人下令一般,否则高务实这个经略存在的意义就消失了。这是个简单的道理,身为统治者基本都是懂的——当然,凯申公可能表示反对。
于是朱翊钧便问高务实,日军的这个问题是否有值得利用的价值?高务实表示当然有,比如说接下来李如松入朝,就可以暂时不必顾忌加藤清正的救援,直接去平壤与小西行长决战。
高务实话音刚落,不甘寂寞的申时行和王锡爵都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因为在他们看来,高务实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了——战场无绝对,你说得这么肯定,万一出了事是不是你负责啊?
这么明显的挖坑,别说高务实了,换个观政进士都看得出来,然而高务实却很淡定地表示:“是的,元辅,务实对此判断完全负责。”
然后还不肯罢休,继续加码对朱翊钧道:“皇上,臣完全相信李如松南下之后,我军再战平壤一定可获大胜!另外,祖承训是辽东宿将,臣也建议让他戴罪立功,就陪着李如松一道去平壤,再会一会小西行长的日本第一军团,找回颜面!”
朱翊钧忽然忍不住笑起来,道:“你这话让朕想起来,小时候你有句话让朕记忆犹新,你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哪里跌倒,就该在哪里爬起来——二十多年过去了,你倒是依然如故。”
高务实拱手一礼,平静地道:“臣一贯如此。”
“那好。”朱翊钧环顾众臣,圣断独裁:“既然有南宁候为李如松作保,为祖承训求情,此次辽东军初战告负的事就先按下不表了。兵部可将之传谕李如松、祖承训等,并告知他们,朕暂压雷霆,等着平壤大捷的消息,若再有意外……南宁候,你也不想又跑一趟朝鲜吧?”
其实高务实倒不介意跑一趟朝鲜,不过此时大明朝野对藩邦的看法可不太妙,基本都把大明以外看做蛮荒蛮夷。朝鲜虽然自称小中华,但在大明眼里那也只比蛮荒强那么一丢丢,总之也不是啥好去处,所以朱翊钧才会这样说。
当然,朱翊钧的主要意思倒不是这个,他是另有所指。其潜台词是这样的:你辽东军在平壤吃了败仗,前一次还能说不是你李如松打的,那这次朕再给你个机会,要是再失败,那朕就只好免了你的御倭总兵官之职,让南宁候亲自出马了。
这个潜台词的威胁可不轻,其关键倒不是把李如松的御倭总兵官免职这一点,而是这件事如果发展到那一步,居然需要朝廷派出一位公认的天下第一文帅、朝廷的阁老、大明的侯爷,你李家这个“将门之首”面子上挂得住吗?
人要脸,树要皮,尤其李如松本就是个极其要脸的悍将,他听了这话会有什么反应,那真是猪都能想到,一定是要玩命了。
不得不说,“遣将不如激将”这一手,朱翊钧算是玩明白了。
这次会议最终按照高务实的意愿推进,让申时行和王锡爵一方面很失落,一方面也更加担忧起来。
铁岭李氏的叛变,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使得他们在军中最强的一支支持力量就此易帜,力量大损,几乎无以复加。
而现在,政治上也就是在朝堂上,心学派居然也已经沦落到彻底被实学派吊起来打,尤其是军事问题,皇帝甚至都懒得考虑心学派的意见,只去征询高务实的看法了,这可如何是好?
而且此时还有一个重大的隐忧盘桓在申时行和王锡爵的脑海中,那就是随着戚继光的南下——虽然他这次很奇怪地行军极慢——漕军方面已经内部不稳。
一些带头闹事的将领即便从某些隐蔽渠道收到了不少钱财,也依然产生了巨大的动摇。整个暴动的漕军对于这位南军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亲自南下,都感到震怖异常,仿佛天要塌下来了一般,根本生不起任何抵抗之心。
根据最近得到的消息,虽然戚继光才刚刚进入山东地界,但在江北(长江以北的淮河地区)的暴动漕军已经乱成一锅粥,不仅私底下纷纷串联,打探出路,还有很多人光明正大地表示骚动归骚动,但他们绝不是叛贼。
总之说到底就一个意思,朝廷既然都出动禁卫军了, 那咱们再继续闹下去只会是自蹈死地,必须赶紧“改邪归正”,趁伯爷还没杀到眼前,抢先宣布骚动结束,争取宽大处理。考虑到朝廷现在东西两面都有大战,估计惩罚不至于太严重。
申时行和王锡爵担忧的自然不是漕军这些人是死是活,而是这档子事背后牵涉到了太多人——自己人。
江南财阀在这件事里动了多少手脚,申时行和王锡爵都知道一些,但也怀疑自己所知恐怕还不是全貌,搞不好问题比他们掌握的还多。那么,一旦动乱平息,朝廷偏偏又要彻查,那可就真要完犊子了。
他们两个今天本打算揪着祖承训不放,一方面是为了表示心学派力量犹存,不能你说叛变就叛变,一点后果都没有;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把朝廷的注意力放在东面,少去琢磨南面的问题。
可惜现在看来,东面的事在得到高务实的背书之后根本不算事,那这一来南面的事可就很难不暴露在朝野上下的关注目光下了。
出了文华殿,申、王二位同行返回内阁,王锡爵忽然道:“元辅,高日新的本经是《易》,那这亢龙有悔的道理,他没理由不知道吧?”
申时行闻弦歌而知雅意,眉头一皱,道:“你是说……与他讲和?”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持羽静风尘”、“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谢谢!
点击下载本站app,海量,免费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