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灿上辈子身处京城收藏圈,哪能不知道张博驹老先生的旧闻?
有关张博驹的传记太多太多。
出生书香世家,其生父为项城才子。
过继给伯父张镇芳,而张镇芳是清末权贵,满清最后一位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左膀右臂。
他陆陆续续将自己所喜爱的藏品捐献或转让出来。京城故宫共计收藏有张老先生《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几乎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西晋陆机《平复帖》卷
隋展子虔《游春图》
唐李白《上阳台帖》
唐杜牧《赠张好好诗》卷
宋赵佶《雪江归棹图》
宋范仲淹《道服赞》卷
宋黄庭坚《诸上座帖》
宋蔡襄自书诗册
宋赵孟坚《行书自书诗》
元赵孟頫《千字文》。
明唐寅《王蜀宫妓图》
他的这些藏品,一举将京师故宫在高端字画方面,拉到台北故宫同等级水平。
令人叹息的是,在捐献或转让藏品之后,张老依旧……连遭。
章伯钧先生的yòu_nǚ 章诒和,在回忆录中曾经写过这样的一段。
“伯驹因为两首金缕曲,成了现行反革命。关了八个月,最后做了个‘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遣送舒兰乡下。人家农村不收,才又回到北平的。什刹海的家,也不像个家了。抄家时这群人,造反派,街道居委会串通一气。凡能拿走的,都拿走了。房子拿不走,就叫外人搬进来住。四合院一旦成杂院,日子就难了。你家来什么人,你说什么话,家里吃什么东西,都有眼睛盯着。”
老先生从此过上二十多年被“海淀大妈”监视的生活。
呃,他的平反,应该就在今年。
可惜,老先生好日子过不了多久——一年多以后,他因为
一场感冒,转为肺y,最终遗憾离世。
张博驹一生有三疑,在京城收藏圈层引发广泛讨论。
其一、张博驹的收藏鉴定知识,究竟是自学还有家传亦或是另有师承?
张家书香门第,这没错,可是无论是生父张锦芳还是养父张镇芳,都没有听说他们在收藏鉴定方面,有什么突出表现,其家世藏书,并不多。
再看看张老先生幼年经历的几家学堂,似乎与传统文化相悖。
十二岁进津门新学书院——这是一家教会学校。
十三岁转入河南陆军小学读书——这也是沾染西化风气的学校
十八岁入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学习——这更是一所纯粹的军校
……
也许有人会问,张老的字画不错,可以卖字画。
呵呵,张博驹先生的字画,别具风格,但绝对不算民国一流字画大师,他的作品,欣赏的人真心不多,价格也上不去。
那么问题来了,他的钱,从何而来?
其三、张博驹究竟收藏多少珍品字画?
《丛碧书画录》是张老编撰的自评收藏书画的一本专辑。
这本书的正篇,一共收录九十七件珍品字画。收自魏敦煌写经至清末郑文焯山水画,计九十七件。这其中就包含举世共知的华夏最早的书法作品———晋陆机《平复帖》。最早一幅绘画是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其他如李白《上阳台帖》、宋徽宗《雪江归棹》、米友仁《姚山秋霁图》、元赵孟頫《千字文》……这些无一不是稀世奇宝。
此外还有补遗篇,收隋人写经到清末吴昌硕自书诗梅长轴,计二十件。
这部分收录书画较之“正编”有所逊色,但仍多稀见之珍,如明代首辅杨延和书札、文征明双钩兰花卷、八大山人荷花轴等,都是可以
进入国家博物馆的。
这本书一出,大家基本认为张博驹收藏的字画,大概就是这一百一十七幅,没有多少人质疑。
可是问题来了,按照《丛碧书画录》记载,他一共有一百一十七幅藏品,可最终有明确下落的,只有四十三幅。
剩下的那些精品,去哪儿了?
也有人问过张老。
张老一脸痛惜之情,“或遗失或毁于战乱”。