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信生来说,四十岁未到,做到ti中国区总裁的位子,已经有一个相当辉煌的人生,不过才四十岁而已,离退体还早。
作为华人,在ti公司内部的上升空间很有限了,安吉伯先生希望由他来整合大中华区的业务,不错,大中华区会是今后十年全球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区域,但对于陈信生来说,挑战性与成长性已经不强。
也有一些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企业发出加盟的邀请,陈信生一直都在犹豫中,但是张恪这非正式的邀请,让他最为心动。
爱达电子走到这一步,光芒四溢,但是再往下走,要走到与ti、飞利浦、索尼等外海电子巨头并肩的高度,可谓荆棘遍布、极为不易。与ti、飞利浦、索尼等海外电子巨头相比,爱达电子可以说是全方面的都差了很大的一截。
两年的合作,陈信生对锦湖、爱达电子的认识相当深入、深刻,即使碟机业务打包出售的意图,张恪也没有瞒着陈信生;也没什么好瞒的,爱达电子顺风顺水、却在这时候引入海外投资机构,并且按照海外上市公司的标准整理、调整公司的管理结构,陈信生多少能看出些什么东西。
张恪激情四溢的叙说道他对锦湖、对爱达电子未来的规划,说道:“我希望锦湖最终能成为完整系统性质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不仅产品的结构要完整,重直的技术结构也要完善。但是锦湖所面对的现状是什么产品线很单一,旗下还只是影碟机系列产品,这些产品由于版权与专利技术问题,甚至无法打入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技术结构单薄,比那些组装性质的企业高明不了多少,即使在芯片设计上迈出一小步,但是随时都有可能给其他企业淘汰掉,元器件的生产,还只停留在电路板的生产上”张恪说到这里,停了停,饮了一口咖啡,眼睛瞥过北京雪天晴朗的天空,这样的天空,对于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的北京就殊为难得,他放下咖啡杯,回到刚才的话题上,“这是锦湖眼下最大的困境在消费电子领域,锦湖只是后起者,连后起之秀都算不上。在电子工业领域,想要隐瞒什么技术,是很难的,检索一下专利,就知道跟当前的技术水准差距有多大;产品技术想隐瞒更是不可能,买件产品回来拆开看一看,美国人可能三个小时才能明白其中的工作原理,国内技术人员只要一个小时就够了;当然,想要绕开这些专利技术,自己搞创新,那也是极难的。面对消费电子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的专利技术,想要绕开找到一条创新的路,通常是发现无路可走锦湖的路在哪里我考虑有两个方向要一起抓。直接购买产品技术与产品线,在工业设计花工夫,开发最好的产品。我们都知道,由于技术保密是很难的,就算爱立信推出最新款的手机,锦湖也能买到主流的元器件、芯片、零配件,从摩托罗拉卖到产品技术与产品线,然后组装出与爱立信新款手机性能相似的手机出来。所有的主流消费电子产品都可以这么做,惟一有区别的就是,锦湖生产这些电子产品的成本要远远高过他们。当然,一旦形成规模经济之后,品牌确定市场优势之后,生产成本就会大幅度的下降,这时候,我们可以在工程应用、工艺设计方面下工夫,确保锦湖的消费电子产品不仅不会流后于潮流,还要时时领先于潮流;当然这些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锦湖在电子产业的地位。爱立信生产手机,也生产芯片,他们生产的芯片,一部分给自己的手机,一部分外销,我们若是从爱立信购入手机芯片生产手机,那就注定我们手机的生产成本要永远都比爱立信的手机高出一截。所以,我们还要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一些基础技术无法绕过怎么办那就购买吧,买进来,我们在这基础上再提高。”
陈信生倒也明白张恪急于将碟机业务出售就是想着套现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扩张,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的环节错综复杂,那些越是基础的元器件,投资越是庞大,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的芯片生产线,就要几十亿的投资。
听到张恪拿爱立信的手机说事,下意识的问了一句:“锦湖想上手机项目”
“不仅手机,”张恪笑着说,“锦湖想idea这个品牌能涵盖所有的消费电子产品,我会在锦湖电子技术研究院之下设立大项目部,也会在适当的时机,将大项目部、运营部及海外运营部分拆出去组建爱达集团。”
“所谓适当的时机,是将只拥有碟机业务的爱达电子出售之后”陈信生问。
“差不多就是那个时机,”张恪说道,“大项目部的主要职责就是购买产品技术、丰富idea这个品牌下的产品线,只是大项目部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执行官,日后的爱达集团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执行官。”
陈信生听了砰然心动,却按奈下性子,问道:“我看苏津东倒是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