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可参谋处的意见也非常有道理,再往后退就是美苏达城,这座小城太过低矮,城墙又薄弱,根本无法作为倚仗,思虑半晌,杜隆源终于下了决定,“好,我们就在渡口展开阵型,和敌军决一死战。”
苏兹达尔河支流,名曰卡其威尔河,从南边向北过河,只有一条石桥,至于那些木板浮桥,根本无法支撑骑兵的重量。杜隆源亲自指挥,数千士兵于渡口以北组成三道防线,为了抵挡骑兵的冲击,营中所有箭矢全部抬到了渡口处。杜隆源所部如临大敌,拜思尔同样不好受,石桥宽为两丈,容纳量有限,骑兵无法集中,根本无法对对方的阵型展开致命冲击。
拜思尔领兵多年,经验老道,他只是简单的验查了一番,便知道这条石桥承重量有限,根本无法支撑太多的骑兵,一次支撑几十名骑兵通过已经是极限,如果超过百人,恐怕疾驰之下,这条石桥都会被震塌。没有兵力优势,又无法集中突袭,面对东方人的箭雨,那还不成活靶子?
蓝盾骑兵没有冲上去,可是红袍骑士团却没能忍住。红袍骑士团装备精良,地位崇高,哪里将对面的步兵放在眼里,可惜,他们虽然地位崇高,有教会做后台,可经历过的战场并不多,第一批骑兵冲上石桥,便遭到了迎头痛击。
弹雨纷飞下,几十名红袍骑兵纷纷落马,负责指挥的百夫长也滚落马下,被后边的战马踩死。一场无情的现实,彻底打醒了狂傲的红袍骑士们,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东方人并不好对付。
拜思尔嘴角上翘,心里一阵暗骂,这群蠢货,吃个教训也好,免得他们整日里眼高于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渡河是必须的,拜思尔绞尽脑汁,想着办法,突然间,他想起了发生在鄂木斯克高地北部的事情。骑兵下马,不就可以当步兵用么?夺取石桥,步兵要比骑兵好用多了,想到就去做,几百名骑兵翻身下马,他们本身就是重骑兵,身上穿着厚重的铠甲,配上盾牌,再加上阔剑,那就是一群重步兵。上百名重步兵重新来到石桥之上,新一轮箭雨落下,却纷纷落在地上,那些日耳曼重步兵毫发无伤。
杜隆源瞪大了眼睛,心里暗自叫苦,他也是仓促应战,根本没有充足的准备,没有火油,没有石块,根本奈何不得这些笨乌龟一样的重步兵。铁甲重步兵速度缓慢,却非常有效,一点点逼近,最终越过石桥。杜隆源深知不能后撤,到了这个地步,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在骑兵面前玩后退逃跑,那不是找死么?
“盾牌上前,顶住他们,撞城木抬上来,撞死这些铁王八”杜隆源翻身下马,亲自担当战阵指挥官,撞城木抬上来,果然起到了显著的效果,这些笨重的重步兵太不灵活了,被重重的撞上一下,虽然不至于撞死,但也是撞得五脏六腑移了位。不过这点时间内,靠着几百名重步兵抵挡,那些日耳曼骑兵们已经越过石桥,箭雨纷飞下,虽然给日耳曼人造成沉重的打击,但根本挡不住他们进攻的步伐。
杜隆源知道此战凶险,但必须坚持下去,现在拼的就是毅力。双方其实都有所倚仗,身后都有援兵。日耳曼骑兵虽然过了石桥,但由于北端面积有限,施展不开,骑兵的兵力优势以及速度优势也发挥不出来,短时间内想要打垮杜隆源的兵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就看谁的援兵先到了,哪方援兵先到,就能立刻扭转战局,打破战场上的平衡。此战十分残酷,几千晋北军士兵坚守桥头阵地,将日耳曼骑兵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一个死了后边的立刻补上,总之绝对不后退。
面对骑兵,就是要限制对方的活动空间,空间越小,骑兵能发挥出来的威力就越小。盾牌阵向前挤压,长枪手紧跟,“刺....刺....刺....”
河水翻涌,早已被鲜血染红,石桥失去了原来的颜色,覆盖上一层落寞的凄凉。拜思尔越来越焦急,看到无法突破前沿阵地,当即喝骂起来,“弓矢准备,朝后方抛射,集中攻击左翼,先把对方的盾牌阵打开一道缺口。快,重甲士兵顶在前边,一定要打开一道口子。”
拜思尔吃的教训太多了,别看现在占据了优势,但这种优势非常微妙,一旦对方的援兵先到,过河的骑兵就会被拦腰截断,后路被阻。面对东方人,一点小觑之心都不能有,之前不少人都小瞧过东方人,结果全都遭了秧。当年东征惨败,也全都是因为上了东方人的恶当。
拜思尔的决定没有错,哪怕付出一定代价,也要迅速取得突破,骑兵被限制在石桥附近,威力大打折扣,随时都面临着风险。随着拜思尔的怒吼,重甲士兵配合着弓矢开始对左翼发起猛烈地冲击,许多日耳曼人直接从马上跳入人群中,以命搏命的打法,削弱晋北军前方盾牌阵。在这种疯狂的厮杀下,晋北军左翼阵型终于被撕开一道口子,杜隆源率兵紧急驰援,依旧没能堵住这道口子,就像决堤的大坝,口子越来越大,日耳曼人潮水般冲了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