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元辅> 第276章 伐元(十八)两封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6章 伐元(十八)两封信(2 / 2)

去年刘显的身体开始恶化,刘馨去看望之后还小住了一段时间。但她回京之后也没有和高务实多说什么,高务实自己又有一大堆事要忙,忙着忙着也就忘了。现在被刘綎这么明显地“暗示”,才想起还有这么一茬,不禁有些头疼。


这件事说完,刘綎便提到了正经事。对于剿灭播州杨应龙,刘綎的思路与高务实之前提出的办法不谋而合。


按照刘綎的判断,其余几路大军的作用并非是在战场上给于播州军多大的杀伤,而是堵塞播州通往四面八方的道路。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切断播州与外界的联系,将可能存在的外部援助彻底堵死。只要达到了这个目的,播州就是瓮中之鳖,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无非早晚的区别罢了。


刘綎分析,杨应龙或者说他的那位军师孙时泰应该能看出这一点。不过,这一手原本就是阳谋,孙时泰看穿也没用,因为播州的实力摆在那里,他们看穿这一点只能更加体会到绝望的滋味,根本改变不了。


刘綎这么说是有理由的,他表示播州军虽然连续两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但那是有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军两次围剿都没有真正重视对手,老以为靠一两万人就能击败播州军。


刘綎认为,播州军与官军相比虽然武器装备都比较落后,但播州军本就和广西狼兵类似,其装备虽然便宜却和适合当地作战。


好比当时广西岑黄两家的狼兵,用的“主战武器”不过是竹矛罢了,可就是那竹矛,山林战中却可能比官军的雁翎刀和火枪还好使。


即便是正面对垒安南莫氏、郑氏,这些竹矛兵发起威来甚至比京华的排枪阵还让安南人胆寒——这道理就像历史上俄国人高呼“乌拉”往前冲的时候比大炮洗地更容易让敌军溃败差不多。


播州军与广西狼兵性质类似,也是这种情况,再加上现在杨应龙一番忽悠,让播州兵都有一种保卫家园的想法,近身肉搏战方面肯定更具威胁。


与此同时,其余几路大军之中官军都不占多数,甚至有一些根本就是以其他土司兵马为主,他们的士兵守卫自家时肯定靠得住,甚至拉出去剿灭倭寇之类也没得说,但如果是去打“隔壁”的其他土司,难保不会有唇亡齿寒的心思,恐怕就不是很有动力了。


是以刘綎认为,其余几路大军不要去和播州军打野战,只需慢慢推进,随时建好营寨准备防守就好。这样即便播州军主动来攻,他们也只需要依靠营寨死守,可以大大降低伤亡不说,还能持续给播州军放血。


长此以往……呃,甚至不必长此以往,只需要有这么一两次,播州军肯定不会继续这样打了。毕竟播州人口有限,可经不住这样无意义的消耗。


那么,这几路大军之外,总还得有一支主力去真正击败播州军。刘綎当仁不让地认为自己这一路便是这支主力军——当然,他也知道高务实就是这样安排的。


刘綎表示,播州军目前的兵力应该还没有到达极限,随着朝廷的围剿动了真格,播州军肯定会继续拉人头扩军,最终或许能有“贼军十数万”。不过他认为这并不可怕,因为土民虽然彪悍,有些人从山里抓进jūn_duì 就是天生的好兵苗子,但……苗子毕竟只是苗子,真正的好兵还是需要训练和实战才能练成的。


刘綎的思路是:不给这些新拉进jūn_duì 的播州军以训练的时间和实战的机会。


不给他们训练的时间,靠的是官军几路大军迅速完成集结,并立刻形成向心围攻之势,迫使杨应龙在四面受敌之下,因为兵力不足而顾不上训练,只能先把手里的兵力派出去,或是迎敌反击,或是据险死守……总之这些兵力都得赶紧派出去做事,没时间“耽搁”在训练上。


不给他们实战的机会,其实就是其他几路大军不和他们野战。作为一个十三岁就斩将夺旗的猛将,刘綎对于一个人在战场上的成长是有切身体会和详细观察的。他知道新兵一旦在野战中取胜,哪怕只是跟着老兵打顺风仗获胜,其心理优势和技战术水平都会大大提高,等到第二次上战场时,差不多就是一个合格的“老兵”了。


如今播州军有内线作战的地利优势,有“保卫家园”的人和优势,野战之中获胜的几率大涨。但如果其余几路军不给他们野战的机会,每次都让播州军以简陋的武器和器械强行攻坚,播州军想要取得胜利就极其困难了。


这样一来,假设新兵蛋子们首战告负、再战又负,那种“老子天下无敌”的心理建设显然就失败了。从此以后,他们就会陷入自我怀疑,继而怀疑起整个战争的前景,所谓的军心士气自然也就跌落谷底。


至于刘綎自己这一路,他很自信的认为完全没有问题。滇缅之战以前,高务实就给他所部逐渐换装,经过滇缅之战的洗礼,随着后续他负责震慑缅甸,所部实力继续增强。


如今的刘家军不仅人数编制比数年前更多,其配属的火炮、火枪也更加充足。同时,他手里的白刃战核心“降倭夷丁”也鸟枪换炮,换装了采用京华精钢制造的新刀新甲,无论杀伤力还是防御力都大大提升。


当然,追击能力的确下降了,因为装备武器都变重了不少,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重装步兵,战斗中的单兵负重将近七十斤。


看到这个数据,高务实倒是笑了,因为当年他前世那位在西北当过兵的老爸就告诉过他,当时红朝子弟兵有句话便是“兵不兵,六十斤”[注:或许只是某一时期的说法。],现在刘綎所部的精锐降倭夷丁倒也有些这气象了。


在这样的装备之下,再加上刘綎对于麾下兵将的战斗力一直比较重视,他对于野战击败播州军主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不过在表达信心的同时,刘綎也提出了一些他的担忧。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keyng”、“污龍第壹鍋2021”、“soviet2003”的月票支持,谢谢!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